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銳國際(300662):業績符合預期 市場需求復蘇值得期待
事件:公司發布2022年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78-3.03億元,同比增長10.0%-20.0%;歸母扣非凈利潤2.21-2.46 億元,同比增長5.0%-17.0%。 防疫政策放寬疊加中央經濟政策指引,公司作為龍頭企業將充分受益于市場復蘇。現防疫政策已經放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促進大學生就業及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三年疫情使得靈活用工在企業應用的普及度及深度增強,使用靈活用工的企業從2019 年的44.6%提升至2021 年的61.1%。 我國已經進入中等老齡化社會,勞動人口占比持續下降的趨勢已經成為未來勞動力市場供需矛盾加劇的指向標,公司為國內靈活用工龍頭,防疫放開后有望充分受益于用工需求增加。 公司始終注重研發投入,數字化建設助力客戶粘性提升。公司持續進行研發投入,進一步完善“技術+平臺+服務”產品生態,平臺與技術的發展促進公司鏈接長尾客戶,線上平臺與線下服務的協同合作及重點崗位在垂直商圈的縱深發展,為公司帶來更多新的客戶群體,公司通過各線上技術平臺,鏈接客戶2.2萬余家,運營招聘崗位11 萬余個,鏈接生態合作伙伴9000 余家,平臺入駐招聘顧問與勞務經紀人8.5 萬余個。在數字化管理與技術賦能加持下,公司運營效能不斷提升,助力公司營收持續增長。 公司堅定推進全球化協同發展,海外業務發展勢頭顯著。2022 年,公司深化國際化客戶跨國跨團隊協同服務,持續推進國內外業務協同發展。截止2022Q3,公司海外營收占比為25.7%,同比上升5.0 個百分點,其中公司重要海外分支英國Investigo 公司,20222Q1-Q3營業收入超過16.6 億元,同比增長65.6%。 國內市場需求復蘇的背景下,國內客戶出海的招聘需求的增加將持續助力公司海外業務成長。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預計公司2022-2024 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9、4.0、5.5億元,未來三年歸母凈利率復合增長率29.9%,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波動風險、市場競爭加劇風險、政策法規變化風險。【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責任編輯:王丹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世界黃金協會:2022年全球黃金需求同比增長18%1月31日,世界黃金協會最新發布的《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2022年年度黃金需求(不含場外交易)同比增長18%至4741噸,是自2011年以來最高的年度總需求量。去年第四季度黃金需求也創下新高,其中各國央行大力度購金和持續走強的個人黃金投資需求是主要的驅動因素。
分項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央行年度購金需求達到1136噸,較上年的450噸翻了一番還多,創下55年來的新高。僅2022年四季度全球央行就購金417噸,下半年的購金總量也超過800噸。
2022年,全球黃金投資需求(不含場外交易)較上年增長10%,主要驅動因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黃金ETF的流出明顯放緩,二是金條與金幣投資需求保持強勢。
金條與金幣持續受到全球數個國家和地區投資者的青睞。在德國需求持續走強的推動下,2022年歐洲的金條與金幣投資總量超過300噸。另一方面,中東地區也實現大幅增長,年度需求同比升高42%。
2022年,全球金飾需求稍顯疲軟,同比下降3%至2086噸,其中中國全年金飾需求下降了15%。此外,四季度的金價反彈也是導致全年金飾需求同比下降的原因之一。
2022年,全球黃金總供應量延續了溫和的上升軌跡,同比增長2%至4755噸,保持在疫情前的水平之上。值得注意的是,金礦產量創下四年來新高,增加至3612噸。
世界黃金協會資深市場分析師Louise Street表示:“我們在2022年見證了十多年來黃金需求的最高水平,部分原因在于各國央行對黃金這一避險資產的大量需求。黃金的各種需求驅動因素起到了平衡作用,比如加息潮導致投資者戰術性拋售部分黃金ETF,而通脹走高刺激了金條與金幣投資的增長。此外,整體黃金投資需求較上年增加了10%。”
創金合信基金宏觀策略會舉行 廣發證券郭磊:2023年A股市場風格相對均衡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1月30日晚八點,創金合信基金2023“不一樣的新年投資策略會”之宏觀專場舉行,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與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申萬宏源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民生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周君芝、創金合信基金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蘇彥祝、創金合信基金固定收益部總監王一兵、創金合信基金首席量化投資官董梁、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婧一起把脈2023。互動環節,郭磊回答了財經KOL(關鍵意見領袖)的相關問題。會議由王婧主持。
2022年關鍵詞:名義GDP向下
王婧:請對2022年做一個簡單的回顧,以一個關鍵詞進行概括。
郭磊: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2022年,我覺得是名義GDP向下。上半年因為外部的烏克蘭危機、國內疫情的突然爆發,經濟下行壓力相對較大,但站在上半年也很難預計下半年房地產的劇烈沖擊和疫情反復的影響,所以走低的壓力是在逐步抬升的,加上價格因素的影響基本上是全年向下,綜合的結果是名義GDP整體震蕩回落。這對股債兩端的影響都比較大,
無論是股市所關心的企業盈利,還是債市券所關心的利率,本質上都是名義GDP決定的。
內需是2023年中國經濟的核心驅動力
王婧:站在2023年的開端,對投資來說,哪些是核心的問題。請問郭博,您認為2023年中國經濟的核心驅動力來自哪里?
郭磊:2023年中國經濟比較關鍵的核心驅動力是內需。歷史上看,每到外需存在壓力的關頭,擴大內需會成為政策訴求,比如1998年——1999年,2008年——2009以及2015年——2016年,都有一輪比較大的擴內需動作。
1998年到1999年,我們當時是發特別國債去拉基建;2008年到2009年,先是房貸利率7折,后來是4萬億刺激計劃;2015年到2016年,一輪比較迅猛的房地產去庫存。
現在我們又再度到了外需承壓、內需驅動的時段,在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2023年的目標是經濟整體好轉。為了實現經濟整體好轉,擴大內需成為今年的核心驅動因素。消費從一個相對不正常的狀態變為正常的釋放,過去三年居民積累的一部分被動儲蓄有望得到釋放。
另一個驅動因素,可能還是在投資上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要加大政策性金融工具對于國家重大項目的支持。2022年下半年投放了7400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2023年可能會在更大范圍使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
2023年市場風格相對均衡 ?可關注消費、地產產業鏈和新興產業的投資機會
財經KOL問:市場關于2023年價值股和成長股的分歧又出現了,您怎么看?
郭磊:無論是價值還是成長,都是權益資產。我們測算,假設以2019年底為基數,
wind全A過去三年的復合回報率可能只有3%-4%,明顯低于名義GDP,所以無論價值、成長都有機會。
2023年的市場不一定會具備強風格特征,可能相對比較均衡。我們比較關注三個線索,一是居民生活半徑重新打開背景下的消費的修復;二是地產產業鏈,尤其是竣工產業鏈的企穩;三是美債收益率回落背景下,新興產業的修復彈性。
2月2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廣東20例,北京9例,廣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蘇1例,重慶1例,甘肅1例),含7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廣東3例,四川2例,江蘇1例,廣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內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頭市1例、巴彥淖爾市1例;江蘇11例,其中蘇州市10例、無錫市1例;遼寧7例,均在葫蘆島市;廣東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晉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3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龍江2例,均在雞西市),含5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云南3例,內蒙古1例,江蘇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39人,重癥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883例(其中重癥病例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1347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無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724例(其中重癥病例10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785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58245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