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養不良也會引起脂肪肝
轉自:勞動午報
長期不良飲食習慣會導致營養攝入不均,出現蛋白質不足或氨基酸攝入種類不平衡等情況,形成營養不良性脂肪肝。機體缺乏合成載脂蛋白所必需的氨基酸,會影響肝臟的脂代謝,導致脂肪在肝臟大量堆積,即形成脂肪肝。吃適量含有脂肪的食物,不僅有助于延長飽腹感,可減少熱量持續攝入,還利于機體吸收身體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
公告解讀金龍魚:22年業績下滑27% 今年盈利有望改善
金龍魚(300999)披露業績快報,2022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75億元,同比增長13.8%;歸母凈利潤30.1億元,同比下降27.1%;扣非凈利潤31.8億元,同比下降36.3%。
點評:四季度業績同比環比改善。根據機構一致預期,機構預測2022年凈利潤的均值為38.25億元,公司全年業績低于機構預期。按照業績快報測算,公司2022年四季度單季度實現凈利潤6.57億元,同比增長45.67%,環比增長74.27%;單季度扣非凈利潤達到9.21億元,同比增長9.77%,環比扭虧為盈。顯然,公司業績在去年四季度已經出現了明顯改善。
公司2022年業績出現較大下降,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原材料成本上升。廚房食品業務原料成本大幅增長,公司上調了產品價格也不能覆蓋成本增加,導致公司毛利率下降;大豆、棕櫚油等成本上升,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的毛利也出現了同比下降。另一方面,宏觀經濟的波動,受到國內疫情反復、消費需求不振等因素的擾動。
公司是國內最大糧油米面加工企業之一,2023年業績有望迎來反轉。一方面,原材料價格下降,大豆價格從去年6月份見高點后,隨后持續震蕩走低,目前仍在下行過程中,成本下降有望提升毛利率。另一方面,國內今年經濟復蘇確定,消費場景恢復,需求有望提升,公司廚房食品業務有望恢復增長。因此,公司2023年基本面改善確定性高,業績有望實現正增長。
科達利:擬定增募資不超過36億元加碼主業
科達利(002850)披露定增預案,公司擬定增募資不超過36億元,用于江西科達利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精密結構件項目、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精密結構件、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精密結構件項目(三期)、科達利年產7500萬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精密結構件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點評:公司作為國內最早從事動力鋰電池精密結構件研發和生產的企業之一,已進入大多數主流鋰電池生產企業的供應鏈體系,客戶涵蓋 CATL、中創新航、LG、松下、特斯拉、Northvolt、三星、億緯鋰能、欣旺達、蜂巢能源、力神等全球知名動力電池及汽車制造企業。公司的主要客戶在積極擴產,有利于本次募投項目產能的消化。產能投放后,有利于公司鞏固行業領先地位,貢獻業績增量。
公司在1月份發布了2022年業績預告,預計全年實現盈利8.68-9.38億元,同比增長60.26%-73.19%,測算Q4實現盈利2.75-3.45億元,環比增長10.12%-38.20%,盈利出現了修復。此外,公司在去年連續簽訂了大額采購協議,公司與ACC簽訂合計3億套電池殼體和蓋板采購協議;公司與寧德時代簽訂了戰略框架協議,公司電芯機械件配套份額將不低于40%;在大客戶訂單的保障下,隨著公司產能的釋放,公司業績有望持續高增長。
三只松鼠:重要股東擬減持不超過6%
三只松鼠(300783)公告,持股11.39%的股東LT GROWTH INVESTMENT IX (HK)LIMITED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6%。
點評:LT GROWTH INVESTMENT IX (HK)LIMITED減持股票來源是公司IPO前持有的股份,在公司上市超過三年后,減持公司股份是正常的退出行為。LT GROWTH INVESTMENT IX (HK)LIMITED在去年7月底公告擬減持不超過6%,截至 2023年2月21 日減持期限屆滿,減持計劃時間范圍內累計減持3%。LT GROWTH INVESTMENT IX (HK)LIMITED本次的減持計劃,是上次減持屆滿后的延續,減持計劃數量不等于實際的減持數量。
公司是國內知名的休閑零食電商品牌。公司預計22年實現凈利潤1.2億元至1.4億元,同比下降65.95%至70.81%。公司進行戰略轉型調整,公司通過聚焦堅果大單品、縮減長尾SKU、主動關停經營情況欠佳的門店,23年盈利能力有望迎來改善。
24個“萬億城市”今年增長目標鎖定,誰將是跑得最快的?24個萬億城市全部召開了地方兩會,明確了今年的增長目標,從中可以觀察全國今年經濟發展的形勢。
作為區域乃至全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和頂梁柱,中國城市金字塔尖的“GDP萬億城市俱樂部”亮出了今年的增長目標。
2月21日,成都市十八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成都市市長王鳳朝作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成都預期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至此,24個GDP萬億城市全部發布了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
24城最高增長目標7%
GDP萬億城市在全國經濟格局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第一財經計算,24個城市2021年GDP總量占全國的比重已經達到38.4%,接近全國的四成。在人口規模上,全國21個超大特大城市中,7個超大城市全部來自萬億城市,14個特大城市中有10個是萬億城市。
因此,24個萬億城市成為引領區域經濟甚至全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不過,去年疫情多點多發,對大城市、中心城市的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去年,24個城市中只有11個城市高于全國3%的經濟增速或者與其持平。
在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之后,各地掀起了拼經濟的熱潮,24個萬億城市成為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主力,被寄予厚望,承擔本地穩增長的重任。
1月28日,春節后第一個工作日,廣東省召開了高規格的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此次大會上,廣東各地明確了目標:廣州確保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GDP增長6%以上;深圳增長目標為6%,將錨定高質量發展,立足于“穩”更著力于“進”;佛山確保GDP增長6%、工業投資增長15%、進出口增長5.5%;東莞爭取實現GDP增長6%的目標。
而在中西部省份,省會城市更被倚重。最近一周,西安、成都等城市相繼召開2023年兩會。至此,24個萬億城市全部召開了地方兩會,明確了今年的增長目標,從中可以觀察全國今年經濟發展的形勢。
梳理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24個城市中,有3個城市目標是7%或左右,4個城市目標是6.5%左右或以上,5個城市6%及以上,6個城市5.5%以上或左右,4個城市5%以上或左右。還有兩個分別是4%左右和4.5%以上。
其中,長沙、西安和鄭州最高,長沙和西安目標是7%左右,鄭州是7%。實際上,長沙和西安也是去年萬億城市中增長最快的城市。2022年,長沙、西安、福州和武漢增速分別為4.5%、4.4%、4.4%和4%。
去年遭受多輪疫情沖擊及高溫限電沖擊的不利影響下,2022年,成都市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2.8%。對于成都設定增長6%以上的目標,王鳳朝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解釋,設定上述目標,一是極核引領的需要,二是發展階段的需要,三是增強信心的需要。
成都是四川省發展的“穩定器”“壓艙石”“發動機”“主引擎”,必須保持較快增長速度,鞏固在副省級城市中的發展位勢,引領全省高質量發展。成都正處于能級位勢持續上升、發展方式調整轉型的關鍵時期,必須以更高質量的發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較快發展速度有利于創造更多居民就業、提供更優公共服務開業有利于在發展中防范化解風險矛盾,解決困難問題,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
四川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宏觀組副組長丁任重向第一財經表示,今年以來,各地都在拼經濟。四川歷年增長都比全國高一個百分點以上,但是去年增長不理想,比全國增速要低,因此,今年都放手拼經濟,那么,作為省會的成都要挑大梁,更得往前走。
與成都一樣,武漢、西安等省會城市GDP總量占全省的比重超過35%,承擔著挑大梁的重任。
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確定經濟增長6.5%以上的預期目標,不僅基于國家重大政策的多重利好,基于引導市場預期、提振發展信心的現實需要,更是基于武漢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實際工作中,將全力爭取更好結果。
動力源來自哪里
目標已經明確,那么,目標如何實現,增長的動力源又在哪里?
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全力跑出經濟高質量發展加速度。推動消費強勁復蘇,加大項目投資力度,促進外資外貿提質。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
在需求收縮的壓力下,通過投資和消費來擴大內需是穩增長的主要手段。
在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之后,消費的復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最大變量。成都就提出,提升消費場景,差異化打造春熙路、交子公園、蓉北和西博城等核心商圈,辦好糖酒會等促銷活動,鼓勵新能源汽車等大宗消費,堅持房住不炒,支持新市民、青年人、多孩家庭等剛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在促進消費復蘇方面,汽車和住房等大宗消費是刺激的重點。鄭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適度調整限購區域、支持團購在售商品住房、確保新市民都市圈居民購房同等待遇、推進租購并舉、降低購房信貸負擔、落實認房不認貸等措施,開展人才八折購房、新市民購房等活動,解決好青年人才、新市民等群體住房問題,穩定促進住房消費。落實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放寬二手車遷入限制等政策,用好省市汽車消費券,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
項目投資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具有托底作用,各地都把投資項目作為重點來抓。鄭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夯實“穩”的基礎、激發“進”的動能,牢牢穩住經濟大盤。強化投資關鍵作用。抓好1000個省市重點項目、年度完成投資500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投資占比提高到48%以上。
丁任重表示,未來城市競爭一看“大”,就是大項目;二看“新”,就是新興產業。大的投資項目對城市經濟起到很重要的拉動作用;目前傳統產業投資少,投資和工業增長主要靠新興產業,因此,很多城市都很重視招商引資,尤其是對新興產業的項目。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耀向第一財經表示,城市之間競爭,從過去爭搶富士康等電子代工廠發展到現在爭搶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處于風口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一些城市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西安就是一個代表案例,其高增長目標也是有底氣的。西安市市長李明遠在報告中表示,西安生產的閃存芯片、單晶組件市場占有率全球排名第一,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00萬輛,全國占有率14.1%,位居全國第一。從這可以看出,去年西安經濟的驅動力: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和太陽能光伏三大景氣產業。
三大產業的帶動,西安工業經濟數據表現亮眼。2022年,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9%,較上年提高8.2個百分點。從行業看,裝備制造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29.2%,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5.8個百分點。
2022年,西安市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9%,兩項增速均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5%,增速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9.7%,增速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一。西安預期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以上。
西安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實施產業倍增計劃。大力推進隆基100GW單晶硅片及50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開工,確保諾瓦光電產業化研發基地等90個重點項目建成投產,新增產值400億元以上。新增省級以上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0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00戶以上,生產性服務業營業收入超過4300億元。
明輝國際(03828)發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中期業績,收入約8.91億港元,同比增長49%;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約2810萬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4690萬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擬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據悉,集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約1.98億港元。因集團采取多項措施(包括加強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潤率產品的銷售),毛利率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個百分點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