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裝配原因
由于壓裝工裝原因,導致油封壓裝后變形;
在裝配過程中,油封通過螺紋或花鍵,導致唇口處劃傷;
由于油封位粗糙度低,壓裝力過大,導致彈簧失效或唇口翻轉。
2.
骨架原因
由于油封彈簧材質和制造問題,導致其性能失效。彈簧失效形式為:彈簧過緊或過松,過松時彈簧壓緊力小,無法達到密封效果,過緊時彈簧壓緊力大,油封與旋轉軸之間配合不當,導致油封異常磨損,終發生漏油。
檢測方法如圖(2)所示,分別將兩個芯軸裝配到箱體孔內,箱體用三個千斤頂支撐在平板上,將其中的一根芯軸調整到與平板平行的位置,然后分別測量兩芯軸距平板的距離,就可算出兩軸孔的中心距來。
蝸輪中間對稱平面的偏移量可用如圖(3)所示的樣板法進行檢測。即用樣板分別靠緊蝸輪的兩側,用塞尺檢測樣板與蝸輪之間的間隙,便可算出蝸輪對稱平面的偏移量值。也可以用一根細繩掛在蝸桿上,然后分別測量細繩與蝸輪兩端面的間隙即可。電動推桿能夠依據不同的使用負荷而設計不同推力的電動推桿,一般其推力可達6000N,空載運行速度為4mm~35mm/s,電動推桿以24V/12V。如果蝸輪對稱平面偏移量超差,可調整蝸輪的軸向位置實現對中。
用塞尺或壓鉛法檢測蝸輪、蝸桿嚙合的側間隙都不太方便,用千分表法比較方便。如圖(4)所示,在蝸桿軸上固定一個帶有量角器的刻度盤,把千分表的測量觸頭抵在蝸輪的齒面上,然后用手轉動蝸桿,在千分表指針不懂的條件下,用刻度盤相對于固定指針的轉角來判斷間隙的大小如圖(4)a)所示。彈簧失效形式為:彈簧過緊或過松,過松時彈簧壓緊力小,無法達到密封效果,過緊時彈簧壓緊力大,油封與旋轉軸之間配合不當,導致油封異常磨損,終發生漏油。如果千分表觸頭直接抵觸蝸輪齒面有困難時,可以在蝸輪軸上加裝一個測量桿,如圖(4)b)所示。
1、一般傳動的蝸桿、蝸輪磨損或劃傷后,要更換新的。
2、大型蝸輪磨損或劃傷后,為了節約材料,一般采用更換輪緣修復。
適合滾壓的材料很難切削,反之亦然。絲桿滾壓依賴于基材的塑性 - 即基材的變形才能,以便將滾輪的形狀壓在工件的坯件中。被切削材料良好的塑性通常會導致構成膠質切屑,并在刀具上構成積屑瘤。例如鑄鐵沒有合適的活動特性,因而不適合進行絲桿滾壓加工。
毛坯材料因絲桿滾壓過程中的壓力而發生塑性變形,因而會發生5%的延伸率以及246,000磅/平方英寸的拉伸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