每批試劑需做驗證檢驗:向一份100mL無菌水樣中接種含有糞大腸菌的質控樣標準菌株,按照上述定量檢測步驟操作觀察結果,看結果是否在其范圍內。
9 注意事項
9.1 如果水樣品有背景顏色,需做一個空白試驗,與標準檢測結果相比較。
9.2 只可使用滅菌水,不含緩沖液的水,不含氧化劑的水進行樣品稀釋。
9.3 此法所用試劑只用于常規水樣,不可用于濃縮水樣。
9.4 如水樣中含有過多的氯,則加入試劑可能顯藍光,則該水樣不可用此方法。
9.5 此法無需在無菌室中進行,但操作過程因避免微生物污染。
9.6 檢測使用過的定量盤應滅菌后棄去。把約30個定量盤放入防爆袋中,用繩子松松的扎住袋口,放入高壓蒸汽滅菌鍋中,121℃高壓滅菌20min后取出,在防爆袋上注明“生物垃圾已滅菌”方可棄去。
該檢測方法是普遍采用的檢測方法,相比我準的檢測方法,如多管發酵及濾膜法具簡便快捷,其選擇性培養基具有抑制雜菌的作用,假陽性低
酶底物法為GB5750-2006收錄的用于大腸檢測標準方法,酶底物法是目前水中大腸檢測的方法,目前以其方便快捷,假陽性低,適用大量樣品快速檢測等優點正逐步被國內檢測所認可。
相對于多管發酵和濾膜法,酶底物法檢測步驟大大減少,而且對實驗環境要求不高,檢測時間可減少到24小時,在日常水樣監測及應急監測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可及時檢測,預防,較大限度的減少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
檢測原理:
該檢測方法采用大腸產生β-半乳糖苷酶分解色源底物-onPG(Ortho-nitrophenyl-β-D-galactopyranoside)使培養液呈黃色。大腸埃希氏菌產生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分解MUG(4 - methyl-umbelliferyl-β-glucuronide)使培養液在波長366 nm 紫外光下產生熒光的原理,來定性定量水中總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及大腸埃希氏菌。
酶底物法檢測工作原理酶底物法使用ONPG和MUG兩種營養生長指示劑,其中ONPG試劑在36℃的培養基中會被總大腸菌群產生的特異性β-半乳糖苷酶分解代謝,使水樣從無色變為黃色,在44.5℃的培養基中會被糞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產生的特異性β-半乳糖苷酶分解代謝,使水樣從無色變為黃色,MUG試劑在36℃的培養基中會被大腸埃希氏菌產生的特異性β-葡糖醛酸酶分解代謝,使水樣在紫外燈下發出熒光,從而實現水質大腸菌群的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