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近日舉辦的2023年第七屆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發展與投資年會上,普華永道中國醫療服務行業交易主管合伙人錢立強表示,中國醫療健康服務行業投資熱度仍處歷史高位。
錢立強指出,整體來看,2022年中國醫療健康服務行業投資熱度較2021年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歷史高位,交易數量是2019年的2倍多。2022年下半年投資熱點主要集中于專科醫院及診所。細分領域中,康復、輔助生殖、婦幼、中醫、養老類交易數量較去年增多,眼科、口腔、康復、中醫、腫瘤等交易仍較其他細分領域更活躍;院外機構中,第三方醫學檢測類企業投資保持高活躍度;數字醫療中,與人工智能相關領域較去年交易數量顯著增長,包括輔助診斷、醫療機器人系統等。
錢立強表示,醫院及診所是投融資市場中的核心板塊。投資人機構類型多為戰略投資者,以產業資本的控制權收購交易為主。目前,消費類的口腔、眼科交易仍然是熱門領域,交易動因以規模化、連鎖化的同業服務能力擴張和市場開拓為主。
對醫院和診所類交易而言,目前的趨勢是投消費、拓下沉、建品牌。眼科、口腔為主的消費醫療連鎖集團紛紛上市,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對于非上市的機構,專科規模化、連鎖化,服務能力和品牌知名度拓展等使得機構更具備投資價值。紓困類的交易可能處于估值洼地,對于有整合能力的投資人來講,具備投資機遇。
針對數字醫療,錢立強表示,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信息化持續成為資本追逐熱點。 2022年交易數量中,以輔助診療系統為首的人工智能企業數量最多,其次為醫療機器人、病理及影像類系統等企業。這類企業覆蓋的病種多元化,輔助診療類交易以慢病、癌癥、腦神經健康和中醫為主,其服務包括檢測、急重癥診斷、疾病管理、醫學知識庫等。醫療機器人交易則以康復、外科手術居多,醫療影像系統交易以心腦血管等領域的交易居多,服務主要圍繞疾病檢測和篩查。
對數字醫療機構的投融資,主要呈現了重技術、投生態、待變現的特點。投資前沿醫療科技,通過更多數字技術應用場景和各個診療環節的滲透,能夠更好地實現醫療服務的降本增效。通過投資醫療生態,不斷整合資源獲取患者數據,能夠更好地增強用戶黏性,降低渠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