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天路:融資凈買入93.06萬元,融資余額2.45億元(02-14)
西藏天路融資融券信息顯示,2023年2月14日融資凈買入93.06萬元;融資余額2.45億元,較前一日增加0.38%。
融資方面,當日融資買入829.99萬元,融資償還736.93萬元,融資凈買入93.06萬元。融券方面,融券賣出0股,融券償還0股,融券余量7500股,融券余額3.83萬元。融資融券余額合計2.45億元。
西藏天路融資融券交易明細(02-14)
西藏天路歷史融資融券數據一覽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大數據生產,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水清岸綠增進民生福祉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讓生態系統休養生息煥發生機,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水秀山清,草木蔓發。隨著氣候轉暖,神州大地自南向北漸次入春。或水邊漫步,或泛舟碧波,或遠眺鷗鷺……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麗濕地,提升了各地的生態顏值,寄托了人們的鄉愁鄉思,增進了百姓的民生福祉。
這綠水青山來之不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一體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構建生態保護制度體系,出臺濕地保護法,濕地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濕地面積達到5635萬公頃,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以占全球4%的濕地,承載著世界1/5人口對濕地的生產、生活、生態和文化等多種需求。全國各地有很多城市和鄉村同濕地融為一體,宜居宜業宜游。
生態治理,道阻且長。我國已制定《全國濕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科學繪就濕地保護發展新藍圖:到2025年,全國濕地保有量總體穩定,濕地保護率達到55%;到2030年,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格局初步建立,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明顯改善。
推進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要更加充分地認識“地球之腎”的重要價值。在全球范圍內,由于人類對濕地生態系統重要性認知不足,很長一段時期里人們把濕地當作荒灘和荒地,進行無度的開發利用,致使大量濕地資源遭到破壞。由于保護與利用矛盾加劇,過去50多年里,世界上超過35%的天然濕地已經消失。今年2月2日是第二十七個世界濕地日,主題為“修復濕地”,這一主題也表明全球濕地保護仍然任重道遠。社會各界仍需提高對濕地寶貴價值的認識,并采取積極行動“留白增綠”,保護修復好這個極其重要的生態系統。
推進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把生態保護紅線落到實處。我國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地總數達到2200多個,還規劃將1100萬公頃濕地納入國家公園體系。完善和落實好以濕地保護法為核心的法規制度體系,發揮河湖長制、林長制的重要作用,實行濕地面積總量管控制度,強化目標責任制考核,實行最嚴格的保護管理,才能為濕地保護發展“保駕護航”。
推進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堅持系統觀念,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治理之道,整體施策、多措并舉,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統籌兼顧上下游、陸上水上、地表地下、水生態水資源、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系統治理的效果會日益顯現。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大道至簡,唯有實干。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讓生態系統休養生息煥發生機,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農業農村部:健全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機制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本報記者?潘宇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需要真刀真槍地干,需要真金白銀地投,要形成政策合力和工作合力。”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2月1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提出,健全鄉村振興的多元投入機制。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推動金融機構增加鄉村振興相關領域的貸款投放,重點保障糧食安全信貸資金需求。
推動增加貸款投放
“健全鄉村振興的多元投入機制,主要包括三方面。”唐仁健介紹,第一塊是政府投入。強調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壓實地方政府投入責任,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振興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持范圍。第二塊是金融投入。主要是用好再貸款再貼現、差別化存款準備金、差異化金融監管和考核評估等政策,推動金融機構增加鄉村振興相關領域的貸款投放,重點保障糧食安全信貸資金需求。還有一塊就是社會資本投入。這方面要健全政府投資與金融、社會投入聯動機制。“我們經常講撬動,鼓勵將符合條件的項目打捆打包,按規定由市場主體來實施。這個打捆打包,農業農村投資領域經常講,項目是散在千家萬戶、廣大糧田上的,單個項目很少,但是集中起來一個市、一個省、全國量就不小了,為了存貸方便、實施方便,所以要打捆打包。”
建設農業強國的首要任務是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唐仁健強調,下一步必須多措并舉、綜合發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唐仁健指出,在目標上重點是穩住面積、主攻單產、力爭多增產。一是面積要穩住,這是糧食生產的基礎。二是產能要提升。要抓緊啟動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集中必要資源力量和手段,努力推動糧食產能早日邁上新臺階。
在措施上重點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一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嚴格耕地用途管控,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二是強化科技裝備支撐。推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農業科技自立自強,聚焦提高單產,向科技要產量、要產能。
完善農村金融信用機制
專家表示,多元投入機制,首先強調多主體投入,既包括政府投入,也包括社會資本投入,更包括金融支持;其次,文件強調健全多元投入聯動機制,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各投入主體的合力,鼓勵打捆打包,提高投入效率,實現1+1大于2的效應;其三,提出要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按市場化更多投入鄉村振興,用好各種金融政策,并引導信貸擔保業務向三農傾斜,同時發揮“保險+期貨”的作用。
財政部數據顯示,2022年11月,中央財政已經提前下達2023年農業相關轉移支付2115億元,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促進農業強國建設。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計,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場將陷入供應過剩,同時下調需求前景,上調非OPEC供應預估。根據OPEC的最新月度報告,其將第三季度原油產量預測下調124萬桶/天,至2,827萬桶/天。這比OPEC 13個成員國7月的產量低了約57萬桶/天。OPEC位于維也納的研究部門將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預期下調72萬桶/天,同時上調非OPEC供應預期52萬桶/天。預計本季度原油消費均值為9993萬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