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亞光電股東戶數下降9.97%,戶均持股59.65萬元
美亞光電2023年1月29日在深交所互動易中披露,截至2023年1月20日公司股東戶數為1.98萬戶,較上期(2023年1月10日)減少2197戶,減幅為9.97%。
美亞光電股東戶數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根據Choice數據,截至2023年1月20日機械設備行業上市公司平均股東戶數為2.97萬戶。其中,公司股東戶數處于1萬~2萬區間占比最高,為30.28%,美亞光電也處在該區間范圍內。
機械設備行業股東戶數分布
股東戶數與股價
自2022年12月9日以來,公司股東戶數連續4期下降,截至目前減幅為15.50%。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20日區間股價上漲15.24%。
股東戶數及股價
股東戶數與股本
截至2023年1月20日,公司最新總股本為8.82億股,其中流通股本為4.32億股。戶均持有流通股數量由上期的1.96萬股上升至2.18萬股,戶均流通市值59.65萬元。
戶均持股金額
美亞光電戶均持有流通市值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根據Choice數據,截至2023年1月20日,機械設備行業A股上市公司平均戶均持有流通股市值為25.72萬元。其中,24.70%的公司戶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在9.5萬~17.5萬區間內。
機械設備行業戶均流通市值分布
深股通持股
2023年1月20日,深股通持有美亞光電的股份數量為1.06億股,占流通股本的12.01%,較上期(2023年1月10日)的9699.58萬股上升9.35%。
深股通持股圖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大數據生產,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賞煙花的新方式?吉利汽車智能座艙專利可實現煙花秀1月29日,蓋世汽車從企查查APP處獲悉,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于2022年10月28日申請的“在智能座艙中實現煙花秀的方法和智能座艙”專利公布。
據企查查專利摘要顯示,吉利在智能座艙中實現煙花秀的方法包括:在車輛駐車的狀態下獲取所述車輛的前方場景的第一圖像,對所述第一圖像進行識別和分析得到至少一個實景特征,根據所述實景特征為煙花燃放模型的至少一個參數賦值;通過所述煙花燃放模型生成煙花燃放的動態圖像和音頻,將所述動態圖像與所述第一圖像進行融合生成第二圖像;將所述第二圖像投影在所述車輛的前擋風玻璃上,并且通過所述車輛的音頻播放設備播放所述音頻。
總的來說,吉利是想將煙花秀視頻和車前實景視頻相結合,在前擋風玻璃上投影實現煙花秀的效果,目前的 HUD 投影范圍和智能化程度無法實現這個效果,要實現這個專利必然需要專業的投影儀。
廣汽集團曾慶洪:發揮重大項目投資引擎作用,2023年計劃投資207.8億元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數據顯示,2022年,廣州市汽車產量313.7萬輛,連續四年居全國之首,同比增長5.7%,實現工業總產值6471.7億元,同比增長6.3%;新能源汽車更是展現出蓬勃態勢,產量達31.37萬輛,同比增長109.3%。
1月28日,廣東省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集社會各界聚焦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廣東省支柱產業的汽車產業,必然成為其中的重要議題。
“廣東是國內傳統制造業重地,汽車產業實力雄厚、汽車相關配套充足。”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2022年,廣汽集團成績斐然,實現汽車產銷248萬輛和243.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6%和13.5%;工業總產值4320.8億元,同比增長23.4%;在地產值4093.7億元,同比增長25.2%;營業收入5144.5 億元,同比增長19.7%,主要經營指標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整體增速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市場占有率再創歷史新高,產銷規模躍居行業第四位。
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曾慶洪表示,廣汽集團已制定“萬億廣汽”戰略目標,接下來,將持續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建設,發揮重大項目投資引擎作用,并加快搶占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制高點,繼續構建新型的低碳能源生態。
“萬億廣汽”加速成型
如果說在疫情嚴重挑戰供應鏈的產業逆勢之下,廣汽集團2022年取得的成績算得上令人矚目的話,那么其所制定的2023年發展目標則更具擴張性。
“2023年,我們將努力挑戰汽車產銷、在地產值同比增長10%,并有信心實現同比增長15%-20%的更高目標。”曾慶洪表示。同時,廣汽還將全力推進“萬億廣汽”的戰略目標,面向2030年力爭實現營業收入超1萬億元。
廣汽立下營收萬億目標的底氣何在?
曾慶洪將其歸結為四個方面。首先是科技創新,近年來,廣汽集團加速新能源“三電”、混動、智能網聯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落地,已經取得顯著成效。廣汽將以ICV(智能網聯)+EV(純電動)+HEV(混合動力)產業鏈為核心開展技術創新布局,進一步加強在核心技術上的研發規劃和投入。“‘十四五’期間,我們將投入850億元-1000億元,強化新能源‘三電’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掌握一批智能網聯和新能源關鍵核心技術,確保在未來市場和技術競爭中不受制于人。”
其次是人才。2018年,廣汽集團在廣州市率先實施了職業經理人改革。近年,廣汽圍繞關鍵人才,強化激勵機制,以混改激發活力,全力支持創業孵化,讓骨干核心人才如虎添翼。曾慶洪介紹,目前,廣汽正在推進第四期股權激勵計劃,約有3200位員工得到激勵;廣汽還在推進集團人才隊伍認知轉型,招聘了2000名軟件工程師隊伍,著力加強在軟件集成和信息技術領域的研發。
在補鏈強鏈方面,作為“鏈主”,廣汽集團著眼“新四化”轉型升級,致力于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積極推動自主創新“強鏈”,自主掌握“三電”和智能網聯核心技術;推動芯片國產化“穩鏈”,全力落實“攀登計劃”;推動投資布局“延鏈”,投資自動駕駛、智能網聯、能源生態等項目,構建產業生態圈。
最后,資金方面,廣汽也在繼續加強資本運作。曾慶洪透露,廣汽埃安混改進展順利,A輪融資金額近183億元,未來一段時間將重點全力推進埃安的IPO工作。
“接下來,我們將突出制造業當家,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來抓。”曾慶洪表示,廣汽將繼續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建設,并發揮重大項目投資引擎作用。2023年,廣汽集團已批準項目(含在建)279項,計劃總投資773.8億元,2023年計劃投資207.8億元,同比增長6%;其中,列入市“攻城拔寨”項目9項,計劃總投資239億元,2023年計劃投資53.5億元。
廣東將成為全國新能源車企集聚高地
“動力電池與上游材料、整車企業、環境保護及其他環節的協同發展,以及動力電池的技術突破,將直接影響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曾慶洪指出,當前,動力電池產業鏈還存在上游材料價格高企,市場供應緊張與產能過剩并存,動力電池回收技術和體系建設不到位等問題。
他分析,動力電池成本占整車比約40-50%,在新能源汽車需求端飛速增長情況下,近年來動力電池原材料一路暴漲,漲幅超10倍,價格壓力直接傳導至整車廠,新能源汽車出現漲價潮,直接阻礙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此背景下,廣汽集團積極堅持構建新型低碳能源生態。一方面,廣汽直擊用戶關鍵痛點,以創新科技打造高品質電池產品,持續升級電池安全技術,加大研發和產業化投入降低電池成本,并推進梯次利用與循環回收技術研究。
另一方面,廣汽積極響應“雙碳”目標,明確了于2050年前(挑戰2045年)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的“GLASS綠凈計劃”。為此,廣汽依托超快充和換電技術,發布了“26能源行動”,推動電池可買可租,可充可換,可慢充可快充,容量可大可小,里程可長可短,可買電可賣電,可回收可梯次利用。
此外,廣汽還在深化合資合作,持續推動時代廣汽動力電池等項目擴大配套份額,并加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的產業投資并購力度,對核心零部件如芯片、三電、智能網聯等,以10%左右股比戰略投資,助推廣汽在ICV/EV/XEV領域迅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目前,廣汽已建設因湃動力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并成立廣汽能源科技公司,建立了“鋰礦+基礎鋰電原料生產+儲能與動力電池生產+充換電+儲能”縱向一體化的新能源產業鏈布局,進一步完善了動力電池產業鏈布局。“這有助于降低產業鏈成本,實現新能源產業鏈整體自主可控,同時協同發展儲能業務。”曾慶洪表示。
曾慶洪認為,廣東在發展新能源汽車上具有天然優勢,“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長、對科技水平要求高、資金需求量大、更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而廣東作為國內傳統制造業重地,尤其是汽車產業實力雄厚、汽車相關配套充足。”
當前,珠三角以廣州、惠州、佛山和深圳等城市為核心,不僅布局了埃安、蔚來、小鵬、比亞迪等汽車產業群,而且有億緯鋰能、新宙邦、星源材質等10多家新能源行業龍頭上市公司總部集聚。曾慶洪斷言,“廣東將逐漸成為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的集聚高地。”
明輝國際(03828)發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中期業績,收入約8.91億港元,同比增長49%;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約2810萬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4690萬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擬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據悉,集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約1.98億港元。因集團采取多項措施(包括加強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潤率產品的銷售),毛利率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個百分點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