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壁政策接續落地 民營經濟加速跑
民營經濟作為我國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在兩會期間也成為熱議話題。3月7日,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上,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表示,民營經濟已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在穩增長、增就業、惠民生、促創新、推動共同富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方針貫徹落實,這為民營經濟營造了更有利的成長環境,“創新創業謀發展的干勁更足了,這股干勁來自于黨和國家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和鼓勵,來自于中國經濟充滿韌性的堅實底盤”。
信心十足
發展到今天,民營經濟已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民營經濟既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又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齊向東坦言,過去三年多疫情持續反復給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多困難,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經營承壓,挑戰前所未有。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方針貫徹落實,這為民營經濟營造了更有利的成長環境。“從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到優化營商環境,從加強金融支持到持續減稅降費,從加強產權保護到構建‘親、清’的政商關系,一系列疏堵點、緩痛點、破難點的政策措施有效地回應了社會關切和民營企業的期盼,大大提振了民營企業的發展信心。”
齊向東算了筆賬:2022年,我國新增減稅降費和退稅緩稅緩費超過4.15萬億元。“在這樣的發展環境下,千千萬萬的民營企業克難奮進,勇于前行。在疫情期間,包括我們在內的一大批民營企業,努力做到不減薪、穩崗位、穩就業、保供應、保民生,為經濟恢復發展保存了實力,創造了條件。”
作為民營企業家,齊向東說自己創新創業謀發展的干勁更足了,這股干勁來自于黨和國家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和鼓勵,來自于中國經濟充滿韌性的堅實底盤,還來自于改革開放40多年不斷淬煉出來的企業家精神。
“開閘引流”
但不能忽視的是,民營企業的發展還面臨一些隱形壁壘和門檻。“首先,是民營企業在信貸資金中的占比還不高。”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馮立果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其次是市場準入方面,目前仍有很多行業或板塊存在隱性壁壘,民營企業難以進入。”
馮立果例舉了在招投標過程中存在的部分設立隱性壁壘的手段,如曾有個別大集團在招標時,可能只會向自家旗下的供應商公司發送招標通知,行業內其他企業甚至不知道何時招標;再如在招標時設立針對目標對象的、特定條件的蘿卜坑,讓其他企業難以參與。
在如何推動民營企業加速“跑起來”上,馮立果有三點建議:一方面中央對民營企業的各種支持和政策需要進一步細化和落實,如細化關于破除隱性壁壘、市場準入的相關規定。另一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大鼓勵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從資金、創新上繼續支持,包括在股市的進入退出形成良性循環。此外,還要扭轉社會對民營企業的認知。
齊向東在參加今年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時帶來的提案中也建議,證監會放寬上市企業融資監管限制,為創新“開閘引流”,提振骨干民營科創企業信心。
消融壁壘
“以往這種種行業壁壘,正是市場競爭不公平的體現,但從中央到地方都正在著力解決這些問題。”馮立果表示,目前,黨中央、國務院已接續出臺了進一步加強產權保護、激發企業家精神、支持民企改革發展、推進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浙江、山東、廣東、遼寧等多地制定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在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重申“兩個毫不動搖”,強調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強調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促進“兩個健康”。
2022年12月15日-16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釋放出了增強民營企業家信心、鼓勵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積極信號,也意味著中央將在優化營商環境、強化減稅降費、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財政支持、放寬民間投資準入等方面,出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鼓勵扶持政策。
2022年1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出,支持民間投資參與102項重大工程等項目建設。選擇具備一定收益水平、條件相對成熟的項目,多種方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已確定的交通、水利等項目要加快推進,在招投標中對民間投資一視同仁。
“民營企業的發展需要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全社會從上到下的認可,由此在各項經營之上更加便利,也能更加長久。”馮立果表示。
最高補貼500萬 北京筑巢首店經濟首店的引入成為北京提升商業競爭力的有效舉措。3月7日,北京市商務局發布2023年度鼓勵發展商業品牌首店首發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中指出,北京市針對2021年11月1日(含)以后在京新開設各類首店、新品發布活動給予資金支持,最高可獲得500萬元。在今年的北京市商務工作會議上,北京市商務局局長丁勇指出,北京將研究推動“購物之城”建設,今年爭取引入國內外品牌首店800家左右。這意味著,北京時尚消費正努力與國際時尚進度同頻共進,成為領先全國的“時尚之都”。
零售品牌成補貼重點
北京首店政策正不斷細分、深化。2023年度鼓勵發展商業品牌首店首發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顯示,北京市針對2021年11月1日(含)以后在京新開設國內外品牌亞洲首店、中國(內地)首店、北京首店、旗艦店、創新概念店給予資金支持。其中,零售企業的亞洲首店最高可獲得500萬元支持。
具體來看,北京市針對零售企業,按照項目核定實際投資總額的最高50%給予支持,亞洲首店最高給予500萬元支持,中國(內地)首店最高給予200萬元支持,北京首店、旗艦店、創新概念店最高給予100萬元支持。餐飲企業按照項目核定實際投資總額的最高20%給予支持,最高給予50萬元支持。
在引進方面,對2021年11月1日(含)以后引進在京納統零售企業設立的首店、旗艦店、創新概念店,簽訂兩年及以上入駐協議,在京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引進方,按照每新增引進1個滿足以上條件的店鋪最高給予10萬元獎勵的標準,給予資金支持。
在新品發布活動方面,對在京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2022年11月1日(含)以后在京舉辦的國內外知名品牌新品發布活動給予場租、搭建、宣傳推廣總費用的50%的資金支持,服裝服飾、化妝品、腕表、箱包、金銀珠寶等新品發布活動最高200萬元支持,其他消費品牌的新品發布活動最高100萬元支持。
相較于2022年北京發布的首店3.0政策,此次扶持補貼政策有了更高的提升。由原來支持品牌亞洲首店最高可獲100萬元支持變更為500萬元的支持。可見,北京為了大力發展首店經濟,政策紅利不斷釋放。
與國際時尚同頻
經過多年的首店經濟發展,國際品牌落地北京的首店占比正不斷提升。選址中國數據顯示,2022年北京共有812家品牌首店落地。其中,全球首店5家、亞洲首店1家、中國(內地)首店31家、北京首店775家。例如,天梭全球首家T-Heart概念店入駐SKP-S,MOUSSY STUDIOWEAR全球首店、SMILEY tea全球首店落地朝陽大悅城等。
實際上,自2019年開始,北京市相繼出臺首店支持措施,并根據首店政策執行情況及時優化項目申報指南,現如今,北京對品牌的吸引力不斷顯現。四年來,北京市共引進2774家首店落地,其中,2019年引入首店878家,2020年引入首店183家,2021年引入首店901家,2022年引入首店812家,數量上穩居國內首店經濟第一梯隊。
在要客研究院院長周婷看來,隨著消費升級,國內時尚行業已經逐漸與國外縮小差距。中國作為全球首發首秀地的情況在業內已十分常見,國內的時尚消費已經和國外趨于一致。尤其,線上消費興起、新品提速,商品全球化購買已十分便利,中國作為時尚品牌最重要市場,已成為時尚品牌必爭之地。
打造“購物之城”
今年2月,北京市商務工作會議上,丁勇指出,北京著力提升消費供給質量。2023年,北京市將研究推動北京“購物之城”建設,打造時尚消費的升級版和新高地。在推動商圈變革發展的同時,品牌首店引進成為北京構建“購物之城”的關鍵。丁勇表示,2023年,北京市爭取新引進國內外品牌首店800家左右。
在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過程中,首店也是重要的衡量指標。2021年,北京市發布《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2021-2025年)》指出,加大商業品牌首店政策實施力度,引導各區因地制宜出臺鼓勵品牌首店發展的配套措施,助力品牌首店落地選址和推廣,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首店、旗艦店、體驗店、定制中心,構建品牌匯集、品質高端、品位獨特的優質商品供給體系。力爭到2025年,吸引國際國內品牌在京開設3000家以上首店、創新店、旗艦店,將本市打造成為全球首發中心。
對此,奢侈品時尚領域專家張培英認為,首店品牌是最具關聯性和帶動性的品牌,兼具商品屬性和文化屬性。北京國際消費中心的培育和建設過程離不開時尚產業的發展壯大。本土時尚品牌的崛起將為北京國際消費中心提供堅實的支撐。同時,時尚產品的渠道也將細化,流通和傳播渠道將進一步分化,進而符合中國本土的營銷趨勢。
萬通創始人馮侖被列為執行人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萬通創始人馮侖被列為執行人#】3月7日,據中國執行信息網消息,萬通創始人馮侖被列為執行人。此次馮侖被列為執行人,執行法院為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執行案號(2023)京04執46號,立案時間為2023年1月13日。公開資料顯示,馮侖1991年創建萬通集團,1993年馮侖在北京組建萬通地產,領導創立了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阿法)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計,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場將陷入供應過剩,同時下調需求前景,上調非OPEC供應預估。根據OPEC的最新月度報告,其將第三季度原油產量預測下調124萬桶/天,至2,827萬桶/天。這比OPEC 13個成員國7月的產量低了約57萬桶/天。OPEC位于維也納的研究部門將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預期下調72萬桶/天,同時上調非OPEC供應預期52萬桶/天。預計本季度原油消費均值為9993萬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