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0日,2023中關村論壇主會期落下帷幕。本屆論壇圍繞“開放合作·共享未來”主題,設置論壇會議、展覽展示、技術交易、成果發布、前沿大賽以及配套活動6大板塊,共舉辦了150場活動,1160余名嘉賓發表演講,簽約項目共計129項,簽約金額超過810億元。
同時,本次展會吸引了70余家央企矩陣、30余家科技領軍企業、20余家高校院所及新型研發機構,包括重慶、安徽、廣東、陜西、青島等30多個省區市與計劃單列市參展參會。論壇舉辦期間,展出和發布了區塊鏈、高端制造、基因與細胞治療等大批最新技術和前沿科技成果。
另據統計,5天展期內,中關村論壇展覽(科博會)現場接待各界觀眾7.7萬余人次,接待專業觀眾團組40余批次。同時,本次論壇吸引了中央和各省區市160余家媒體探館報道,上游新聞特派記者對本次論壇進行持續報道,微博熱搜話題總覽超過3000萬。
本屆論壇是一次高規格、高層次、高水平的論壇,凸顯了國際化、前沿性、全方位的鮮明特點。
論壇的前沿性進一步凸顯。深入落實習近平主席賀信精神,緊密圍繞促進前沿科技創新、高精尖產業發展,舉辦了人工智能大模型、RISC-V開源處理器芯片生態、第三代半導體、腦機接口等20場前沿科技平行論壇。發布30余項原創性、引領性重大科技成果。大賽參賽項目涵蓋15個前沿領域的127個細分賽道。進一步增強科技辦會,展出量子科學、區塊鏈、高端制造、基因與細胞治療等前沿領域近千項最新成果,從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體驗三個方面服務于論壇籌辦和嘉賓參會觀展。踐行綠色辦會理念,在綠色材料、綠色服務、綠色展示體驗等方面,打造綠色論壇標桿。論壇已成為全球前沿科技與未來產業發展的“風向標”。
論壇的國際化程度進一步增強,外籍專家學者廣泛參與。本屆論壇有50余名外籍專家學者發表主旨演講,包括16位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圖靈獎獲得者,美國、英國等5個國家工程院院長及非洲科學院院長等外籍院士;平行論壇560名演講嘉賓中,外籍嘉賓占比超四成。國際機構參與度進一步提升。超過200余家外國組織和機構參與論壇各方面活動,19家外國政府部門、國際組織與機構承辦13場平行論壇,并在法國、白俄羅斯舉辦2場海外平行論壇。國際企業積極參加。全球2500余個創新項目報名參加前沿大賽,創新賽國際化項目占比30%,165家外資企業參加展覽,論壇期間為49家外資研發中心授牌,宣布5個國際科技組織落地。論壇已成為鏈接全球智慧的科創“會客廳”。
論壇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國科幻大會首次納入中關村論壇,推動科普與創新“比翼齊飛”;首次設立科技女性創新論壇,充分展示了科技創新的“她力量”;首次舉辦標準化與創新發展論壇、僑海創新發展論壇等(41場首次舉辦),進一步拓寬了論壇覆蓋的領域和科技工作者群體。來自全球86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余名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創新創業者現場參加會議,論壇已成為全球科技交流合作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