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億華通董事長張國強:建議強化政策支持 加快氫能規?;l展
3月5日,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新當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的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華通)董事長張國強提交了“關于強化政策支持,加快氫能規模化發展”的建議。
作為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載體,氫能可以大規模、長周期、低成本儲存,被視為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截至目前,全球共有35個國家和地區已經發布氫能發展戰略。而多國更是以氫能交通為切入點,拓展到工業、建筑等領域,應用場景日漸豐富。
在張國強看來,隨著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后疫情時代綠色經濟復蘇,國際碳交易價格持續上漲,打造低碳氫能已成為全球共識,可再生能源制氫成為發展重點。
近年來,在“雙碳目標”及國家各項政策的指引下,我國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構建了完善產業鏈,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實現國產化替代,可靠性、耐久性、經濟性持續提升,助推我國成為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最早實現規?;茝V的國家。
不過,雖然氫能發展前景廣闊,但目前我國氫能產業尚處于示范應用和商業模式探索階段?!霸跉淠芗皻淙剂想姵禺a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還存在氫源成本較高、加氫站數量少、氫能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等問題?!睆垏鴱姳硎尽?/p>
基于此,張國強從四個方面提出建議來支持我國氫能規?;l展。首先是擴大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數量,以示范運行提質降本。張國強建議,擴大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將經濟基礎好、氫源豐富、產業配套基礎好的地區納入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先行先試,推廣燃料電池汽車,建立覆蓋城市群的低碳、清潔交通體系,用規?;瘞痈哔|量、低成本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
其次是探索多元化氫源供給模式,推動可再生能源綠氫發展。張國強建議,探索多元化氫源供給模式,統籌經濟性和供應能力,保障氫能產業發展初期需求,滿足多元化應用場景需求。如,做好工業副產氫、化石能源制氫產能整合工作,前期支撐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營;推動風、光、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及電解水制氫項目,打造可再生能源綠氫基地等。
第三是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氫能制、儲、運、加產業鏈發展。張國強建議取消須在化工園區內制氫的限制,支持非化工園區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的發展。同時,出臺國家層面加氫站審批管理辦法,優化相關審批、建設、驗收流程,形成從項目立項到經營許可及監督管理全過程的審批辦法。合理利用已有加油、加氣場地,鼓勵綜合能源補給站建設。此外,張國強還希望制定加氫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補助辦法,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
最后是探索金融支持、碳交易政策措施。張國強建議推進綠色金融創新試點先行先試,設立氫能產業基金,支持壯大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發展。同時,支持產業鏈相關企業開展碳匯交易試點,搭建碳交易結算平臺或運行機制。
由豐田社長辭職觀察日本橄欖型社會結構之變化1月26日,豐田汽車公司社長豐田章男在該公司舉行的視頻記者會上突然宣布辭去社長的職務,一時間轟動全球汽車行業。
關于豐田社長辭職的原因,既非年齡(66歲)和健康問題,亦非公司業績(2022年豐田蟬聯世界汽車業第一)。其本人給出了答案:“我是稍微落后時代的人,一直無法超越一個汽車制造者的思維范式,這是我的極限。我認為現在有必要退一步,讓豐田進入一個新的篇章。為了推進豐田的變革,我退居會長(董事長)來全面支持新社長,是我最好的選擇。”
他還說:“汽車行業發展了100多年,已經進入‘新百年時代’,跨入AI時代。雖然我努力將汽車與數字技術、AI技術相融合,想創造出一個汽車的新時代、新領域,但是我已經感覺到自己能力的極限。豐田需要變革,需要新社長來完成這些使命。”
從以上豐田章男對未來充滿期望的辭職原因可以看出,他在以自己之退求豐田之進,以自己之退求豐田之變,抑或還有以自己之退促日本橄欖型社會結構“止跌向好”之意。
日本30年沒漲工資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日本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1968年躍升至西方國家的第二大經濟強國,國民收入也隨之增加。特別是1960年池田內閣制定并用10年時間實施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使日本國民收入人均增加了1.4倍,達到了西歐先進國家的水平。龐大的中產階層應運而生,成就了“一億總中流”(一億中產階層或具中流意識的階層)的橄欖型社會結構。
但是,上世紀90年代,受美國打壓日元被迫升值,加之日本政府應對失誤,日本經濟從泡沫到破滅再到衰退,進入了長期低迷期,即所謂的“失去的10年、20年、30年”,日本國民的收入也隨之長期在低水平、低質量徘徊。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對其市場經濟成員國以及伙伴國共計36個國家的平均年收入調查的數據顯示,2021年日本的全日制勞動者的平均年收入(去除通貨膨脹、購買力平價和稅后)為3.9711萬美元,在被調查對象中排名第24位,遠低于被調查平均數的5.1607萬美元。與30年前的1990年相比,日本全日制勞動者的平均年收入只增加了6.3%(墨西哥為6%、意大利為1%、韓國為94%、愛爾蘭為90%、美國為34%)。
日本國稅廳2021年9月的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上班族男女平均年收入為368.5萬日元(不含獎金),而上世紀90年代初曾超過400萬日元(100日元約合5.12元人民幣)。
另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每月勞動統計調查(快報、5名員工以上)結果,2022年11月的實際工資比上一年同期減少3.8%,減幅為8年以來最大。
基于以上數據以及各種稅費的增加和生活必需品在通貨緊縮條件下不停漲價等情況,日本輿論和國民有理由驚呼:“30年沒漲工資”“日本已經成為不漲工資的窮國”“日本變成了低收入國家”等。
日本工會總聯合會芳野友子會長在2023年“春斗”(春季勞資談判)開始前呼吁,日本“是主要發達國家中唯一沒有漲工資的國家,要扭轉國力衰退、國民貧窮的嚴峻局面,只有漲工資”。
“30年沒漲工資”,動搖了日本的“一億總中流”國民意識,侵蝕著日本的橄欖型社會結構。
日本的貧困階層和赤貧階層在擴大
從日本媒體對個人年收入的劃分可以看出橄欖型社會結構的蛻變:
金字塔頂尖人士的年收入為1億日元以上,超級成功者為3000萬日元,超富裕階層為2000萬日元,富裕階層為1000萬日元,小富階層為800萬日元,會攢錢的假有錢者為600萬日元,中流階層為500萬日元,準下流階層為400萬日元,貧困預備軍為300萬日元,低收入階層為200萬日元,貧困階層為100萬日元,最底層為100萬日元以下。
再看家庭年收入比例情況:
年收入為300萬~400萬日元的家庭占25.6%,400萬~500萬日元的占22%,200萬~300萬日元的占16.2%,500萬~600萬日元的占13.3%,不足200萬日元的占5.9%。
以上兩組數據的區別是,前者以個人年收入劃分,后者是家庭年收入占比。現在,日本社會夫妻雙雙工作的家庭不再是少數,因此,后者攤到個人年收入需要打一定的折扣。盡管如此,中產階層的年收入(500萬日元)的占比下降至13.3%,在這個中產階層年收入標準線以下的分別為:準下流階層(400萬日元)占22%、貧困預備軍(300萬日元)占25.6%、低收入階層(200萬日元)占16.2%。綜合這些占比可以看出,橄欖型社會結構中間部分的中產階層以下階層的家庭收入占比合計升至63.8%。
雖然這里沒有羅列年收入200萬日元以下家庭的占比,但是,據日本國稅廳的統計數據,2014年,“貧困群體”約為1139萬人,較1999年的804萬人增加了42%。另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數據,2015年底領取低保的家庭達到163.4萬戶,合計人口為216.6萬人。這兩組數據說明,日本的貧困階層和赤貧階層在擴大。
綜合以上數據及其比例可以看出,日本橄欖型社會結構出現較大的蛻變:一是橄欖型結構關鍵的中間部分——中產階層在萎縮、縮水;二是中間部分以下的低收入、貧困預備軍以及貧困、赤貧等階層在向金字塔型結構底部拓展延伸。因此,日本有輿論認為,30年前的“一億總中流”橄欖型社會結構在向30年后的“一億總下流”金字塔型社會結構蛻變(日本社會常用“上流”“中流”“下流”等詞表示具有此種經濟能力的階層或具有此種意識的階層)。
關于日本橄欖型社會結構蛻變的原因,有泡沫經濟破滅后經濟長期低迷導致資產收入、工資收入下降之說;有稅收制度的分配功能減弱導致中產階層實際可支配收入減少之說;有傳統的終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工資制改革被淘汰員工失業或工資減少之說;有泡沫經濟破滅后催化了階層重組,導致貧富差距擴大并形成惡性循環之說;有城市和非城市的地區收入差距擴大之說等。
企業創新求變
本文透過OECD的調查數據來觀察企業不斷變革和創新以及企業經營者和員工的積極求變熱情,對于企業經營、員工收入乃至經濟社會結構的影響。
從OECD發布的36個國家平均年收入數據中我們發現,1990年至2021年這30年間,愛爾蘭的勞動者平均年收入增加90%(2021年達到5.1045萬美元)、韓國增加94%(2021年達到4.2747萬美元),不僅增長率遠遠高于日本的6.3%,2021年的勞動者平均年收入額也高于日本的3.9711萬美元。
這些國家的共同特點是求變,也是平均年收入大幅增加的共同原因。
愛爾蘭素有“歐洲硅谷”的美譽,2021年高科技產業的就業率占總就業的29%。過去30年間愛爾蘭經濟一直表現出強大生命力,完成了由低工資經濟向高回報經濟轉型。眾多的“高薪”產業不僅有力地貢獻了GDP增長,還大幅增加了勞動者的收入。
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愛爾蘭的GDP從1990年的493.06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4258.89億美元,30年增加8.6倍。2021年愛爾蘭的人均GDP躍居歐盟第二,僅次于盧森堡。
在購買力平價(PPP)排名中,愛爾蘭超過新加坡和卡塔爾成為世界上第二富有的經濟體。
韓國從上世紀90年代順應經濟自由化和國際化潮流,全面開放國內市場,積極推進各項改革,鼓勵科技創新,使其在信息通信、汽車、造船、化工等領域獲得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案咝健碑a業的發展改善了就業結構,扭轉了以往低薪工作在勞動力市場占據較大比例的落后局面,大幅提高了勞動者的工資水平和工資質量。
反觀日本,上世紀90年代初泡沫經濟破滅后,經濟陷入長期低迷,通貨緊縮與“壞的通貨膨脹”疊加(指在通貨緊縮的環境下生活必需品卻在不斷漲價),侵蝕著中低收入階層的生活,導致其實際可支配收入不斷下降,遏制著消費者的消費欲望,消磨著民眾的銳氣。
這種惡性循環的經濟環境使日本經濟社會的未來具有不確定性,迫使民眾以及企業經營者不得不選擇保守(保全和守住)式的生活方式和經營模式。于是,企業經營者、員工乃至社會缺少了謀變、求變的激情和創新的動力和能力。“變化”在日本社會變為“奢望”,按部就班、安于現狀則變為“企業文化”,進而導致總體物價、工資乃至大多數的事情都被置于停滯的惰態。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拒絕“變化”、缺乏創新活力導致民眾收入一直在低水平、低質量徘徊,是日本“30年沒漲工資”、橄欖型社會結構蛻變的另一重要原因。從愛爾蘭等經濟體的發展歷程看,“高薪產業”并非是簡單的高工資,也并非是簡單每年加薪,而是合理的、先進的、不斷改革的產業結構派生出來的高水平、高質量的“高薪”。因此,產業結構不斷變革、企業銳意創新、員工積極求變,是提高勞動者收入的關鍵所在。
至此,我們似乎能夠理解豐田章男辭去豐田汽車公司社長一職的社會意義:作為負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家,豐田章男或是在以自己的進退表明,只有敢于求變,銳意創新,社會才能進步、企業才能發展。而這樣,勞動者才能獲得高水平和高質量的收入。
鵬華王宗合再卸任,減負還是離職前兆?來源:讀數一幟?
今年接連三次卸任,同時單獨管理12年的產品已經增聘,王宗合漸漸走下公募頂流舞臺
昔日頂流基金經理不斷卸任、增聘,是減負還是離職?又見明星基金經理升副總,管理、規模、業績三者如何兼得?新發基金僅10天就卸任,離奇操作背后有何內情?
本周基事關注:鵬華基金王宗合再卸任兩只基金;匯豐晉信陸彬升任公司副總;華夏基金夏云龍剛發完新基金就離任。
一周速覽
本周指數漲跌不一。截至周五收盤,上證指數一周漲1.87%,報3328.39點;深證成指一周漲0.55%,報11851.92點;創業板指一周跌0.26%,報2422.44點。
板塊方面,本周行業漲跌互現。申萬一級行業指數顯示,通信以6.64%的漲幅領漲,建筑裝飾、傳媒緊隨其后,一周分別上漲6.10%、4.43%;電力設備(-1.63%)、汽車(-1.27%)、有色金屬(-0.89%)跌幅居前。?
基金方面,王貴重和王鑫晨管理的嘉實港股互聯網核心資產一周上漲7.07%,成本周漲幅第一的基金,周思越管理的東方區域發展混合、韓冬燕管理的諾安行業輪動混合一周分別上漲6.72%、6.24%,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聯接(QDII)、嘉實信息產業股票發起式、諾安先進制造股票等基金周漲幅超5.5%。?
跌幅方面,多只投向電力設備板塊的基金占據跌幅榜前列。國聯安氣候變化責任投資混合一周下跌5.51%,海富通碳中和混合A/C、東吳新經濟混合A/C等基金周跌幅均超5%。
王宗合是減負還是離職前兆?
明星基金經理們的卸任動作總是引人關注,究竟是減負還是離職前兆?這一次,話題輪到了鵬華基金曾經的“頂梁柱”王宗合。?
3月4日,鵬華基金發布基金經理變更公告稱,因公司工作安排,王宗合不再擔任鵬華價值共贏兩年持有期混合、鵬華養老產業股票兩只基金的基金經理,上述基金分別由原先共同管理的基金經理張鵬、郎超繼續管理。?
鵬華價值共贏兩年持有期混合成立于2020年4月29日,最新規模為11.11億元,近2年下跌近30%,近1年下跌7.20%,今年以來上漲0.75%,同類排名2915|3543。此前王宗合獨立管理期間,任職回報為2.17%。?
此次卸任的另一只基金鵬華養老產業股票,是王宗合管理的年限最長基金之一,成立于2014年12月2日,最新規模為7.65億元,該基金近3年實現35.98%的漲幅,今年以來上漲3.18%。王宗合獨立管理該基金的八年多時間里,實現任職回報223.70%。
接管上述兩只基金的基金經理均于今年1月被增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王宗合今年以來的第三次卸任,此前他已卸任了鵬華成長價值混合A/C、鵬華優質回報兩年定開混合、鵬華精選回報三年定開混合、鵬華中國50混合四只基金,加上這次卸任的兩只基金,合計已“減負”近50億元規模。
同日,王宗合管理的鵬華產業精選混合、鵬華消費優選混合發布基金經理變更公告稱,自3月4日起,兩只基金分別增聘基金經理張鵬、蔣鑫共同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鵬華消費優選已由王宗合單獨管理12年,是他管理時間最長的基金。按照此前“增聘人手后便卸任”的操作模式,鵬華消費優選或也將被放手。一個基金經理放棄代表作意味著什么?究竟是減負還是離職前兆?不得不打上一個問號。
當前王宗合共管理5只基金,累計規模為150.02億元,僅鵬華創新未來混合(LOF)為王宗合獨立管理。這只曾經助力王宗合站上頂流基金經理舞臺、獲得萬眾矚目的產品,也是王宗合旗下虧損最深重的基金,兩年半的時間里,任職回報-43%,累計凈值不到六毛錢。
陸彬升任副總
又見明星基金經理升任副總,這一次是陸彬。
3月1日,匯豐晉信發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稱,陸彬新任公司副總經理。
公開資料顯示,陸彬于2019年5月加入匯豐晉信,擔任公募基金經理已有三年多,是近年來公募基金市場上優秀新生代基金經理的代表之一。
從業績來看,截至3月5日,陸彬任職基金經理的三年多以來最佳基金回報已達250.79%。2020年,陸彬一度憑借其管理的匯豐晉信智造先鋒股票A,以128.65%的亮眼業績,成功取得全市場股票型基金冠軍,至此,陸彬聲名大噪,一躍成為市場上的明星基金經理。
從規模來看,陸彬的突出業績帶來了規模的擴張,2019年底,陸彬的管理規模尚未超過10億,2020年末,陸彬的管理規模就達到了137.16億元,成功躋身百億基金經理行列。?
接下來的兩年里,陸彬陸續發行新基金、接管老基金。2020年末,匯豐晉信整體公募基金規模為438.72億元,2021年末,規模達557.03億元,而陸彬管理的基金規模相當于公司總規模的一半,可以說陸彬撐起了匯豐晉信規模的半邊天。
目前陸彬共管理8只基金,合計規模為260.32億元,且所有產品均獨立管理。
華夏基金夏云龍忽然離職
周末,華夏基金的一則公告引發了市場的諸多猜測。
3月4日,華夏基金發布多只基金經理變更公告稱,因個人原因,基金經理夏云龍將卸任包括華夏新錦順混合A/C、華夏周期驅動混合發起式A/C在內的全部8只基金。
由于個人原因卸任不稀奇,但夏云龍此次卸任確實匪夷所思。?
夏云龍從2012年開始在華夏基金擔任研究員,跟蹤周期行業長達十余年。直到2021年10月,夏云龍才開始轉變角色,成為基金經理,與他人合管產品。
就在不久前,夏云龍終于有機會獨立發行作品,正式出山。華夏基金為這位“周期投資老將”量身定制的新產品名為華夏景氣驅動,由夏云龍單獨管理,首募規模超6億元。
然而,剛剛熬出頭的夏云龍在基金成立10天后忽然卸任,華夏基金不得不派翟宇航緊急接管。
夏云龍為什么放棄新基金忽然離職?坊間對此猜測紛紛,不過華夏基金方面并無更多公開說明。?
值得一提的是,夏云龍的離任公告發出后,華夏基金官方視頻號此前發布的宣傳視頻等物料也均被下架。從物料包的緊急下架可以確認,此次卸任確實是由于基金經理個人原因,公司方面也只是被動應對。
明輝國際(03828)發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中期業績,收入約8.91億港元,同比增長49%;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約2810萬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4690萬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擬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據悉,集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約1.98億港元。因集團采取多項措施(包括加強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潤率產品的銷售),毛利率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個百分點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