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地方債數據全公開:償債利息首次破1萬億
作者: 陳益刊
最新的地方政府債務數據“出爐”,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備受關注。
財政部近日公布2022年12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債務余額情況,去年全年地方債數據正式對外公開。去年地方借了多少錢,還了多少債,還背負多少債務,一目了然。
根據財政部數據,去年全年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合計73676億元,這一借錢規模雖略低于上一年,但仍處于歷史高位。
自2015年新預算法實施以來,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成為地方對外借錢的唯一合法渠道。而為了對沖經濟下行,擴大政府有效投資補短板,近年來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快速攀升,疫情之后更是連續兩年(2021和2022年)超過7萬億元。
隨著近些年地方政府債券規模明顯增加,償債本金和利息規模也在攀升。
根據財政部數據,2022年全年地方政府債券到期償還本金和利息合計為38969億元,同比增長約8.4%。
由于到期本金地方可以借新還舊,而利息必須用財政資金償還,因此地方償債利息數據更受關注。財政部數據顯示,2022年地方政府債券支付利息首次突破1萬億元關口,達到11211億元。
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地方政府債務規模擴大同時也推升了償債壓力,而相比于本金,利息支出更為剛性。對于一些財力緊張的地方挑戰更大。不過總體來看目前風險可控,而且利率下降也降低了償債壓力。
近些年由于發債規模攀升,債務余額明顯增長,而受近些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長乏力影響,地方政府債務率(債務余額/綜合財力)快速攀升。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為350618億元,同比增長15%。
去年底地方政府債務余額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之內,這也意味著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安全可控。為了控制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中國對地方政府債務采取限額管理,設立了舉債“天花板”。而且在新增額度分配時,財政實力強、債務風險低的地方會獲得更多的額度,反之額度低。
去年受疫情沖擊、土地市場低迷等沖擊,地方財政收入出現明顯下滑,而去年地方政府債務余額保持快速增長。多家機構預計,去年地方政府債務率可能會突破120%警戒線。
債務率是衡量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一個指標,國際上通行的標準在100%到120%之間。中國人民大學財稅研究所發布了《中國各地區財政發展指數報告2022》顯示,2016年至2021年,各省份債務可持續指數呈下降趨勢,地方政府所面臨的債務風險不斷升高,債務可持續性不斷降低。
上述數據可以了解地方債輪廓,而掌握地方債發行、償債等細節,則需要觀察地方債細分數據。
地方政府債券按用途分為新增債券和再融資債券,前者用于公益性項目建設,而后者主要用于償還到期政府債券本金,屬于借新還舊。
財政部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全國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47566億元。這一規模創歷史新高,跟動用了近5000億元存量專項債額度直接相關。而這背后反映了去年為了穩經濟,政府加大了投資力度。為了穩經濟,盡快發揮債券資金效應,去年新增債券發行速度之快史無前例,基本在上半年完成發行。
財政部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全國發行再融資債券26110億元。這一規模相比上一年(約3.1萬億元)有明顯下降,這可能跟再融資債券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模減少有關。
再融資債券雖然不能將資金直接用于項目建設,只能用于償還部分到期地方政府債券本金或存量政府債務,但從近些年數據上可以看出目前地方償債主要依賴再融資債券,這極大緩解了地方償債壓力。
財政部數據顯示,2022年1~12月,地方政府債券到期償還本金27758億元,其中發行再融資債券償還本金23910億元、安排財政資金等償還本金3848億元。這意味著地方約86%償債本金來自借新還舊。
目前地方政府債券規模快速攀升,主要集中在不計入財政赤字的專項債。專項債券是當前穩增長的重要政策工具,近些年新增專項債規模快速攀升,從2015年的不足千億,已經攀升至去年超4萬億元。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約35萬億元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中,一般債務143896億元,專項債務206722億元。專項債余額首次突破20萬億元關口。
春節期間 市總工會邀1500余名一線職工免費看電影轉自:沈陽晚報
沈陽晚報訊(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呂佳)1月24日至27日(農歷大年初三至初六),沈陽市總工會面向醫務工作者、公安民警、環衛工人、勞模志愿服務團隊等一線職工,在沈陽市工人文化宮職工文化影城舉辦了“卯兔賀歲?喜迎新春”“天使白、守護藍、保障橘、志愿紅”專片專場免費觀影活動,放映15場電影,參加免費觀影活動職工達到1500余人。
這項活動旨在豐富職工節日文化生活,回饋廣大職工為沈陽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貢獻。活動內容還包括:春節期間,市級以上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可到職工文化影城免費領取3張電影票觀影;工會會員20元觀影;各基層工會單位30人以上,影票18元起;舉辦觀影票根幸運抽獎等系列活動等。
京城廟會年味兒濃 “消費提振年”紅火開局1月26日(正月初五),北京八大處公園熱鬧非凡,這里的春節廟會吸引了大量游客。老北京小吃廣場、“尋味北京年”年貨街人頭攢動,游客爭相品嘗各種風味美食。
曲藝演出也精彩紛呈,傳統相聲、魔術、變臉等匯聚成一場視聽盛宴。
“今年過年‘年味兒’回來了,在這里每個人都滿面春風。”游客李女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游客王先生對記者表示,“帶著妻子孩子來逛廟會,特別開心,感覺過年的氛圍更濃了,希望這樣的廟會一直辦下去。孩子通過品嘗傳統食物、賞傳統藝術、玩民間游戲,可以沉浸體驗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也是我們作為家長希望看到的。”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疫情防控政策優化以來,在促進消費回暖方面,各地因地制宜創造有利的消費環境,打造豐富的消費場景,有力促進消費恢復,提振消費者信心,助力經濟循環暢通。
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消費者更注重消費體驗。各類富有“年味兒”的廟會消費場景讓消費者沉浸其中,進而激發消費意愿。
兔年新春,北京市88項傳統廟會和游園活動有序恢復。其中,10個傳統形式廟會和2個“云廟會”線上線下同歡樂,76項游園活動在全市主要公園和重點景區迎接游客。
據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消息,春節假期,北京市屬公園共接待游客146.69萬人次,其中頤和園接待游客39.66萬、天壇公園接待游客29.97萬、北京動物園接待游客15.6萬,排在前三位。
廣西大學副校長、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園客流量顯著增加,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消費復蘇勢頭。新春消費總體上呈現出品質消費、綠色消費、理性消費的特點。
“各公園客流量明顯回升,假日效應凸顯,消費正逐步復蘇,呈現出商品和服務消費兩旺的特點,線下各類場景消費加快恢復,景區、餐飲、住宿、零售等服務業持續回暖,線上消費繼續保持旺盛勢頭,個性化多元化的品質消費日趨旺盛,居民消費信心大幅提升,呈現出久違的煙火氣息。”劉向東表示。
廟會的紅火也成為民眾出行、消費熱情攀升的一個縮影。
1月19日,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商務部圍繞“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營造消費氛圍,提振消費信心”及早謀劃,把全年定位為“消費提振年”。隨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措施持續發力,線下消費場景加快恢復,今年消費將呈現穩步發展態勢。
隨著居民出游需求逐步釋放,接下來還應出臺哪些舉措促消費?田利輝認為,我國需要推動國民經濟和居民收入增長,需要實現旅游供給的高質量發展,推出出入境游相關優化舉措,進而實現我國旅游消費的可持續增長。
明輝國際(03828)發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中期業績,收入約8.91億港元,同比增長49%;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約2810萬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4690萬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擬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據悉,集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約1.98億港元。因集團采取多項措施(包括加強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潤率產品的銷售),毛利率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個百分點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