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成本、弱需求之下,今年4月國內聚丙烯(PP)企業開工負荷率降至5年新低。
卓創資訊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4月,國內PP開工負荷率平均78.62%,較3月下降5.13個百分點,較去年4月下降2.97個百分點,創下近5年內的新低。
卓創資訊分析師楊娟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3年,聚丙烯市場運行維持弱勢局面,上有高供應、高成本的壓制,下有低需求的拖累,聚丙烯生產企業出現主動降負荷或者順勢停車檢修的操作。但變相緩解供應增加所帶來的壓力,卻難以改變市場的弱勢格局。
需求疲軟
聚丙烯是全球第二大通用合成樹脂,占合成樹脂總消費量的30%左右,在汽車工業、家用電器、電子、包裝及建材家具等領域應用廣泛。
2023年以來,國內聚丙烯生產企業整體開工負荷率在低位徘徊,1~4月平均開工負荷率降至83.04%,相較去年同期下滑3.19%,開工負荷率最低一度達到78%左右。
楊娟向記者表示,按照以往慣例,4~5月為聚丙烯裝置集中檢修的相對旺季。2023年也不例外,4月聚丙烯生產企業檢修裝置密集。據卓創資訊數據統計,2023年4月國內PP開工負荷率平均為78.62%,較3月份下降5.13個百分點,較去年4月下降2.97個百分點,創下近5年內的新低。
記者注意到,4月聚丙烯開工負荷率下降明顯,主要是由于聚丙烯市場行情相對低迷,部分裝置檢修時間較長。
“需求的轉弱成為4月聚丙烯行情下行的主要原因。”楊娟分析稱,4月無論是國內需求還是海外需求均偏弱,尤其出口訂單明顯弱于往年,導致國內聚丙烯季節性需求轉淡。
楊娟表示,目前聚丙烯下游多面臨訂單不足、成品庫存累積、利潤下滑的困境,部分下游工廠節日期間停車,下游主要領域開工負荷有不同程度的下滑。4月需求明顯下滑亦是導致市場下行的主要原因。
在楊娟看來,開工負荷率的低位令供應端壓力減輕,也對聚丙烯市場形成了底部支撐,但因需求相對弱勢,因此市場并未能形成反轉態勢。
事實上,4月國內聚丙烯市場價格短暫上行后,以震蕩走低為主,根據近6年來PP價格波動特點,PP價格運行狀態處于偏低水平。
卓創資訊統計數據顯示,以華東聚丙烯拉絲為例,4月均價為7596.25元/噸,環比下跌1.26%,同比下跌13.16%。
據卓創資訊分析,市場重心走低的主要原因來自供需面的影響,尤其是需求端的減弱。
供需失衡
近年來,國內多個聚丙烯項目計劃投產,預計產能出現階段性過剩。
“4月裝置整體開工負荷率的降低,雖給予市場一定托底支撐,但在擴能背景下,卻仍難改變供應量增加的局面。”卓創資訊分析師李雪向記者表示,2018年至2023年4月,國內聚丙烯新增1435萬噸,截至目前新增產能185萬噸。
李雪表示,從產量來看,4月聚丙烯產量亦是明顯高于去年同期。5月總體來看,新增產能亦有投放預期,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裝置檢修帶來的產量損失量。
據卓創資訊估算,2023年4月國內PP產量為253.25萬噸,3月下降6.94%,較去年4月增長5.49%。2023年1~4月PP累計產量為1027.58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3.89%。截至目前,能統計到的檢修裝置,涉及產能為282萬噸,同時疊加4月部分新增的檢修裝置較多。總體來看,5月裝置檢修力度較強,對市場有所支撐。
“5月雖有裝置檢修的利好,但卻有新增產能的沖擊,卓創資訊預計新增產能為120萬噸,雖具體投放時間點有待核實,但新增產能的投放無疑令供應端壓力增加。從需求端來看,5月處于傳統需求淡季,需求恐難以支撐市場。總體來看,供需博弈下5月聚丙烯市場在供應端尋得的支撐減弱,需求壓制下市場重心或再度下移。”李雪表示。
卓創資訊方面認為,短線聚丙烯市場運行壓力仍未減輕。一方面,在于供應端再次面臨新投產裝置的沖擊,雖有集中檢修但難改產量增加的事實;另一方面,下游終端各主要領域加工利潤壓縮嚴重,新增訂單不足且成品庫存高的情況下,難以出現集中采購的需求,預計聚丙烯市場仍將弱勢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