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個重大項目 開工!
近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下稱“國家電網”)召開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通山抽水蓄能電站兩大工程開工動員大會,由此拉開了今年電力重大項目的建設序幕。
當前,在全力推進“雙碳”目標以及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大背景下,包括電網、電源以及儲能配套在內的電力基建投資都在逐年加大。那么今年還有哪些相關的重大項目?投資規模又有多大?
兩個重大項目投資金額達427億元
具有多重意義
據國家電網方面介紹,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通山抽水蓄能電站兩大工程總投資427億元,工程建成后可顯著增強華中電網、西南電網的“氣候彈性”“安全韌性”“調節柔性”,提高電力余缺互濟、時空互補、多能互換能力,是促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大項目。
不僅如此,兩大工程涉及上百家設備制造、科研、建筑等單位,可帶動上下游產業投資超過100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超過2萬個。國家電網董事長辛保安表示,這是服務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的大擔當,也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行動。
據上海證券報記者近期的采訪,上述投資建設思路將貫穿于國家電網今年的工作總安排中。
國家電網相關工作會議明確,要持續完善特高壓和各級電網網架,支撐大型電源基地集約化開發利用,提升電網優化配置資源能力。
在電網投資方面,今年國家電網將安排超過5200億元,加快各級電網協調發展,充分發揮投資拉動作用。駐馬店—武漢、武漢—南昌、張北—勝利、隴東—山東、寧夏—湖南等特高壓項目均列入今年的重點推進名單。
大力推動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和煤電靈活性改造,支持各類儲能健康有序發展,強化源網荷儲互動、多能協同互補,也是國家電網今年工作總安排中的重點。
近日,《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浙江省“千項萬億”重點工程——浙江緊水灘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正式開工,這也是國家電網公司今年首個開工建設的中型抽水蓄能電站,計劃總投資24.9億元,總裝機容量29.7萬千瓦,預計于2027年投產。
此外,國家電網今年還將加快建設現代智慧配電網,更好地適應分布式能源、微電網、電動汽車等發展需要。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和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已在今年的重點工作中明確,將統籌多元負荷、微電網和分布式電源發展,打造或加快建設現代智慧配電網。
其他能源央企也在行動
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還有更多能源央企也在加快推進電力基建投資。
近日,由中核集團新華發電投資建設的甘肅省黃龍抽水蓄能電站順利開工。該項目建成投產后,主要服務于甘肅電網,承擔電網調峰填谷、儲能、調頻、調相、緊急事故備用等任務。此外,該項目建設對推動當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和周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促進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核集團方面表示,公司依托所屬新華發電大力發展非核綠色能源,打造具有中核特色的一流綠色能源企業。目前抽水蓄能、光熱產業已位居全國第一梯隊。
中國能建則在最新的公告中透露,擬定增募資不超150億元,投向中能建哈密“光(熱)儲”多能互補一體化綠電示范項目、甘肅慶陽“東數西算”源網荷儲一體化智慧零碳大數據產業園示范項目、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浙江火電建設有限公司光熱+光伏一體化項目、湖北應城300MW級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示范項目及烏茲別克斯坦巴什和贊克爾迪風電項目,并補充流動資金。其中,哈密和浙江兩個多能互補一體化項目均預計在2025年建成投產。
中國能建表示,在國家大力推進“雙碳”目標實現、鼓勵發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和“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建設的大背景下,“風光水火儲一體化”開發已成新能源基地開發的主流。
電力基建投資活躍
持續利好產業鏈
從過往投資建設經驗來看,大型電力基建項目將促進地方經濟以及設備產業鏈的發展。
熟悉特高壓工程的電力工程專家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此前受疫情等多種原因影響,特高壓工程投資建設情況不及預期。“十四五”期間特高壓工程建設可謂時間緊、任務重,預計2023年特高壓工程核準開工速度將明顯加快。
開元證券電力設備行業最新研報認為,一次設備作為電力傳輸的物理載體,在解決通道阻塞和靈活性資源不足等問題上的迫切性更大,預計2023年電網投資結構將偏向能量通道等一次設備。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產業鏈將顯著受益。
近期,德邦證券、財通證券、中原證券相關研報分別給予涉及抽水蓄能業務的上市公司增持評級。理由是抽水蓄能迎政策和市場雙重紅利,發展空間較大。
多人稱戴蘋果手表“手凹了” 網友看完直呼這也可以:客戶火速回應近日,多名戴過蘋果手表(Apple watch)的網友在小紅書、百度貼吧等社交平臺發文抱怨:佩戴Apple watch的手腕位置有凹陷。
沒想到這些抱怨引發熱議,多名網友看后留言“笑死,我跟你一模一樣”“我也是,摘下來幾個小時了坑還在”。部分網友還稱,相關部位出現疼痛癥狀。
2月18日上游新聞記者電話咨詢了蘋果官方客服,一名客服人員表示,手腕凹陷可能與手表背后的凸起有關。
客服介紹了具體原因:“Apple watch本身顯示屏是平的,但手表背后是有一些位置是凸起的,凸起的位置是主要是幫您做檢測的,比如說心率等。至于凸起的具體位置,要根據手表型號來確認。”
當記者詢問戴蘋果手表導致手腕皮膚凹陷是否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反應或影響時,客服人員連說了兩次“不會的”,隨后解釋:“這一點請不用擔心,這個產品(蘋果手表)出來肯定是通過了相關檢測,已確認達到出廠標準才能出廠,所有功能都能正常使用。而且Apple watch網上有很多人在使用,如果有不良反饋,相關搜索應該查詢得到。”
不少網友看完直呼,真的,沒想到這也可以....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2023年也許是一個信托解套的大年!來源:上海信托圈
導讀:2023年也許是一個信托解套的大年!開年以來,已有華融信托和安信信托兩家信托公司風險解除。
2023年也許是一個信托解套的大年!
開年以來,已有華融信托和安信信托兩家信托公司風險解除。
2023年2月1日,華融信托新股東中國信托業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與原股東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完成交接工作。
信保基金公司黨委委員、副總裁李勇鋒兼任華融信托新一任黨委書記,華融信托股權重組工作圓滿完成。
下一步,華融信托將在新一屆黨委班子的帶領下,以重組為新起點,推進轉型發展,強化內部管理,努力開創發展新篇章。
終于看到曙光,安信信托兌付投資人的四種支付方案浮出水面!
2月16日,安信信托在公司公眾號發布了關于信托受益權轉讓合同生效及支付安排的通知。
通知顯示,前期,安信信托部分自然人投資者與上海維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維安公司”)簽署了《信托受益權轉讓合同》。現維安公司來函,確認《信托受益權轉讓合同》已于2023年2月15日生效,并明確轉讓款支付時間安排。
根據維安公司的回復函,支付時間安排分為早簽和非早簽兩種。早簽和非早簽各自分為A、B兩種方案。具體來看:
早簽方案A第一次支付時間不晚于2023年5月15日,第二次支付時間不晚于2023年8月15日;
早簽方案B第一次支付時間不晚于2023年5月15日,第二次支付時間不晚于2024年5月15日,第三次支付時間不晚于2025年5月15日;
非早簽方案A第一次支付時間不晚于2023年5月15日,第二次支付時間不晚于2023年11月15日;
非早簽方案B第一次支付時間不晚于2024年2月15日,第二次支付時間不晚于2025年2月15日,第三次支付時間不晚于2026年2月15日。
以上4種兌付方案,無論哪一種投資人多少都會受到損失,但不管怎樣,苦等多年的安信信托的投資人終于看到曙光,也終看到“解套”的希望。
隨著經濟的復蘇,其他暴雷的信托公司也將會加快迎來接盤方,這樣投資人也將會盡快解套上岸!
1.4萬億房地產信托軟著陸
去年11月以來金融部門針對房地產行業密集發聲,相關支持政策接連落地,在地產金融端打出一套政策組合拳。
與之相應的,作為房企融資重要渠道之一的房地產信托隨著“三箭”齊發,也為信托機構推進風險化解留出一定時間窗口。
房地產信托曾因投資回報率高成是各大信托機構爭相角逐的業務之一。不過由于房地產行業風險上升,房地產信托也成為信托機構踩雷的“高發區”,信托業因此也受到波及。
目前房地產信托存續規模仍高達1.4萬億元,且合作對手多為民營房企,風險敞口較大,對信托公司造成了較大的兌付壓力和輿情壓力。
不過,新政的支持政策結構性傾向于較為優質的房企和資產,房地產信托風險也將呈現分化特征。
此次“金融十六條”明確提出,保持信托等資管產品融資穩定,鼓勵信托等資管產品支持房地產合理融資需求。這也是信托首次“亮相”地產支持政策。
這也是目前高層對信托業務重要的政策轉向和表態。
過去幾年,在實際情況中,以信托形式支持房地產融資的做法是被打壓的。今年上半年房地產信托業務略有放松,但主要集中在租賃市場相關業務,而此次政策對信托業務的“松綁”,可以理解為“房地產信托業務又一春”。
政策釋放出的暖意,這需要信托行業和從業人員積極解讀和理解相關政策。
本次政策對信托公司其實提及了“轉型”的概念,尤其提及到房地產企業項目并購業務。換句話說,信托公司要減少對增量市場的關注,同時要在存量市場方面尋找新投資機會和業務方向。
由于現階段金融支持房地產政策頻發,目前多數信托公司針對新規還沒有明確的執行計劃,多數處于觀望當中。
截至2022年11月份,已披露的房地產信托逾期金額達765.63億元,規模占比達到73.35%。
如今,監管部門陸續發布“第三支箭”、金融支持房地產16條、保函置換監管資金等房地產金融支持政策,內容涵蓋信貸、發債、“保交樓”、資金監管等政策領域,皆在托底房地產市場。
業內人士表示:上述政策逐一落地對房地產信托市場風險化解和平穩過渡有顯著支撐,給市場帶來了重要轉機。本輪政策持續發力,房地產信托有望加速“軟著陸”,相關業務也將逐步恢復。
信托繼續接盤房企項目股權
去年至今,地產項目的紓困中,一直都有信托公司的身影,且持續不斷。
上海信托圈了解到,包括WK信托、ZR信托、GD信托、PA信托、ZX信托、WM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相繼入場房地產,收購房企旗下的項目股權與債權,主導項目紓困與盤活。
最近的兩場頭部房企旗下項目股權轉讓中,均有信托公司現身。
近期,中國華融、以浦發銀行牽頭的6家銀行組成的銀團、中信信托等合作方攜手對上海董家渡項目注資,新增融資總量將超120億元,所注入資金用于該項目的整體開發、建設、運營。
融創董家渡項目迎來轉機,融創孫老板應該能夠能夠喘口氣了。
2022年11月26日,恒大位于深圳南山的總部地塊接盤者為深圳市安和一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進一步穿透股權顯示,興業信托為背后大股東,間接持股約97%。
不過據上海信托圈了解,興業信托只是“通道”,提供的是服務信托業務。
作為“影子銀行”,信托融資曾為房地產行業的高速發展大量輸血,與房企及地產項目深度捆綁。正是這種關系,隨著地產行業遭遇大調整,房企信用頻頻“爆雷”,信托公司也踩雷不斷,地產信托成信托行業的“違約大戶”。
地產信托違約不斷,信托公司也并未閑著,而是親自下場,接盤爆雷地產項目的股權。
去年11月份,康橋地產轉讓宏智利通70%股份,BR信托接盤;滕州海德公園地產有限公司轉讓山東保信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40%的股權,SD信托接盤;恒大旗下成都裕龍叁號房地產100%股份轉讓,WK信托接盤。
而在去年10月份,恒大旗下位于成都的另一公司——成都心怡房地產100%股權轉讓給了WM信托,旗下的溫州恒睿房地產100%的股權全部轉讓給GD信托。
這并不是WK信托、GD信托第一次接手恒大的項目。
WK信托今年還接手了恒大廣州南沙童世界、佛山鉑睿府、廣深國際文旅城、昆明恒大林溪郡、佛山恒大大良項目等地產項目的股權;GD信托接手了恒大重慶黛山華庭項目公司、東莞恒大悅龍臺項目以及滁州市恒滁置業有限公司股權。
除了恒大外,WK信托還曾接下泰禾廣州增城項目及南京秦淮區路子鋪項目、深圳陽光城實業、世茂南京萬智源置業的股權;ZR信托接手龍光地產、中南建設旗下項目股權;PA信托則接盤了正榮集團旗下項目股權。
無論是提供信托服務還是承債式收購,信托公司的入局只是紓困的第一步,如何盤活資產才是關鍵。
此前,ZL信托對于恒大江陰爛尾項目的盤活,采用的是“金融機構接管+代建(委托開發管理)+代管(委托運營管理)”,即中糧信托100%持股項目,對項目提供部分資金,引入綠城管理進行代建代管。
而值得市場關注的是,在融創上海董家渡項目中,不僅有信托公司,還有銀團、AMC身影。
在業內人士看來,AMC在盤活資產、處置不良資產方面有著豐富經驗,而信托公司擁有融資優勢,兩者合作,能夠提高地產項目的盤活效率。
十次危機九次地產
在政策引導下,“保交樓”、風險處置、項目貸款等融資支持力度有望持續加強,地產風險項目處置迎來重要“窗口期”。
眼下,存量房地產信托的兌付壓力將有所緩解。
信托公司從之前支持房地產公司融資,到現在關注具體地產項目運行,再到合理注入流動性支持,最后在資金閉環管理的模式下完成“保交樓”任務,然后推進項目資金順利退出。
本輪風險出清后,未來地產公司集中度預計會大幅提升,市場預期改變“房住不炒”政策目標達成,房地產完成公用事業化,高回報率時代終結,房地產收益率將趨近/略高于社會資本平均回報率水平。地產信托也終將迎來REITs時代。
房地產業務邏輯發生轉變,信托公司在展業時應兼顧交易對手和資產質量;以住宅開發為主向功能型物業轉型;更加關注政策性、保障性住房項目;重點拓展中長期資金渠道。
對信托公司而言,當下應把握政策風口期,積極對接政府、銀行、AMC、其他優質房企、紓困基金、專業投資機構等渠道,推動風險項目處置盤活。
明輝國際(03828)發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中期業績,收入約8.91億港元,同比增長49%;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約2810萬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4690萬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擬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據悉,集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約1.98億港元。因集團采取多項措施(包括加強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潤率產品的銷售),毛利率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個百分點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