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基金被強制執行11.77億元!去年管理規模下滑近20%,前高管離職后曾向公司追討千萬獎金
每經記者 李沛沛 每經編輯 葉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來自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的信息顯示,近日新華基金新增了四則被執行人信息、執行總標的達到11.77億元。這幾則強制執行的立案時間都是1月29日,執行法院為北京金融法院。
公開資料顯示,新華基金成立于2004年12月,目前由恒泰證券、新華信托以及杭州永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持股,持股占比分別為58.62%、35.31%和6.07%。截至去年年底,新華基金的管理總規模為575.80億元、旗下共有78只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下同),在全市場195家公募基金管理人中排在第72位。
值得注意的是,與2021年底的717.12億元相比,2022年新華基金的管理總規模下降了近20%。就在去年年底,該公司還因為一場與前專戶總監的勞動糾紛引發行業廣泛關注,公司董事長、素有“債券女王”之稱的翟晨曦也在去年年末傳出離職。
截至發稿,每經記者尚未收到來自新華基金的回復。
被強制執行11.77億元,老牌公募再被推到風口浪尖
近日,一則老牌公募新華基金被強制執行的消息在行業內廣泛流傳,引發熱議。
每經記者查詢發現,近日新華基金連增4則被執行信息,執行法院都是北京金融法院,立案時間均為1月29日,執行總標的達11.77億元。
啟信寶數據顯示,從2021年10月至去年4月,新華基金還有4次被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合計達到3.59億元。
而作為新華基金的第二大股東,新華信托在去年7月被監管處罰了1400萬元,隨后依法進入破產程序,其持有的新華基金35.3103%股權也被公開拍賣。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底,新華基金被曝出一場與前專戶總監的勞動糾紛,在行業內也一度引起關注。
通過民事判決書我們看到,上訴人陳某于2014年1月入職新華基金,約定擔任專戶管理部門的副總監兼專戶業務二部總監,鄭某則擔任總監助理,二人都要求新華基金支付千萬級別的獎金。但新華基金提出,對方在職時管理的專戶產品給公司帶來巨額損失,公司依規降薪與扣除獎金。雙方因此對簿公堂,并且上訴人在一審法院判定之后又繼續提出了上訴。
最終,法院對陳某的基本工資差額及績效工資,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賠償金予以認可,駁回了其千萬獎金的訴求,同時也駁回了新華基金的其他訴求。
被前高管“追討”獎金,以及被強制執行等消息,也讓更多人開始關注到這家老牌公募的現狀。
2022年管理規模下滑近20%,全年僅增設債券基金E份額
作為國內老牌公募基金公司的代表之一,十幾年前新華基金在王衛東、曹名長、崔建波、周永勝等一眾明星基金經理的加持下,在行業里占據著一席之地,尤其是在權益類產品市場也有著自己的話語權。“新華四杰”時期,新華基金發行的產品一度達到百分之百權益類,這也是該公司發展歷程中的高光時刻。
但隨著明星基金經理的逐個出走,新華基金的情況也開始發生變化。2020年6月份崔建波的離職更是為“新華四杰”時代畫上了一個句號。
2019年6月17日,天風證券收購恒泰證券29.99%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新華基金逐漸步入“天風時代”,高層也逐步換血。2021年4月,翟晨曦履新新華基金董事長,中再資產原總經理于春玲也在4月正式入職新華基金任總經理。
據了解,翟晨曦主管新華基金后曾定下了“三年1000億,五年進入行業前30%”的目標。從規模上來看,2021年新華基金的總管理規模相較2020年增長了175.67億元、增幅達到32.44%,其中貨幣市場型規模增加了136.22億元、非貨幣管理規模也增加了近40億元。
不過這一趨勢沒能在去年得到延續。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2年底新華基金的管理總規模為575.80億元,相比2021年底下滑了19.71%;同時非貨幣管理規模縮水了77.42億元,相比2020年都有所下滑。
出現這樣的情況并不奇怪。翻看新華基金在去年的新發基金材料,可以發現該公司2022年全年都沒有發行新的權益類產品,年內出爐的幾只基金都是債券型基金而且還是E類份額。同時,新華MSCI中國A股國際ETF、新華MSCI中國A股國際ETF聯接基金等多只基金在2022年也已清盤。也正因如此,近年來新華基金權益產品業績不佳、人才流失等消息始終揮之不去。
截至去年年底,新華基金旗下還有78只基金,由19位基金經理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底,曾為新華基金定下三年目標的“債券女王”翟晨曦傳出離職,有消息稱她的去向或是出任某央企券商總經理,但因多重因素受阻未能成行。啟信寶數據顯示,目前翟晨曦仍是新華基金的法定代表人。而未來這家老牌公募又將何去何從?
債市行情速遞丨國債期貨各主力合約微跌2月1日,國債期貨各主力合約微跌。截至收盤,10年期國債期貨(T2303)報收100.110元,下跌0.075元,跌幅0.07%;5年期國債期貨(TF2303)報收100.925元,下跌0.030元,跌幅0.03%;2年期國債期貨(TS2303)報收100.880元,下跌0.010元,跌幅0.01%。
江蘇銀行:2022年營收、凈利潤保持兩位數增長,不良貸款率降至0.94%2月1日盤后,江蘇銀行發布2022年業績快報。公告顯示,江蘇銀行經營發展延續了穩中有進、進中提優的良好態勢,整體業績保持行業頭部水平,以“優等生”的姿態繼續位居同業前列。2022年,江蘇銀行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66%,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9.45%,年末不良貸款率進一步降至0.94%。
在過去一年復雜嚴峻的內外部形勢下,江蘇銀行憑借均衡兼具韌性的業務布局和高效靈活的經營機制,實現了經營業績逆勢快速增長。快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江蘇銀行總資產29804.03億元,較2021年末增長13.80%;各項存款余額16251.47億元,較2021年末增長11.99%;各項貸款余額16041.89億元,較2021年末增長14.57%;全年實現營收705.7億元,歸母凈利潤254.94億元,營收、凈利潤均保持兩位數高增態勢。
作為一家總資產近3萬億元的城商行,江蘇銀行在保持規模效益穩步增長的同時,資產質量亦持續快速提升,已躋身行業第一梯隊,實現了穿越周期的穩。面對2022年相對艱難的外部經營環境,江蘇銀行逆勢實現不良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率、逾期率和關注率“四降”,撥備覆蓋率達362.07%,較2021年末提升了54.35個百分點,上市七年來逐年提升,表現著實亮眼。
記者注意到,江蘇銀行厚積薄發、持續穩健的業績表現吸引了資本市場的青睞。近年來,其在資本市場上的關注度、股價表現節節攀升,給予股東的回饋力度也日益見長。公開數據顯示,持有江蘇銀行的公募基金家數超過了200家,行業排名前5位。自2018年以來,江蘇銀行獲國信集團、鳳凰集團、寧滬高速、華泰證券等大股東多次增持,金額累計超50億元。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江蘇銀行股價累計上漲32.86%,排名行業第1位;其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4.85%,同比提升2.25個百分點;基本每股收益1.60元,同比增長32.23%。
多家券商分析指出,今年宏觀大環境有望進一步趨穩向好,隨著政策紅利不斷釋放、消費需求持續復蘇,市場的不確定性將較此前有所下降,或先后演繹“報表修復”和“盈利提升”的主邏輯,銀行股估值有望在相對低位持續向上修復。
截至2月1日收盤,江蘇銀行股價報收7.39元/股,對應業績快報披露的每股凈資產,靜態PB約0.65倍,其高成長性、高安全邊際和高投資性價比的相對優勢無疑將進一步彰顯。
(責任編輯:曹言言 HA008)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計,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場將陷入供應過剩,同時下調需求前景,上調非OPEC供應預估。根據OPEC的最新月度報告,其將第三季度原油產量預測下調124萬桶/天,至2,827萬桶/天。這比OPEC 13個成員國7月的產量低了約57萬桶/天。OPEC位于維也納的研究部門將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預期下調72萬桶/天,同時上調非OPEC供應預期52萬桶/天。預計本季度原油消費均值為9993萬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