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座極具未來感、科技感的產業之“城”背后,記者了解到,中聯重科憑借作為行業領軍者三十年的深厚功底,傾注了巨大的科研投入,將把這座“城”建成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工程機械綜合產業基地。
八大燈塔工廠
聚集先進產業集群
中聯智慧產業城作為中聯重科智能制造升級的核心,將集聚公司在長沙市內五大園區的成熟裝備制造產業,以及新增的戰略新興產業和關鍵零部件產業,形成一個匯聚8個全球領先的燈塔工廠的先進制造產業集群。
從總部大樓出發乘坐導覽車來到位于中聯智慧產業城西北部的中聯智慧產業城土方機械園區,記者看到,從備料、焊接、機加、涂裝、裝配到調試的挖掘機全流程智能制造工廠,裝配車間小到螺絲釘的原材料運輸都是由AGV(物流配送機器人)來完成,上千平方米廠房內僅需要幾名工作人員進行程序確認。據記者粗略計算,土方園區內,平均每6分鐘就可下線一臺挖掘機。
中聯重科董秘楊篤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這僅僅是公司智慧城的一角,目前智慧城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土方機械制造園區,已拉通產線的高空作業機械智造園區、混凝土泵送機械園區,及雛形已現的工程起重機械園區等全球領先的智能工廠。在這里除了已實現每6分鐘可下線一臺挖掘機外,還將實現每7.5分鐘生產一臺高空作業機械,每18分鐘制造一輛汽車起重機,每30分鐘打造一臺臂架泵車?!?/p>
據其介紹,以中聯智慧產業城為基點,中聯重科的智能制造幾乎囊括了包括工廠設計、產品研發、工藝設計、計劃調度、生產作業、倉儲配送、質量管理、設備管理、營銷管理、售后服務等各關鍵環節,智能排產、工業AI、數字孿生、工業互聯網等前沿技術在這座“城”里亦隨處可見。
通過中聯智慧產業城的“思考”“指揮”“調度”,中聯重科智能工廠的產品質量一次性交檢合格率達98.5%,綜合自動化率達85%,生產數據采集率達90%。平均產能提升70%,制造周期縮短65%,制造質量大幅提升;關鍵設備數控化率達到了100%,關鍵設備聯網率達到95%,生產效率提升34.1%,研發周期縮短31.1%,運營成本下降20.3%,訂單完成周期縮短35%。
智慧產業城
持續“智慧升級”中
中聯重科副總裁、總工程師付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聯智慧產業城是集公司研發之大成,產業城創新規劃了150余項引領行業的智能制造全流程關鍵技術,已完成70余項關鍵技術在智能產線的應用,截至目前智能產線申請專利370多件,授權170多件?!?/p>
據付玲介紹,中聯智慧產業城匯聚了8個全球領先的燈塔工廠、300條智能化產線、8大國家級科研創新平臺和1個國際標準秘書處,擁有600多項產線專利技術,創新150多項行業領先技術。此外,正在建設中的中聯智慧產業園混凝土泵送機械園區,未來還將應用視覺識別、AI決策、激光掃描、3D建模等先進技術,實現關鍵工序自動化率達90%以上,關鍵工序數據采集率100%的目標。
據了解,中聯智慧產業城全面建成后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工程機械綜合產業基地,也是全球領先的高效之廠、生態之園、智慧之城,將為湖南打造一張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的國際名片,打造一個先進制造和創新引領的中部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這座“城”的“智慧升級”與中聯重科強大的研發支持密不可分。公司2020年至2022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5.38%、6.3%、8.27%,三年研發投入總額已超過了110億元。以研發支持產業智慧升級,再由產業升級所節約的運維成本和產銷反哺研發,已構建成中聯重科可持續發展的良性閉環。
“走出去”
展現工程機械龍頭實力
在中聯智慧產業城首次對外開放日當天,《證券日報》記者還看到有不少外國友人也紛紛為中聯重科的智能制造點贊。
據了解,阿聯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土耳其、巴西、美國、荷蘭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500名海外客戶專程到長沙參加開放日活動。一位來自阿聯酋的客戶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使用中聯重科產品之后,發現中國制造的產品性能、質量比想象的要好很多。
中聯重科海外公司副總經理伍偉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公司用‘地球村’思維和‘本地化’理念加速海外業務的模式變革,端對端深耕全球市場,數字化賦能業務模式,戰略布局持續完善,重點產品與市場實現快速突破。2022年,公司在印尼、印度、阿聯酋、沙特、土耳其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銷售業績同比增長超過100%,2023年一季度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長123%?!?/p>
值得關注的是,當天有100多位機構投資者參與了此次開放日活動。其中一位工程機械券商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次開放日活動海外友商云集,意味著中聯重科海外業務迎來了國際客戶‘走進來’的里程碑。隨著中聯重科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中率先占據制高點,公司國際化業務對營收和利潤的占比有望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