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mm耳機孔即將被淘汰?這些手機設計你見過嗎
最近筆者的父親有換手機的需求,他對性能、續航等配置都沒什么特殊需求,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有耳機孔”。然而,現在的中高端旗艦都鮮有搭載它的款式了,低端機買來又怕不經用,讓人好生頭疼。
借此機會,筆者也來盤點一下那些逐漸被淘汰的手機配置、特征,很多機齡不大的消費者們甚至可能都沒聽說過,來看看它們能不能讓您大呼“爺青回”吧!
不知道各位都對這樣的“萬能充電器”有沒有印象?
萬能充電線
雖然嚴格來說,萬能充電器并不能完全歸類于手機配件產品,但用來充手機電池絕對也是它最常被用到的功能之一。在2007年之前,國內的手機產品充電接口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充電器之間完全不通用,家里動輒就有近十種充電器,每次給不同設備充電都要翻上好久,而萬能充就成為了一個“百搭”的選擇。
一拖十充電線
2007年,國內統一接口手機充電器標準逐漸開始實行,此標準要求相關手機充電器在入網時必須符合“一根USB數據線加一個帶有USB端口母座充電器”的形式。2009年,Micro-USB接口成為全球通用的充電接口標準,這個口大家見得應該比較多了。
Micro-USB接口
隨著技術的進步迭代,現在的智能機絕大部分采用的都是USB-C接口。相比上大下小的Micro-USB,C口不僅不分上下方向,整體體積更加輕薄,引腳數量增加到了24個,能支持的傳輸速度、充電功率也就更高。Micro-USB從USB 3.2傳輸協議開始就已不再支持,為了追求更快的性能,智能手機全線采用C口也是情理之中。
既然提到了充電,可拆卸電池就成了個繞不過去的話題。曾幾何時,用戶出門不是攜帶充電寶,而是準備好幾塊充滿電的備用電池,手機沒電時只需開啟后蓋就可輕松“滿血復活”。
當時人們使用手機備用電池的主要原因還是沒有隨時補充電量的方式,但現在有了移動電源,只需一根數據線就能隨時隨地補充電量。與此同時,手機廠商也紛紛“封死”后蓋以提高機身集成度,此舉不僅能使機身更加輕薄、防水,還能增加耐久度,手機一摔后蓋直接飛出去的意外再也不會發生。
安卓系統至今已15年,其功能導航鍵也在不斷進化之中。在預裝了最初版本的安卓手機上,通話按鈕、結束通話按鈕、主屏幕按鈕、后退按鈕以及菜單按鈕都一股腦地放在了屏幕下端,看起來與一般的塞班機型沒什么區別。
2011年,首款搭載Android 4.0操作系統的三星Galaxy Nexus正式發布,這款手機采用了無實體按鈕設計,這在當時絕對是能讓人眼前一亮的設計。從下圖中就可以看到經典的“三大金剛”設計,從左到右分別是返回鍵、主頁鍵、多任務鍵。
三星Galaxy Nexus
自此之后,魅族 M8等采用腰圓鍵的手機也逐漸出現在消費者們的視野之中。實體按鍵雖然功能清晰明了,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使用壽命問題,而且取消實體按鍵也能有效提升屏占比,以及增加機身內元件的空間,用戶也可以自行調出虛擬按鍵導航,還是很方便的。
曾幾何時,機身背部指紋解鎖是手機標配,用戶拿起手機只需用食指輕輕一夠就能解鎖手機,是不是很方便?但放到現在,這種設計存在太多弊端了。
HTC ONE Max
首先,很多怕摔機的用戶會有佩戴手機殼的需求,總不能為了“遷就”背面指紋解鎖特意開一個口子對吧?其次,現在手機都喜歡采用多攝配置,內部元件沒有多余空間;現在指紋解鎖也已經有關更多的替代方案,比如側面解鎖,甚至是正面傳感器解鎖等等,都非常方便。
還有一個關系不算太大的原因,就是無線充電。無線充電模組的線圈所占面積還是比較大的,如果硬要擠入一個背面指紋識別在解鎖時還必須拿起來,也沒那么方便。
再回到文章開頭我們曾提到過的3,5mm耳機接口,這項配置被取消的原因也和前面的原因類似,有效節約機身內部元件空間、提升手機的防塵防水能力,賣點是有了,但手機用戶們卻不那么樂意了,沒法邊充電邊插耳機真的是硬傷。
有的廠商表示,USB-C接口傳輸出的是數字信號,音質效果會比3.5mm傳輸的模擬信號好上一些,但實際考慮到在耳機傳輸中的不可避免的損耗,(至少在手機蟾皮上)所謂的提升一般用戶根本聽不出來,只能滿足一些發燒友的愛好。
總的來說,手機產品上的技術迭代還在不斷繼續,像前置攝像頭、側邊按鍵這些實用配置在未來也可能被屏下攝像、壓感按鍵所完全替代。你認為哪項手機配置是不可割舍的呢?歡迎討論。
托克業績“狂飆”的2022年,短期鎳價或繼續高位寬幅震蕩業績“狂飆”的2022年
根據托克2022年財報,公司總資產達到986億美元,同比增長9.31%,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3185億美元、70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37.7%、125.81%,此外,EBITDA達到121億美元,同比增長72.86%。我們認為,托克業績表現優異得益于其全球化的網絡布局、彈性的商業模式和寬裕的流動性,能夠在國際地緣政治極度緊張的局勢下,持續為客戶提供穩定的服務。
托克是典型的產業型大宗商品交易商
托克主營的是大宗商品貿易生命周期的全流程業務,覆蓋了由礦端生產至終端銷售系統性的多環節。本質上說,貿易商是在意識到大宗商品市場在“空間”、“時間”與“型號”等方面存在錯配的情況,并以此配合客戶需求進行貿易流程上的優化、從而達到賺取利潤的目的。
教科書般的風控并非無懈可擊
為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風險,托克建立了嚴格的風險管理體系。整體上看,托克的風控模式倚仗的是具有獨立風險管理職能的穩定組織架構。但看似教科書般的風控模式事實上并非無懈可擊,我們認為托克內部并沒有嚴格執行既定的風險管理流程,在交易對手盡職調查(KYC)和信用風險防范方面有較為明顯的缺失。
“系統性欺詐”后的鎳
交易角度來看,核心矛盾仍在于精煉鎳結構性問題,短期由于庫存邊際變動不大,且“托克鎳”事件后滬鎳價格一度大漲,隔夜倫鎳漲超6%,但總體來說對市場基本面的影響不大,因此我們認為短期鎳價或繼續高位寬幅震蕩。
跑贏頂流 600億白酒基金強力反彈!后續空間在哪?國內最大白酒基金經理發聲在消費持續復蘇的背景下,規模龐大的白酒基金竟然跑贏了兩只堪稱頂流的“準白酒基金”。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國內最大白酒基金最近三個月內的凈值反彈已接近28%,收益彈性已跑贏頂流產品以及許多熱門賽道基金。
白酒板塊的后續空間會指向哪里?國內最大的白酒基金的掌舵者、招商基金量化投資部副總監侯昊認為,目前看起來次高端白酒隨著節后宴席和商務需求修復速度非常快,對應于去年二季度開始的低基數業績彈性會顯現,品牌白酒的格局清晰化、集中度和高端化會使得空間可期。這一輪誰能深蹲,再起跳的高度或會高于其他同行,對酒企來說,誰更有前瞻性,誰就能在這個階段有爆發式機會。
跑贏“喝酒”的頂流,白酒買得越多凈值彈性越大?
規模龐大的白酒基金在消費復蘇的刺激下,展現了它的彈性。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白酒基金——招商中證白酒基金凈值已在最近三個月內取得28%的反彈,根據該基金產品披露的2022年四季報顯示,招商中證白酒基金的規模截至去年末高達603億元。
只買白酒的招商中證白酒基金的彈性,甚至遠遠超過明星基金經理所管理的“準白酒基金”,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華南地區一位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一只核心產品,長期重倉白酒股,截至去年末,該基金產品規模高達570億元,前十大重倉股中包括了五糧液、貴州茅臺、瀘州老窖、古井貢酒、山西汾酒等五只股票,僅這五只股票的白酒倉位就在這只規模570億的基金中超過45個點,該基金也因此被認為是一只規模龐大的“準白酒基金”。
不過上述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準白酒基金”產品在彈性上,并未跑贏只買白酒的招商中證白酒基金,Wind數據顯示,這只由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準白酒基金”最近三個月的凈值漲幅為22%,落后招商中證白酒基金多達六個點。
值得一提的是,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中,白酒倉位配得越少,跑贏招商中證白酒基金的可能性似乎就越小。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華南另一位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一只400億規模的基金,也是一只重倉白酒的“準白酒基金”,該基金的白酒倉位較前述“準白酒基金”少約五個點,有40%的股票倉位配置在五只白酒股上,這一操作使得該只“準白酒基金”的凈值漲幅在最近三個月內僅有16%,落后幅度更大。
白酒或為基金經理帶來超額收益
在當前A股市場持續回暖和做多氣氛抬升的背景下,業績穩定增長的白酒股也被公募基金賦予更多的期待。
創金合信基金經理胡堯盛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疫情三年對消費的沖擊非常大,隨著疫情政策調整,未來消費復蘇較為確定,如果國內的消費或者經濟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那么價格的貢獻可能會是一個較為重要的因素,最終會體現為一定程度的通脹。而通脹通常利好價格比較剛性,可以提價的、競爭格局比較好的行業和公司。
“通脹受益品種會是今年我重點關注的方向,比如白酒、調味品、啤酒、酒店等,符合主要靠價格驅動恢復的邏輯。”胡堯盛認為,從這個角度看,白酒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個子板塊,過去三年白酒的行情不是特別的好,但從產業的角度看,即使在過去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白酒行業的產業升級,行業集中度的提升等長期趨勢一直在持續,只是速度有所變慢。從價格帶的擴容,不管是高端也好還是次高端也好,包括區域的擴張,亮點都非常大。白酒本身具備較強的貝塔屬性,疊加今年經濟向好的背景,白酒行業大概率是能夠跑出相對市場的超額收益。
諾德基金行業研究員姜祿彥也特別強調白酒股可能是今年的核心賺錢機會。他認為,過去3年持續受到消費場景和消費力的壓制,今年消費場景和消費力的修復將帶來這些板塊基本面和估值上的雙擊,尤其是白酒板塊,高端價格帶(千元以上)主要消費場景以高端禮贈、高端商務宴請和高端個人消費為主,因消費群體收入穩定性高,特征是需求穩健,預計未來2年依然可以維持兩位數的收入業績增速。次高端價格帶(300元-600元)主要消費場景是中小企業商務宴請、婚喪嫁娶宴席消費等,2022年無論是商務宴請和民間宴席的消費場景,還是中小企業和中產階級的消費力都在持續受損,因此這個價格帶在整個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都處于下滑狀態,隨著消費場景和消費力的逐步恢復,2023年二季度后次高端價格帶的業績彈性最大,板塊(主要是全國化次高端名酒)將充分享受業績和估值的雙擊。
基金經理強調白酒估值修復還在進行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截至2月14日收盤,中證白酒指數年內漲幅達12.43%。振奮的大漲背后,管理規模最大的白酒基金經理對白酒板塊后市如何看?
國內最大的白酒基金的掌舵者、招商基金量化投資部副總監侯昊認為,白酒股目前估值修復到板塊約70%水平。但是這個估值水平是拉長來看的,并沒有充分考慮今年的動態增長;另外過去幾年隨著品牌價值提升、集中度提升、整體利率水平和盈利波動下移帶來的風險補償要求降低,都會帶來估值中樞的提升,這個在時間周期的比較中也需要考慮。
侯昊直言,從中長期維度來看,過去幾年雖然都知道白酒受到外部因素的擾動,但是這幾年白酒龍頭從財務報表來說都維持了較高質量的發展,白酒是A股盈利質量和現金流較好的資產和最抗通脹的資產之一,更具增長的確定性和長久期;白酒行業需要正本溯源,對于未來白酒行業高質量發展和酒企發展的確定性有信心;高端白酒從現在跟蹤到的數據來說增速不錯,某些區域的地產酒隨著返鄉增速可觀,目前看起來次高端白酒隨著節后宴席和商務需求修復速度非常快,對應于去年二季度開始的低基數業績彈性會顯現。
“品牌白酒的格局清晰化、集中度和高端化會使得空間可期。這一輪誰能深蹲,再起跳的高度或會高于其他同行。對酒企來說,誰更有前瞻性,誰就能在這個階段有爆發式機會。”侯昊表示,今年是三年疫情結束后的拐點,隨著消費場景的修復,從跟大家密切相關的鐵路出行、公路出行、離島免稅、出境游,以及稅務總局的數據來看,消費行業收入增長的比例較去年同期、較2019年都是非常明顯增長;隨著穩增長和刺激消費的政策落地,增長的持續性也較強。隨著加息周期的結束,海外的長期資本有可能進入新的配置階段,如果現在再去擔心二次疫情沖擊免疫屏障、擔心消費增長回不到過去、擔心人口成為增長瓶頸、擔心地產對其他領域的沖擊,從數據來看可能都是過慮的。在經濟變好的情況下,高質量發展的消費龍頭公司會有一定溢價。
侯昊強調,白酒不只是高ROE行業,還是固定資產前期投入非常大的行業,最后形成的東西會有一個較寬的護城河,老酒和基酒的儲存量和周期越強,在未來的經濟上行階段會形成一定的口碑和品牌價值,提供了一個非常高的壁壘,高ROE的資產或者增長有較好確定性的資產比較適合定投,相信終值空間的定投可能會幫助把握大機會,今年是三年大周期的拐點,白酒“深蹲起跳”的幅度取決于經濟活動的修復程度,但是在每一輪調整中要有自己冷靜和客觀的判斷,越長期的產業邏輯和發展方向,會隨著時間推進過濾掉短期噪音,接近于事實真相,博弈掙的錢不一定能長存,但是基于事實真相的長期判斷和決策能獲得成長空間。
明輝國際(03828)發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中期業績,收入約8.91億港元,同比增長49%;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約2810萬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4690萬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擬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據悉,集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約1.98億港元。因集團采取多項措施(包括加強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潤率產品的銷售),毛利率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個百分點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