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淄博發現一處龍山時期遺址
在山東省淄博市人民路一處建設工地,考古工作者近日發現一處史前遺址。根據現場出土的陶器等,確認該處遺址為4000多年前的龍山時期基層聚落遺址。目前,對遺址的科學發掘與保護工作正在進行。
“看,這個陶鬶就是龍山時期的典型器。”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館員房書玉展示著手中的一個陶器。據介紹,龍山時期距今約4350年至3950年。
經過國家文物局批準,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淄博市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于2月14日正式進場開始進行清表工作,2月20日開始發掘。
“通過目前的發掘,我們可以斷定這是一個龍山時期的面積較小的基層聚落。此次發掘,對于探索了解龍山時期基層聚落的基本結構有著重要的學術意義。”房書玉說。
通過勘探,該處遺址南北長約144米,東西寬約134米,分布面積為2萬平方米左右。由于位于淄博市張店區房鎮鎮高南村原址,遺址被命名為高南遺址。
記者:邵琨
硅谷銀行破產,波及中國創業者!16家機構披露資金狀況…美團緊急澄清 幣圈驚魂一跳硅谷銀行破產沖擊波持續。
硅谷銀行破產波及中國創業者
據第一財經,硅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簡稱SVB)一夜破產,科技投資人和創業者陰云籠罩。“沒想到一覺醒來,居然趕上了銀行倒閉,人生完整了。”中國醫療初創公司創業者安迪(化名)3月11日午間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他的公司大部分美元資產都存在硅谷銀行,主要用于美國辦公室人員的工資發放。另一位業內人士在談及此次硅谷銀行事件造成的負面影響時對記者透露,有初創企業因此損失上億人民幣。
美國著名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 CEO更是將硅谷銀行的后果稱為“初創企業的滅絕級別事件”,他稱YC 1/3的項目約1000多個創業公司的所有錢都在硅谷銀行,下周甚至付不了工資和房租,而保險公司理賠的上限是25萬美元。據第一財經統計,截至目前,已經陸續有16家公司發聲披露其在硅谷銀行的資金狀況。
美團:沒有存款在硅谷銀行,后者破產事件對公司無影響
美團資本市場部11日對問詢的投資者回復郵件表示,美團沒有存款在硅谷銀行,因此近期硅谷銀行事件對公司無影響。同時,美團相關負責人也對記者表示,11日網傳美團CEO王興發布的“硅谷銀行維權群”截圖并不屬實。
USDC發行商Circle:有33億美元仍留在硅谷銀行
3月11日消息,穩定幣USDC(USD Coin)發行商Circle連發推特(Twitter)稱,硅谷銀行是Circle使用的六家銀行合作伙伴之一,負責管理USDC約25%的現金儲備,約400億美元的USDC儲備中有33億美元仍留在硅谷銀行。
此外,11日穩定幣USDC價格一度跌至0.87美元附近。
3月11日USDC/USD報價行情走勢
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幣安3月11日上午發布公告稱,由于當前市場的狀況,USDC(與美元掛鉤的虛擬穩定幣)資產大量流入使自動轉換的負擔加重,已暫停服務,并表示這是常規風險管理措施。
據了解,USDC是與美元掛鉤的第二大穩定幣。2018年Circle推出穩定幣——USD Coin(代碼:USDC),以1:1的比例錨定美元,即每一單位流通的USDC都對應1美元的資產(由美元現金和短期美國國債組成)。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為硅谷銀行員工提供45天聘期及1.5倍工資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11日,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監管機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FDIC)為硅谷銀行的員工提供45天的聘期,并給予1.5倍的工資。截至2022年底,硅谷銀行擁有8528名員工。
美國硅谷銀行宣布破產,馬斯克回應推特收購提議:持開放態度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福布斯》雜志網站等多家外媒報道,美國硅谷銀行當地時間周五(10日)在“驚人的48小時”后宣布破產,由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接管。當天晚些時候,有人在社交媒體上提議推特公司收購美國硅谷銀行,并將其變為“數字銀行”,對此馬斯克迅速回復稱“持開放態度”。
提出這一建議的是雷蛇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民亮,他在推特發文:“我認為推特應該收購美國硅谷銀行,并將其變為‘數字銀行’。”不到20分鐘,推特老板馬斯克在底下回復,“我對這個想法持開放態度”。
美國硅谷銀行到底發生了什么?據CNN報道,當地時間周三(8日),該銀行宣布已虧本出售大量債券、股票,以支撐其資產負債表,此舉引發主要風險投資公司的恐慌。次日(9日),美國硅谷銀行股價暴跌。當地時間周五(10日),該銀行股票進入停牌狀態,并放棄了快速融資和尋找買家的努力。
對于美國硅谷銀行破產,《福布斯》雜志網站稱這是美國歷史上倒閉的第二大銀行,也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倒閉的最大一家美國銀行。2008年,美國華盛頓互惠銀行因不堪次貸危機的重負破產,成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銀行倒閉案。
據媒體報道,美國財政部長耶倫10日在一場國會聽證會上表示,她正在“密切關注”幾家銀行的事態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萬華化學董事長廖增太: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實現連續性綠電制氫“綠電供應的間歇性和制氫的連續性之間存在矛盾,建議出臺針對綠氫發展的支持政策,以電網作為補充和調節,實現綠電制氫的連續性。”全國人大代表、萬華化學董事長廖增太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綠電成本持續降低
“氫氣需求增長主要來自化工、煉油等傳統行業,未來在燃料電池汽車、氫能冶金領域的用量將逐步提升。”廖增太介紹,按照目前各國制定的氫能發展政策,到2030年全球氫氣需求有望維持高速上漲態勢,突破1.3億噸。
從我國氫能產業發展情況來看,2022年氫氣產量約3300萬噸,其下游應用主要為化工、煉油等產業,占比超過95%,少量用于燃料電池汽車等領域。“當前我國氫氣來源主要是煤制氫、天然氣制氫和工業副產氫,極少量來自電解水制氫。如果全部采用煤氣化制備氫氣,需消耗標煤約1.9億噸,對應產生5.2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廖增太說。
根據《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氫量每年將達到10萬噸至20萬噸,2030年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清潔能源制氫及供應體系,2035年構建氫能多元應用生態,可再生能源制氫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明顯提升。
廖增太認為,作為清潔高效的儲能方式,綠電制氫是必由之路。“發展綠氫產業既能充分利用風光資源,解決棄風棄光的問題,又能滿足化工行業對綠氫的大量需求,解決煤制氫、天然氣制氫等高碳排放問題。”
在廖增太看來,電解水制氫具有設備簡單、工藝流程穩定等優點。“其中堿性電解水技術最為成熟,已進入商業化運行階段。隨著綠電成本的持續降低,疊加電解水制氫設備的大型化與規模化,綠氫將有可能實現化石能源制氫的平價替代,具備大規模應用推廣條件。”
利用電網補充調節
廖增太介紹:“目前,國內綠電制氫及延伸產業鏈主要布局在內蒙古等風光資源富集的地區,包括中國石化投資30億元建設的新疆庫車光伏綠氫示范項目、國家電投投資63億元建設的吉林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等。”
“電解水制氫及下游合成氨、合成甲醇均屬于化工過程,需要連續穩定的電力供應和氫氣輸送,但風電、光伏發電存在間歇性特點,會導致化工生產危險性顯著增加、成本大幅提升。這些示范項目迫切需要解決電力供應穩定問題,實現連續性生產。”廖增太說。
為實現綠電制氫的連續性,廖增太建議,在綠電年發電規模大于或等于制氫年電力需求的前提下,項目運行過程中,當風電、光伏發電量高于制氫所需電量時,超出部分的電量上網儲存,當發電量低于制氫所需電量時,不足部分由電網儲存電量補充,電網公司收取相對合理的服務費。
為推動綠氫產業長遠發展,廖增太建議,合理有序推動化工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揮碳排放配額作為減碳調控工具的作用。
2月2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廣東20例,北京9例,廣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蘇1例,重慶1例,甘肅1例),含7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廣東3例,四川2例,江蘇1例,廣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內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頭市1例、巴彥淖爾市1例;江蘇11例,其中蘇州市10例、無錫市1例;遼寧7例,均在葫蘆島市;廣東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晉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3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龍江2例,均在雞西市),含5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云南3例,內蒙古1例,江蘇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39人,重癥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883例(其中重癥病例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1347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無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724例(其中重癥病例10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785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58245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