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預期下修,穩增長政策有望加速。從PMI、花旗經濟意外指數以及大類資產價格隱含經濟預期來看,當前經濟復蘇斜率下修,螺紋鋼價格、國債收益率和人民幣匯率已經回到去年10月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初期的水平。隨著本周政策利率調降,周末國常會釋放基金信號,穩增長政策預期不斷加強。
以史為鑒,穩增長政策落地如何影響資產價格。我們復盤了2008年以來的六輪穩增長行情,其啟動標志為:1)2008年11月“四萬億”投資計劃,2)2011年12月政治局會議強調穩增長,3)2014年4月政治局會議和國常會“定向降準”,4)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5)2020年4月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大“六穩”工作力度并首次提出“六保”,6)2022年4月政治局會議強調穩增長。
啟示一:歷次穩增長行情,都經歷了完整的傳導邏輯。經濟下行壓力大—穩增長政策密集出臺—盈利預期回升—經濟復蘇得到驗證—股市上漲。
啟示二:穩增長政策出臺后,股市往往不會立刻做出反應。從過去幾輪行情來看,穩增長政策出臺后1個月內市場漲幅較小,直至政策出臺后3-6個月內,隨著穩增長政策的落地和經濟復蘇得到驗證,各行業開始普漲。
啟示三:穩增長政策帶動經濟復蘇后,順周期行業和消費行業往往受益。從過去六輪穩增長政策出臺后6個月內各行業區間漲跌幅中位數來看,國防軍工(+34%)和食品飲料(+25%)領漲。
從政策背景來看,2008年、2011年和2014年的三輪行情中,穩增長政策以基建為抓手,因此周期行業表現最優;2018年的行情中,穩增長政策以消費為抓手,因此消費行業表現最優;2020年和2022年的行情中,穩增長政策同時向消費和基建發力,消費和順周期板塊均受益。
啟示四:從上漲概率來看,地產鏈與必選消費上漲的確定性最強:統計過去六輪穩增長政策出臺前后各行業上漲概率,可以發現政策出臺后6個月內地產鏈與必選消費板塊上漲概率普遍接近100%,上漲的確定性最強。
配置順周期與中特估正當時。4月以來市場對于經濟預期的下修已經較為充分的反映在各類資產價格中,隨著國內貨幣政策趨于寬松,國常會定調以地產各項穩增長政策逐步發力,帶動經濟復蘇,疊加下半年庫存周期啟動,順周期行業有望迎來底部反轉。
配置建議:地產后周期的家電,建材,輕工等行業;與經濟修復相關度較高的汽車(含新能源車)、食品飲料、交運;有望持續受益于“中特估”政策推進的資源型行業央國企龍頭;醫藥中消費屬性較強的中藥、藥房、消費醫療、醫療器械等細分領域。
風險提示
政策推進不及預期,國內疫情反復超預期,產業發展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