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滬指昨日漲超2%逼近3300點 多因素促市場走強
2月20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走強。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漲2.06%,報3290.34點,接近3300點,深證成指漲2.03%,創業板指漲1.28%;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額9498億元。北向資金全天凈買入60.03億元,為連續第三個交易日凈買入。
行業方面,2月20日,31個申萬一級行業指數全部實現上漲,其中建筑材料、家用電器、非銀金融、通信、傳媒等行業指數漲幅居前,均漲超3%。
談及市場走強的原因,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排排網財富研究部副總監劉有華表示,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基本面上經濟持續回暖;第二,資金面上,近期基金銷售火爆,有望帶來更多的增量資金;第三,技術面上,上周市場持續回撤,釋放了部分獲利盤籌碼,做空動能衰竭,市場上行壓力得到了緩解。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證券市場進一步邁向成熟,資本市場將更充分發揮資源分配功能,助力經濟復蘇,對市場整體起到一定提振作用。
對于市場后市走勢,金鼎資產董事長龍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A股市場中期機會大于風險,北向資金持續凈買入,不過成交量尚未放大。未來滬深兩市能否維持過萬億元成交量、引領指數成功站上3300點整數關口,值得關注。
投資機會方面,陳靂建議關注估值較低、盈利能力穩定的方向。具體來看,一是基建相關板塊(工程機械、建材等),行業當前整體估值處于相對低位,隨著國內宏觀經濟復蘇,基建開工有望加速,對相關行業需求形成拉動;二是金融板塊(銀行、券商等),銀行板塊方面,行業估值相對較低,盈利能力逐年穩步增長,隨著地產政策的改善,地產對銀行體系的風險傳遞已逐步可控,券商板塊也受益于全面注冊制的影響;三是數字經濟相關板塊,預計“數字經濟”建設將是全年的重心,行業有望維持高速發展。
“投資者可考慮配置大金融板塊,其中,保險、券商與銀行股將存在持續的上行邏輯,在外資內資持續注入資本市場后,首先獲益的是大金融板塊,帶動各個領域上漲。與此同時,建議配置一部分大消費板塊。在經濟復蘇背景下,政策利好預計會持續推出,大消費板塊有望在未來跑出”戴維斯雙擊“。最后,人工智能時代下,內容創造將迎來顛覆性的技術革命浪潮,建議投資者長期配置擁有核心算力技術與核心技術攻堅能力的AIGC板塊。”黑崎資本創始合伙人陳興文對記者表示。
房地產又一重磅新規!證監會啟動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試點來源:券商中國
2月20日,證監會啟動了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試點工作,這是證監會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有關“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決策部署,健全資本市場功能,促進房地產市場盤活存量,支持私募基金行業發揮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的重要舉措。
根據規則,試點基金產品的投資者首輪實繳出資不低于1000萬元人民幣,且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有自然人投資者的,自然人投資者合計出資金額不得超過基金實繳金額的20%,基金投資方式也將有一定限制。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首輪實繳募集資金規模不得低于3000萬元人民幣,在符合一定要求前提下可以擴募。證監會在涉及《關于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的若干規定》第八條關于股債比的限制方面進行差異化安排,但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須持有被投企業75%以上股權,或者持有被投企業51%以上股權且被投企業提供擔保,可實現資產控制和隔離。
試點產品投資者首輪實繳出資不低于1000萬
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在境外成熟市場已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投資品類。近年來,我國已有一些私募機構陸續設立投向商業地產、基礎設施的私募基金并在基金業協會備案,不斷探索積累不動產投資運作經驗。如為貫徹國務院關于堅持租購并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的工作部署,證監會支持建設銀行住房租賃基金于2022年10月在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
證監會表示,由于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的投資范圍、投資方式、資產收益特征等與傳統股權投資存在較大差異,證監會指導基金業協會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框架下,新設“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類別,并采取差異化的監管政策。此次試點工作按照試點先行、穩妥推進的原則,符合一定條件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可以按照試點要求募集設立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進行不動產投資試點。參與試點工作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須股權結構穩定、公司治理健全,實繳資本符合要求,主要出資人及實際控制人不得為房地產開發企業及其關聯方,具有不動產投資管理經驗和不動產投資專業人員,最近三年未發生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等。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的投資范圍包括特定居住用房(包括存量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市場化租賃住房)、商業經營用房、基礎設施項目等。
證監會指出,考慮到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的規模較大、期限較長等特點,投資者需要有更高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試點基金產品的投資者首輪實繳出資不低于1000萬元人民幣,且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有自然人投資者的,自然人投資者合計出資金額不得超過基金實繳金額的20%,基金投資方式也將有一定限制。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首輪實繳募集資金規模不得低于3000萬元人民幣,在符合一定要求前提下可以擴募。鼓勵境外投資者以QFLP方式投資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
投資基金須持有被投企業75%以上股權
同時,為適應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投資策略,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按照試點要求為被投企業提供借款或者擔保的,證監會在涉及《關于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的若干規定》第八條關于股債比的限制方面進行差異化安排,但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須持有被投企業75%以上股權,或者持有被投企業51%以上股權且被投企業提供擔保,可實現資產控制和隔離。試點備案產品及其底層資產應實現與原始權益人的主體信用風險隔離。同時,為促進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試點工作穩妥推進,本次試點對基金托管、基金合同必備條款、關聯交易、基金杠桿、禁止行為、特殊風險揭示、基金備案、信息披露和報送提出了規范要求。
業內人士指出,此輪試點將進一步發揮私募基金多元化資產配置、專業投資運作優勢,滿足不動產領域合理融資需求。證監會將指導基金業協會發布具體工作指引,細化工作要求。符合試點要求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可在開展基金募集、管理等業務活動前,向基金業協會報送相關材料,開展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試點,并依照規定進行產品備案。同時,不參與試點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可按照協會有關自律規則,繼續開展保障性住房、商業地產、基礎設施等股權投資業務。
證監會表示,下一步將根據試點工作實踐情況及時總結評估,完善試點政策和規則,支持私募基金不斷豐富產品類型,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作用。
揮別三里屯 潘多拉退潮?來源:北京商報
2月20日,針對潘多拉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門店關閉的問題,潘多拉品牌方獨家回復北京商報記者稱,“目前正在三里屯商圈內尋求更適宜的新店選址”。潘多拉財報顯示,雖然近期中國市場門店有所增加,但業績卻接連下滑。
業內人士指出,潘多拉的產品以及材質較為單一,以銀為主的飾品在中國消費市場的認可度不高,在品牌溢價后,就更難被大眾認可。但持續開店以及對中國市場的加大投入,仍體現出品牌長期發展的決心。
關閉三里屯門店?
伴隨著三里屯商圈2023年新一輪的優化升級,珠寶品牌潘多拉撤離了原址。2月20日,北京商報記者實地走訪發現,曾開設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南區的潘多拉已經撤店,該位置由同樣來自丹麥的品牌GANNI接替,后者已經在這一鋪位進行圍擋裝修。
對于潘多拉關閉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門店的原因,潘多拉品牌方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應稱:“由于三里屯對商業體內品牌組合進行調整及改造,潘多拉三里屯門店原址已關閉,目前我們與業主方正緊密商討,在三里屯商區內尋求更適宜的新店選址。”
此外,此前位于北京王府中環主力店位置的潘多拉門店也于2021年中旬撤店,被另一珠寶品牌卡地亞取代;位于北京市龍湖長楹天街的潘多拉門店,也于2020年由一家大店轉成了一處小型柜臺。
潘多拉此前財報顯示,2020年全年,潘多拉關閉了全球80家門店;2021年四季度,潘多拉在全球同比減少71家門店,其中中國市場門店同比減少20家至214家;2022年一季度,潘多拉全球門店數量相比2021年同期銳減227家,其中中國市場減少了19家,僅剩209家。
但從最新財報來看,潘多拉在中國市場的門店數量正在恢復。2022年四季度,潘多拉在中國新開20家門店,較2021年同期增加38家,總數達到了252家,全球門店數量相比2021年同期則增加了88家,并計劃2023年在全球開出50-100家概念店。
對于在北京市場未來的開店計劃,潘多拉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對于潘多拉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戰略城市之一,我們今年在北京核心CBD區域及其他重點商圈都仍有新店開業計劃”。品牌官網信息顯示,目前潘多拉在北京仍有20家門店。
銀飾產品認可度低
雖然潘多拉在中國市場整體門店數有所增長,但銷售額卻不容樂觀。2022年四季度,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同比下跌41%至1.43億丹麥克朗,在總收入中的占比進一步收窄至1%,2020年和2021年全年在中國市場收入也分別下跌36%和13%。
從2020年至今,潘多拉在中國的銷售情況都不盡如人意。但在此期間,中國珠寶市場份額卻在持續擴大。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調研統計,2021年中國珠寶首飾市場總規模達到了7200億元,同比2020年的6100億元增幅達18%,其中黃金和鉆石類高保值屬性的產品增幅較快,分別同比增長23.5%和25%。
沒有享受到中國市場的紅利,從根本上來看,是由于潘多拉主打的銀飾產品已無法繼續俘獲消費者的“芳心”。目前,潘多拉的大部分產品原材料仍來自于銀和其他材料。品牌財報顯示,2019-2021年,潘多拉銷售產品的原材料中,黃金占比從6%下滑至4%,而銀從25%漲至28%。潘多拉店員也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稱,“品牌主打925銀飾”。
而銀飾產品佩戴數月后就會出現氧化變黑的現象,影響美觀。這也成了不少消費者吐槽的重點,隨著產品的“變色”,消費者們也開始變心。曾經是潘多拉忠實粉絲的張女士向北京商報記者直言,“銀飾打理起來很不方便,現在更傾向于購買有保值屬性的珠寶,潘多拉的性價比不高”。潘多拉產品價格顯示,單個銀質串飾的售價在300-600元,配齊一個手串的價格在3000-5000元不等。
時尚領域專家張培英認為,“潘多拉的產品以及材質較為單一,以銀為主的飾品在中國消費市場的認可度不高,在品牌溢價后,就更難被大眾認可。隨著中國消費觀念的轉變,大家更傾向于購買黃金等具備投資屬性的產品,潘多拉的銀飾很難繼續引爆中國消費市場”。
加大中國市場投入
顯然,潘多拉也正在中國投入更多精力。2021年,潘多拉曾宣布啟動新的增長計劃“鳳凰計劃”,并特別提到中國市場,強調長期目標是在2019年業績基礎上讓中國市場營收翻3倍。2022年上半年,潘多拉中國更換了管理層,以幫助品牌總部推動改革計劃“鳳凰計劃”。
潘多拉相關負責人也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隨著客流的強勁復蘇和市場回暖,線下門店顯現明顯增長勢頭。我們將持續投入,以保持行業競爭優勢,并把戰略發展重點放在更多一線及區域戰略城市”。
優他投資CEO楊大筠指出,“潘多拉的門店數量逐步上升,但是中國市場的業績仍舊在下滑,這是因為企業仍處于維持階段。從消費者接受到最后市場復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短時間難以看到經濟效益,但加大線下店的投入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未來企業還應加大推廣力度,并針對中國市場因地制宜做出調整”。
“在中國市場繼續開店體現出了品牌長期發展的態度和立場,也能更多地觸達消費者,尤其對于珠寶品牌來說,線下店的投入不可替代。但想在中國繼續引爆市場,還要在業務板塊方面進行調整,并結合中國千禧一代的消費習慣,對產品設計和運營進行改變。”張培英認為。
此外,在傳統品類增長乏力之際,潘多拉也在尋求新的增長點。從產品款式上來看,2022年四季度,“Timeless”系列、“Signature”系列以及“ME”系列實銷額分別同比下滑3%、14%和4%,但潘多拉鉆石卻有196%的增長。
雖然培育鉆石板塊在集團整體銷售額中占比僅為1%,但顯然,培育鉆石已經得到了品牌客群的認同。財報顯示,隨著潘多拉鉆石在美國和加拿大的擴張,2022年總銷售額達到2.13億丹麥克朗,并將繼續在其他區域進行擴張。
北京商報記者?藺雨葳
2月2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廣東20例,北京9例,廣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蘇1例,重慶1例,甘肅1例),含7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廣東3例,四川2例,江蘇1例,廣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內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頭市1例、巴彥淖爾市1例;江蘇11例,其中蘇州市10例、無錫市1例;遼寧7例,均在葫蘆島市;廣東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晉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3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龍江2例,均在雞西市),含5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云南3例,內蒙古1例,江蘇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39人,重癥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883例(其中重癥病例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1347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無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724例(其中重癥病例10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785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58245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