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式步進一般為兩相,轉矩和體積較小,步進角一般為7.5度 或1.5度;永磁式步進一般為三相,可實現大轉矩輸出,步進角一般為1.5度,但噪聲和振動都很大。在歐美等發達國家80年代已被淘汰;混合式步進是指混合了永磁式和反應式的優點。它又分為兩相、三相和五相:兩相步進角一般為1.8度而五相步進角一般為 0.72度,混合式步進電機隨著相數(通電繞組數)的增加,步進角減小,精度提高,這種步進電機的應用為廣泛。
步進電機相對于其它控制用途電機的大區別是,它接收數字控制信號(電脈沖信號)并轉化成與之相對應的角位移或直線位移,它本身就是一個完成數字模式轉化的執行元件。而且它可開環位置控制,輸入一個脈沖信號就得到一個規定的位置增量,這樣的所謂增量位置控制系統與傳統的直流控制系統相比,其成本明顯減低,幾乎不必進行系統調整。步進電機的角位移量與輸入的脈沖個數嚴格成正比,而且在時間上與脈沖同步。因而只要控制脈沖的數量、頻率和電機繞組的相序,即可獲得所需的轉角、速度和方向。
國內外的科技工作者對步進電機的速度控制技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多種加減速控制數學模型,如指數模型、線性模型等,并在此基礎上設計開發了多種控制電路,改善了步進電機的運動特性,推廣了步進電機的應用范圍指數加減速考慮了步進電機固有的矩頻特性,既能保證步進電機在運動中不失步,又充分發揮了電機的固有特性,縮短了升降速時間,但因電機負載的變化,很難實現而線性加減速僅考慮電機在負載能力范圍的角速度與脈沖成正比這一關系,不因電源電壓、負載環境的波動而變化的特性,這種升速方法的加速度是恒定的,其缺點是未充分考慮步進電機輸出力矩隨速度變化的特性,步進電機在高速時會發生失步。
經檢查確定步進電機繞組確是有開路元件存在,而開路的原因是由于與換向器焊接不良或虛焊時,只要將焊點重新焊好即可,如果開路產生在步進電機槽內,這時要將它接好是不可能的,為了臨時能夠工作,只需將斷路元件相對應的兩片換向器片短接起來。
這時電樞繞組形成的兩個支路就接通了,雖然這樣接法會引起繞組的不平衡,但它還能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