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磅!國產mRNA疫苗要來了!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研發!國內布局新冠mRNA疫苗的企業已超10家
1月19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復諾健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研發的新冠mRNA疫苗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批件。
國內首款編碼奧密克戎變異株全長S蛋白的創新型新冠mRNA疫苗
據中國生物公眾號1月20日消息,對疫苗獲批臨床,國藥集團、中國生物首席科學家,中國生物副總裁張云濤表示,中生復諾健奧密克戎mRNA疫苗是國內首款編碼奧密克戎變異株全長S蛋白的創新型新冠mRNA疫苗,是中國生物繼滅活疫苗、重組疫苗技術路線后,在mRNA疫苗研發生產平臺取得了重要里程碑成果。同時,中國生物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mRNA疫苗的技術研發從立項開始就從各方面對標世界一流,我們將全力以赴,充分對接國藥集團和中國生物各項資源,加快該疫苗臨床試驗。
中生復諾健首席科學家賈為國教授介紹,此款疫苗采用新型抗原設計,進一步提高了誘導有效中和抗體的能力,在易感動物模型實驗中也顯示出其完全的攻毒保護作用。該疫苗對標全球領先工藝,其先進的mRNA-LNP封裝技術可以進一步保障疫苗的產能。
中生復諾健現已在上海南翔建成了從設計到生產的mRNA疫苗藥物中試研發平臺,及年產能20億劑的智能化mRNA疫苗生產車間,形成了可在短時間內針對突發傳染性疾病構建研發mRNA疫苗并迅速規模化生產的反應能力。
接下來,中生復諾健將積極、高效地推進奧密克戎株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的臨床試驗工作,采用隨機、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的形式,進行臨床研究,進一步評價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及保護效力。
國內布局新冠mRNA疫苗的企業超過10家
因為新冠疫情,mRNA疫苗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
1月9日,沃森生物(300142)在投資者平臺稱其mRNA疫苗(S蛋白嵌合體)目前IIIb期臨床已完成受試者入組,IIIa期臨床受試者入組也已基本完成,III期臨床試驗入組也將盡快完成;
在此不久前,康希諾生物發布公告,披露了其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CS-2034相關實驗數據;
云頂新耀也宣布其mRNA疫苗產業化基地正式投入運行并進行了成功的試生產,并計劃于2023年就針對奧密克戎的二價mRNA新冠候選疫苗EVER-COVID19-M1在中國啟動臨床試驗并擬于年底前提交緊急使用授權申請。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布局新冠mRNA疫苗的企業超過10家,除了上述企業外還有艾美疫苗、安科生物(300009)、瑞科生物等企業都有布局。
云頂新耀首席執行官羅永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現有數據看,mRNA疫苗相比于其他的滅活苗和重組苗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優勢,未來不僅是大流行期間的需求,而且是一個常態化的需求。
“mRNA疫苗保護率高且生產轉換快,對于快速變異的新冠病毒,mRNA疫苗換一個序列就可以更新,而其他技術領域疫苗則需要從頭開始。此外,mRNA疫苗對T細胞免疫能力的提升,以及免疫原性、抗體水平等,都具有一定的優勢。所以我們認為,市場對比較好的新冠疫苗具有常態化的需求。”羅永慶進一步指出。
談及新冠mRNA疫苗的市場前景,云頂新耀首席運營官張曉帆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海外很多國家在疫情進入常態化管理后,也出現重復感染,且毒株還在不斷進化,不斷有免疫逃逸的情況。在未來,中國應該會不斷優化免疫策略,新冠大概率會成為類似季節性流感的品種,針對高危人群,每年都需接種加強針才能保護重癥并減少死亡。因此,我們看好mRNA新冠疫苗市場的前景。”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生物公眾號、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崔晨 HX015)
機器人行業頂層規劃出爐 2025年機器人密度實現翻番 產業營收增速目標20% 概念股早盤全線上漲“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出爐。
1月19日晚間,工信部等十七部門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機器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聚焦10大應用重點領域,突破 100 種以上機器人創新應用技術及解決方案,推廣 200 個以上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創新應用模式和顯著應用成效的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打造一批“機器人+”應用標桿企業,建設一批應用體驗中心和試驗驗證中心。推動各行業、各地方結合行業發展階段和區域發展特色,開展“機器人+”應用創新實踐。搭建國際國內交流平臺,形成全面推進機器人應用的濃厚氛圍。
工業機器人產業規模快速增長
2021年以來我國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機器人最大的應用市場。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36.6萬臺,比上年增長68%;服務機器人產量921.4萬臺,比上年增長47%;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也在穩步增長。《“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可預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盡管2022年受疫情影響,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仍顯韌性。規模以上企業1-12月生產工業機器人44.31萬套,同比略降4.8%,主要由于上半年4月、5月疫情影響較大,同比降幅近10%,但在疫情得以控制后,需求出現明顯反彈,其他月份均有明顯增幅,其中9月、10月表現較好,同比增幅分別為15.1%、14.4%。
華安證券研報認為,部分領域機器替代趨勢明顯。以物流行業為例,物流崗位從業人員數量增長速度不及業務規模擴張速度,體現了物流行業人效的提升。物流行業具有大量可自動化的流程,隨著智能物流逐漸興起,自動化場景不斷滲透,物流行業人員效率有望進一步提高。目前機器人各細分賽道的領軍者有望帶領一眾友商形成行業標準和基本規范,并從中深度獲益,把握新興賽道龍頭系核心策略。
概念股早盤全線上漲
1月20日早盤,機器人概念股全線上漲,平均漲幅達到1.15%,愛仕達、科遠智慧早盤漲停,中大力德、機器人、海得控制、綠的諧波、邁赫股份漲幅居前,均超過4%。
愛仕達公告顯示,子公司錢江機器人是浙江省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本體企業,目前在多個細分應用領域實現突破,在相關領域積累了廣泛的客戶基礎和良好的市場信譽,已走在國內高品質工業機器人的前列。
科遠智慧在投資者問答平臺上表示,公司的機器人業務主要是作為智慧工廠整體解決方案中的一部分,例如堆取料、巡檢、設備清洗等應用場景。
數據寶統計,目前已有9只機器人概念股公布2022年度業績預告,以預計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限來看,均勝電子、香山股份、英威騰、軟控股份、賽象科技5股預計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其中均勝電子預計凈利潤翻倍。
均勝電子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2年度將實現扭虧為盈,歸母凈利潤預計為3.21億元至3.6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40.74億元至41.14億元。隨著新能源化與智能化的快速推進以及中國市場的強勁恢復,公司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約497億元,同比增長約9%,其中汽車電子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約153億元,同比增長約15%;汽車安全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約344億元,同比增長約6%。
資金流向上來看,早盤中大力德獲得主力資金凈流入在1億元以上,個股早盤上漲6.52%,本周以來累計上漲10.13%。公司表示,目前公司核心零部件減速器主要運用于工業機器人和工業自動化場景。
銀保監會:同意中冶集團財務有限公司解散1月20日消息,銀保監會今日發布批復,同意中冶集團財務有限公司解散。接此批復文件后,該公司應立即停止一切經營活動,將金融許可證繳回北京銀保監局,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辦理清算及注銷等手續。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計,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場將陷入供應過剩,同時下調需求前景,上調非OPEC供應預估。根據OPEC的最新月度報告,其將第三季度原油產量預測下調124萬桶/天,至2,827萬桶/天。這比OPEC 13個成員國7月的產量低了約57萬桶/天。OPEC位于維也納的研究部門將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預期下調72萬桶/天,同時上調非OPEC供應預期52萬桶/天。預計本季度原油消費均值為9993萬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