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賜材料提出系統性解決方案 推動鈉離子電池材料加速落地
近日,中科海鈉與思皓新能源打造的行業首臺鈉離子電池試驗車公開亮相,讓業界為之一振,被視為鈉離子電池“從0到1”的突破。
伴隨著新能源市場的快速增長以及鋰鹽價格的高位震蕩,鈉離子電池的成本有望比磷酸鐵鋰電池降低20%以上,為大規模推廣創造了有利條件。也將作為一項有替代潛力的技術路線持續獲得關注。
從2021年開始,國家各部委以及地方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包括鈉離子電池在內的多種儲能技術并行發展。如今,包括寧德時代在內的幾乎所有鋰電產業巨頭都在積極布局鈉離子電池的推動其研發及量產。
作為一條全新的技術路線,鈉離子電池的發展也將大幅提振上游鈉離子電解液、鈉鹽材料的需求。作為深耕鋰電材料多年的產業龍頭,天賜材料也在這條賽道上摩拳擦掌、蓄勢待發。
產能共享延續龍頭優勢
鈉離子電池電解液可沿用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生產體系,實現產能共享。鈉離子電池電解液同鋰離子電池電解液一樣,也是由溶劑、溶質和添加劑組成,主要區別在于溶質由六氟磷酸鋰替換為六氟磷酸鈉。六氟磷酸鈉制備流程與六氟磷酸鋰相似,區別僅是其原材料用鈉鹽替代了碳酸鋰,而且原材料成本更低。
天賜材料是鋰電池電解液的龍頭企業,因此能夠復制在六氟磷酸鋰的領先地位,在鈉離子電池材料市場中占據產能優勢。
2022年8月,天賜材料公告稱,隨著鈉離子電池產業鏈規模化,下游客戶對相關電解液的需求已提上日程,為滿足核心客戶未來的產業鏈布局需求,公司擬將建設10000t/a的六氟磷酸鈉產線。
據了解,該項目目前的進度是已經拿到項目備案,正在穩步推進,天賜材料也會根據市場需求加快建設進度。隨著鈉離子電池技術的逐步應用,六氟磷酸鈉將迎來需求上升期,公司的提前布局并已具備量產技術將進一步延續龍頭發展優勢,在市場受益。
具備系統性的鈉離子電池材料解決能力
據天賜材料研發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在電解質行業特別是六氟磷酸鋰領域深耕10余年的企業,公司已經很早關注到鈉離子電池的發展。
天賜材料參與了國家十四五規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儲能與智能電網重點專項,負責由中科院物理所牽頭的“百兆瓦時級鈉離子電池儲能技術”項目中課題:鈉離子電池高穩定電解液材料優化及量產技術。公司作為該項目為該計劃項目唯一參加的電解液生產廠商,為鈉離子電池材料技術研發做足儲備。
該負責人指出,當前的鈉離子電池的技術路線,按照正極材料區分可分為三種主要的技術路線:層狀氧化物路線、聚陰離子路線、普魯士藍類路線。目前天賜材料在上述三條技術路線上都在開發適配的電解液產品,通過針對性調整溶劑、鋰鹽、添加劑,給客戶提供系統性的電解液配方方案。
其中,公司通過含S類高溫添加劑解決了層狀氧化物電池易產氣的問題,改善了電池的高溫存儲產氣和高溫循環性能;通過溶劑體系的調整解決了聚陰離子體系導電性差的問題,提升了電池的倍率性能;通過除水添加劑解決普魯士藍類正極結晶水導致結構不穩定的問題,改善了電池的循環性能。目前,公司層狀氧化物體系能做到循環性能3000周,聚陰離子體系能夠做到循環性能5000周,處于行業領先位置。
此外,天賜材料已經實現NaFSI(雙氟磺酰亞胺鈉)的中試開發,目前中試產品已經產出,其品質滿足鈉電的使用。針對鈉電池相關的配套添加劑,公司也在對應鋰鹽添加劑的技術基礎上進行研究,已經儲備多種鈉鹽添加劑的合成技術。
當前,天賜材料在各環節進行了布局,具備了系統性的鈉離子電池材料解決能力,可根據市場需要快速實現量產。
“目前,相關企業正紛紛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鈉離子電池應用的關鍵問題正被逐漸攻克,前期制約鈉離子電池產業化的正負極材料均已實現技術突破。未來隨著我國儲能市場累計裝機規模持續增長,以及電動車的不斷發展,鈉離子電池的需求量將不斷增加,未來市場規模將會不斷擴大。”天賜材料方面表示,公司的目標是2025年完成電解液產線的連續生產及鈉鹽產線的連續生產,公司也會根據市場的需求和上量情況及時調整進度和時間目標。
鈉離子電池市場需求快速增長
當前,被普遍應用的鋰離子電池體系其實并不完美:其中,三元正極電池能量密度高,但循環壽命較差;磷酸鐵鋰正極電池循環壽命高,但能量密度較低;錳酸鋰正極電池工作電壓高,但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都較差。
更重要的是,鋰離子電池還受到鋰礦資源的制約,地殼中鋰儲量很少,且分布極其不均勻,不同地區資源屬性差距較大。
從原材料和成本層面來看,鈉離子電池體系則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鋰電的“原料焦慮”。地殼中含有2.75%的鈉,且鈉分布于全球各地,不受資源和地域的限制,成本也遠低于鋰。據中科海鈉團隊研究,產業化的鈉離子電池材料成本相較磷酸鐵鋰電池可降低30%-40%。
在性能層面,鈉離子的溶劑化能比鋰離子更低,且鈉離子的斯托克斯直徑比鋰離子的小,相同濃度的電解液具有比鋰鹽電解液更高的離子電導率,或更低濃度電解液可以達到同樣離子電導率,使得鈉離子電池具備更快的充電速度;此外,鈉離子電池還擁有比鋰電池更佳的耐低溫性能和安全性能。
在天賜材料研發相關負責人看來,未來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應該是同時存在、部分替代、互補協同的關系。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鋰離子電池可專注于高比能儲能領域,鈉離子電池可發揮其成本和規模優勢精耕于中、低比能場景,最后各司其職、協同發展。
東吳證券此前發表的行業研報指出,鈉離子電池具備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環節友好、循環壽命長、安全性好等優勢,可廣泛應用于儲能、兩輪車及A00級電動車,首先取代鉛酸電池并逐步實現兩輪車、后備/啟停電源等領域的無鉛化,并在大規模儲能需求爆發對磷酸鐵鋰電池部分替代,預計鈉離子電池2025年需求超過100GWh,2030年超過555GWh。
中國人壽:前2月原保險保費收入約2412億元北京商報訊(記者 陳婷婷 李秀梅)3月13日,中國人壽(601628)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該公司于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期間,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約為2412億元。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平安健康2022年付費用戶數穩健增長 毛利率顯著提升3月13日,平安健康(01833.HK)發布2022年年度業績報告。平安健康總收入約61.6億元,毛利率同比上升4個百分點至27.3%,過去12個月內付費用戶數穩健增長至近4300萬。
期內,平安健康堅持打造 “管理式醫療+家庭醫生會員制+O2O醫療健康服務”的獨特商業模式,持續聚焦金融及企業客戶,累計服務企業數近1000家。同時,建立19個專病中心,并持續引進名醫資源,累計簽約名醫專家超2000位,與平臺積累的23個科室4.9萬名內外部醫生團隊協同,滿足用戶全場景、多層次的醫療健康服務需求。2022年下半年醫療服務收入較上半年上升25.1%,收入占比持續提升。
此外,平安健康持續完善“到線、到店、到家/到企”服務網絡。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平安健康合作醫院超過5000家,合作藥店達22.4萬家,在216座城市實現1小時送藥,在88座城市開通7x24小時送藥服務。
2月2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廣東20例,北京9例,廣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蘇1例,重慶1例,甘肅1例),含7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廣東3例,四川2例,江蘇1例,廣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內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頭市1例、巴彥淖爾市1例;江蘇11例,其中蘇州市10例、無錫市1例;遼寧7例,均在葫蘆島市;廣東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晉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3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龍江2例,均在雞西市),含5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云南3例,內蒙古1例,江蘇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39人,重癥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883例(其中重癥病例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1347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無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724例(其中重癥病例10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785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58245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