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三大油脂擴大升勢,均放量大漲。截至15:00收盤,P2309報收7168元/噸,Y2309報收7688元/噸,OI309報收8473元/噸,以結算價計,三者分別上漲6.00%、5.00%與4.24%。現貨方面,廣東東莞24℃棕櫚油上漲340元/噸至7570元/噸;山東日照四級豆油上漲300元/噸至7850元/噸;江蘇泰興三級菜油上漲270元/噸至8660元/噸。
近期油脂板塊整體強勢上漲,文華油脂指數傲立群雄,但是細心觀察可以發現三大油脂月差卻基本沒有波動,這也說明并不是短期的供需緊張驅動上漲,更可能是宏觀資金認可當下價格的配置價值,進而使得水漲船高。長期配置依靠的主要邏輯一般有:一、宏觀經濟上升周期強化商品金融屬性;二、年度級別的供需矛盾。就當下而言,第一條顯然沒有那么契合。近日美聯儲的表態是喜憂參半的,一方面確認了目前維持利率不變的局面,且將2023年GDP增長預期由0.4%上調為1%,但同時也指出未來仍有加息可能,且年內降息的可能性低。在美聯儲最愛通脹指標——剔除食物和能源后的核心PCE物價指數不出現進一步降溫的情況下,美聯儲高息狀態維持一段時間的可能性還是存在,對宏觀經濟也將起到抑制作用。關于第二條,我們認為目前確有一些因素可能引起相關變化。
首先是歐美地區生柴政策存在調整可能。EPA原定于6月14日公布的2023-2025年生柴摻混要求決議被推遲至6月21日。美國部分行業人士預計會有一個更強有力的可再生能源標準來引導運輸部門進一步脫碳。如果EPA確認上調摻混要求,那么經歷了菜油暴跌的歐洲地區亦有跟進可能。疊加此前美國已宣布將菜油納入生柴原料的動作,生柴政策的變化會對相關油脂未來3年的消費增速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具體政策情況還需拭目以待。
另一方面,北半球新季主要油料大豆、油菜籽均已播種完畢。少雨的天氣條件給播種工作帶來便利,但播種之后市場更希望看到降雨的及時改善以確保作物正常生長。目前來看,厄爾尼諾并未給北美洲油料主產區帶來充足降雨。美國中北部大豆產區在未來兩周均面臨降雨低于均值的威脅,USDA干旱報告顯示,約51%的美國大豆種植區域受到干旱影響,而此前一周為39%,去年同期僅為9%。加拿大阿爾伯塔省也同樣遭遇不利天氣,該省農業部數據顯示,截至6月6日該省表面土壤墑情評級中差劣占比為30.8%,環比上周增加9%,遠高于五年平均水平8.1%,優秀占比環比上周未有改善,僅為4.1%,遠低于五年平均水平18.2%,但在未來半月降雨或有所改善。此外,東南亞干燥天氣也已向馬來西亞、印尼蔓延。根據NOAA天氣模型預測,未來一周馬來西亞東部半島以及印尼中部區域都將遭遇少雨天氣。根據往年棕櫚果單產與降雨量,距平數據來看,降雨不足通常在4-6個月后對果串單產造成負面影響,按照今年4月份東南亞開始少雨推算,8-10月棕櫚油豐產季產量可能不及預期。
目前油脂油料板塊可能正在經歷對過往預期的糾偏行情。前期USDA等權威機構對大豆、油菜籽以及棕櫚油的寬松預期似乎逐漸成為一層安全邊際,而未來作物生長期內的一切風吹草動都成為了利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