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大巨頭去年狂賺近2000億美元 未來能否“再續輝煌”?
2022年,能源巨頭們賺得盆滿缽滿。
當地時間2月8日,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公布財報,2022年全年凈利潤為創紀錄的362億美元,較上年翻了一番,道達爾同時也加入到慷慨發放股息和回購股票的大潮中。自此,主要能源巨頭的財報基本都已揭開面紗。
道達爾的巨額利潤并不是個例,在能源價格飆升推動下,2022年埃克森美孚、雪佛龍、殼牌、道達爾和英國石油公司這五大國際石油巨頭的總利潤近200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埃克森美孚2022年凈利潤為557億美元,殼牌為399億美元,雪佛龍為365億美元,道達爾為362億美元,英國石油公司為277億美元。
石油行業高級經濟師朱潤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2022年,很多石油企業利潤大幅攀升,主要源于兩個因素,一是國際原油價格大幅攀升、天然氣價格創歷史新高,二是油氣投資、生產成本變化滯后于油氣價格變化。
不過,在西方經濟衰退陰霾等因素影響下,能源價格已經較去年高點有所回落,未來能源巨頭的輝煌表現還能延續嗎?
能源巨頭的“高光時刻”
在經歷了多年的頹靡后,2022年能源巨頭們終于迎來了“高光時刻”。
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埃克森美孚,2022年全年凈利潤高達557億美元,是2021年230.40億美元的2.4倍。不僅刷新公司自己的紀錄,也創下西方能源巨頭盈利的歷史新高。
回顧歷史,埃克森美孚上一次打破年度紀錄還要追溯到2008年,當時油價一度升至每桶142美元,埃克森美孚當年的利潤達到452億美元。雖然2022年油價仍比不上2008年,但埃克森美孚等公司2022年利潤依舊刷新歷史新高,背后的主要原因是,能源巨頭們在新冠疫情開始的頭兩年里大幅削減了成本。
在能源巨頭們大賺之際,往日過度增產的教訓還歷歷在目,因此各大公司并未像過往那樣大幅增加產量,而是選擇了還債、回購和派息。典型的例子便是,美國第二大石油勘探公司雪佛龍宣布了高達75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
而這也招致了白宮的猛烈抨擊,能源行業與白宮之間的緊張關系正在加劇。白宮認為,石油公司應該利用創紀錄的利潤來增加供應,降低消費者的生活成本。
面對能源巨頭的高額利潤,美國總統拜登在本周的演講中表示:“你可能已經注意到,石油巨頭剛剛公布了創紀錄的利潤,去年,他們在全球能源危機中賺了2000億美元,太離譜了!”
拜登認為,石油公司不該在能源危機之際把利潤拿來回購股票或分紅,相反,石油公司應該把錢拿來提高產量,幫助消費者降低燃料價格。因此,拜登提議將公司股票回購稅提高三倍,以激勵長期投資,并稱石油巨頭仍將獲得可觀的利潤。
能源巨頭們并不認同白宮的說法,強調資本支出已經有所增加。例如,埃克森美孚就表示,去年的資本和勘探支出已達到227億美元,已將其兩個高增長地區的石油產量提高了逾30%,而且其在北美的煉油廠的產量已處于歷史高位。
接踵而至的暴利稅影響幾何?
在能源巨頭“數錢數到手軟”之際,手頭緊張的各國政府也盯上了這塊大蛋糕,已經祭出或正在醞釀征收暴利稅。
英國和歐盟2022年已經對能源行業開征暴利稅。去年9月,歐盟決定對石油和天然氣公司2022年和2023年的超額利潤征收至少33%的暴利稅。在隨后的11月,英國政府宣布,2023年1月1日至2028年3月,將對能源企業征收的暴利稅從25%提高至35%,為巨額能源補貼提供資金。
而加稅自然也遭遇了能源巨頭的反對。殼牌公司英國負責人去年11月表示,將重新評估未來10年在英國投資高達250億英鎊的計劃,“當你需要繳納更多的稅款,口袋里的可支配收入就會越少,可以用來投資的資金也就越少。”此外,去年12月,道達爾英國地區董事也表示,明年將削減北海投資計劃數千萬英鎊,“僅在2023年,我們的投資將減少25%。”
對此,朱潤民認為,雖然政府征收暴利稅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能源企業的油氣上游投資意愿,但鑒于2022年石油上游企業利潤率遠高于社會平均利潤率,征收暴利稅也可以理解。
征收暴利稅對能源投資有哪些影響?朱潤民分析稱,如果征稅后,上游企業的利潤率仍然超過全社會各行業平均水平,意味著能源行業依然還有較強的投資吸引力,那么對中長期的投資影響應該不會太大。但是,如果過度征收暴利稅,影響到油氣上游的投資吸引力,導致上游投資不足以滿足需求,那么未來全球石油、天然氣供給會出現不足,必然會帶來更高的油氣價格。
未來能否延續輝煌?
在化石燃料價格飆升的助攻下,美股能源股去年漲勢如虹。標普500指數能源板塊去年大漲近60%,為有記錄以來最佳年份,而標普500指數同期下跌了19.4%。
不過,在西方經濟衰退陰霾下,油價較去年高點已有所回落,這意味著能源股或許將很難重現去年的輝煌。John Hancock聯合首席投資策略師Matthew Miskin表示,去年是輝煌的一年,今年能源公司必須努力超越去年,實現業績增長,但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另一方面,未來能源股的表現可能也不會太差,油市的基本面依舊不錯,油價或仍將保持相對高位。
金聯創原油高級分析師奚佳蕊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國際原油市場正受多個利好的支撐。一是春節結束,加上中國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市場對于亞洲地區原油需求的預期向好。二是美國的經濟數據正在好轉,美聯儲放緩加息腳步也有利于緩解原油價格壓力。三是沙特上調了對亞洲的原油官價,看好后市需求。四是西方國家針對俄羅斯石油產品的禁令2月5日正式實施,短期內或出現油品供應短缺的預期。受此影響,原油價格或保持震蕩走高的格局,并有望最終站穩在80美元/桶的上方。
2月6日,沙特阿美意外上調了面向亞洲買家的旗艦原油價格,預計石油需求將復蘇,尤其是來自中國的需求。這是沙特自去年9月來首次上調面向亞洲的阿拉伯輕質原油(OSP),提價非常出乎意料。
具體來看,沙特阿美將3月裝貨運往亞洲的阿拉伯輕質原油的官方售價比2月上調20美分/桶,較迪拜/阿曼均價升水2美元/桶,而市場此前的預測是下調30美分。此外,沙特阿美還將3月運往西北歐的阿拉伯輕質原油提高了2美元/桶,將面向美國買家的阿拉伯輕質原油提高了30美分/桶。
此外,美國國內能源產品需求增長的跡象也令油價得到支撐。美國能源信息署(EIA)8日報告稱,上周美國煉油廠利用率增長了2.2%,這“表明煉油廠運營商預計消費者需求將上升”。
不過,油價暴漲也并不現實。朱潤民表示,世界經濟的周期性特點十分明顯,當前屬于強勢美元周期,以美元計量的國際原油價格大幅攀升并居高不下是不可持續的。此外,中國人口已經達峰,對中國的石油需求增長需要有一個客觀理性的分析研究和預測。在美元強勢周期結束和中國人口趨勢變化對石油需求的影響完全顯現出來之前,我們不能期待國際原油價格進入一個新的持續大幅上漲周期。
但是在那之后,國際原油價格可能進入一個新的上漲周期。朱潤民強調,國際原油價格走勢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短期價格劇烈波動,中期價格具有周期性,遠期價格呈上漲趨勢”。一個半多世紀以來的國際原油價格呈現出這樣的規律,未來還會這么重復。
研究稱新冠藥物莫諾拉韋刺激新的病毒突變,科學家呼吁停用!默沙東回應:并無直接證據每經記者 蔡鼎????每經編輯 蘭素英????
2月7日,英國權威醫學雜志《自然》發布題為《新冠藥物刺激病毒突變——現在有人想停止使用它(COVID drug drives viral mutations — and now some want to halt its use)》的文章稱,一項對1300多萬個SARS-CoV-2(新冠病毒)序列進行調查的研究發現,莫諾拉韋膠囊(Molnupiravir,商品名:利卓瑞?/LAGEVRIO?)的治療引發了攜帶大量突變的病毒譜系進化,而在某些情況下,這些突變病毒有可能會傳播給其他個體。
對此,莫諾拉韋藥物生產商、美國制藥公司默沙東(Merck Co.)2月9日回復媒體稱,“文章作者推測這些變異與莫諾拉韋的使用有關,其推論僅建立在病毒序列的來源和時間范圍與該地區莫諾拉韋是否可及的間接關聯,然而并無直接證據證明這些病毒基因序列來自于經莫諾拉韋治療的患者。多項臨床試驗數據顯示莫諾拉韋能夠使病毒感染(率)快速降低。”
藥物刺激變異?默沙東回應
據《自然》雜志,該研究于2023年1月27日發表于論文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目前還未經同行評審。彭博社報道中稱,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科學家們越來越多地開始在全面的“同行評審”之前,在所謂的預印本上發表他們的研究,以更快地推進研究、分享他們的成果。
《自然》雜志文章稱,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可能性,稱在極少數情況下,莫諾拉韋的治療可能無法完全消除新冠病毒,且使得一些服用該藥物的人繼續傳播病毒。此外,研究人員對全球序列的分析表明,2022年,也就是莫諾拉韋被廣泛使用的第一年,可疑病毒譜系的患病率出現大幅上升,而且這類病毒也更有可能出現在莫那匹韋已經獲批的國家(例如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
莫諾拉韋由美國制藥巨頭默沙東公司開發,于2021年底獲得美國和英國的批準上市,并于次年在澳大利亞獲批。2022年12月30日,莫諾拉韋在中國國內獲批上市,價格為1500元/盒。
由默沙東公司資助的一項臨床試驗發現,在服用莫那匹韋膠囊5天后,減少了新冠重癥病人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另據公開資料,莫諾拉韋是RNA聚合酶抑制劑,可與新冠病毒的RNA聚合酶結合,在新合成的RNA分子中引入錯誤的核苷酸,從而起到抑制或清除病毒的作用。
彭博社報道稱,一些研究人員擔心這種藥物可能會產生更具傳染性或威脅健康的新冠病毒變種。由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其他英國機構的研究人員發表的該篇文章顯示,從數十名患者身上采集的病毒樣本中,發現了與使用默沙東公司莫諾拉韋藥物有關的突變。
報道還稱,其實莫諾拉韋膠囊在2021年晚些時候在美國獲批之前,一些科學家就警告稱,根據該藥物的工作原理,這種藥物可能會導致基因的突變,最終可能會產生問題。
不過,彭博社同時援引默沙東的發言人稱,“沒有證據表明任何抗病毒藥物導致了病毒變體的出現。根據現有數據,我們不認為莫諾拉韋膠囊可能刺激新的新冠病毒變體。”美國食藥監局(FDA)則表示,該機構不對第三方的研究發表評論,只與新冠病毒制藥商合作評估其產品對病毒變體的活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medRixv刊登了上述文章后,本月初,默沙東就通過美國醫學雜志《貝克爾醫院評論》(Becker‘s Hospital Review)做出回應,稱該研究的證據只能“間接”將莫諾拉韋與病毒突變聯系起來,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這些病毒基因序列來自于經莫諾拉韋治療的患者。
多名研究員建議停用
該文章的作者之一、來自印第安納州的獨立研究員Ryan Hisner表示,藥物相關突變的風險太大,不建議繼續使用默沙東公司的藥物。斯坦福大學抗病毒藥物研究員Michael Lin則認為,美國應該探索授權其他國家使用的藥物來控制新冠病毒,比如日本鹽野木公司的恩司特韋(Xocova),并停止使用莫諾拉韋膠囊。
《自然》雜志還引用加拿大溫哥華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Sarah Otto的觀點稱,(發布于medRixv的)論文是對莫諾拉韋膠囊的又一次打擊。她指出,另有英國的一項大規模研究表明,該藥物沒有改善住院率或死亡率。“我希望公共衛生相關領導能夠呼吁在全球范圍內停止使用它。”Otto說道。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說法,一般來說,在有替代藥物的情況下,患者不應服用莫諾拉韋膠囊。
上周,默沙東發布了2022年全年財報。去年,默沙東全年銷售額為593億美元,同比增長22%,其中莫諾拉韋膠囊全年銷售額為約57億美元。報告期內,默沙東中國全年銷售額為51億美元,同比增長20%。
默沙東預估2023全年銷售額將達572億至578億美元,其中包括約10億美元的莫諾拉韋膠囊銷售額。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國內激光雷達第一股:禾賽科技登錄納斯達克2月9日,“國內激光雷達第一股”禾賽科技,在納斯達克首次公開募股(IPO),募資1.9億美元,成為2021年以來赴美上市規模最大的中國公司,
據悉,周二禾賽科技以每股17-19美元的價格出售900萬股股票,最終定價為每股19美元,共計發行1000萬股美國存托憑證(ADS),公司市值約為24億美元。
Dealogic數據顯示,禾賽科技成為2021年10月以來第一家在美融資超過1億美元的中國企業,同時這筆交易還標志著一些華爾街投行重返美中交易舞臺,成為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瑞信自2021年以來承銷的第一筆交易。
據了解,禾賽科技成立于2014年,由李一帆、孫愷和向少卿聯合創辦,前蔚來CFO謝東螢加盟并出任CFO,操刀了此次禾賽科技的IPO,開發和制造用于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自動駕駛和機器人出租車的激光雷達系統。
2017年到2022年12月31日,禾賽科技共售出103000多臺激光雷達,僅2022年就累計售出80400多臺,已成為全球首家每月交付超過10000臺激光雷達的公司,現單月交付量已超過20000臺。
據相關報告稱,截止2021年12月31日,禾賽科技已為全球15家頂級自動駕駛公司中的12家公司提供了作為主要激光雷達解決方案的激光雷達。
禾賽科技2019年至2021年的凈營收分別為3.481億元、4.155億元與7.208億元,其中2021年較上一年增長73.5%,從2021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到2022年9月30日止九個月期間,禾賽的凈營收從4.594億人民幣增至7.935億人民幣;在毛利率方面,2019至2021年禾賽的毛利率分別為70.3%、57.5%與53%。
此外,2019年至2021年,禾賽科技的凈虧損分別為1.20億元、1.07億元和2.45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禾賽科技的凈虧損為1.65億元,較2021年同期1.75億元的凈虧損有所收縮。
雖然依舊沒有實現盈利,但從其連續增長的毛利率和收縮的凈虧損來看經營情況較往年已有很大改善。
就激光雷達企業而言,領先技術是其最核心的競爭力。禾賽科技投入大量資金在激光雷達的技術研發上。2019年、2020年和2021 年,禾賽分別投入1.498億、2.297億和3.684億用于研發,分別占同期凈營收的43.0%、55.3%和51.1%。
從2021年9月30日止9個月到2022年9月30日止九個月期間,禾賽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1億和3.764億,分別占同期凈營收45.8%和47.4%。
從其生產規模與技術能力來看,禾賽科技已成為全球頭部激光雷達企業。
2月2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廣東20例,北京9例,廣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蘇1例,重慶1例,甘肅1例),含7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廣東3例,四川2例,江蘇1例,廣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內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頭市1例、巴彥淖爾市1例;江蘇11例,其中蘇州市10例、無錫市1例;遼寧7例,均在葫蘆島市;廣東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晉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3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龍江2例,均在雞西市),含5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云南3例,內蒙古1例,江蘇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39人,重癥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883例(其中重癥病例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1347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無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724例(其中重癥病例10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785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58245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