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以來股價漲逾40%,平安銀行零售業務的底部出現了嗎?
A股銀行上市公司2022年年報披露逐步揭開帷幕。北京時間1月16日,平安銀行(000001)發布其2022年度業績快報。
業績快報顯示,2022年,平安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798.95億元,同比增長6.2%;凈利潤455.16億元,同比增長25.3%。2022年末,該行資產總額53215.1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1%。
除平安銀行外,目前已有常熟銀行(601128)、無錫銀行(600908)、中信銀行(601998)、招商銀行(600036)等部分上市銀行披露業績預告。其中,常熟銀行和無錫銀行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幅超25%,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幅超11%。
盡管業績預喜,但銀行目前的估值依然處于洼地。券商預測,隨著疫情防控政策進一步優化,國內經濟開始呈現出復蘇跡象,優質銀行股迎來估值修復契機。
銀行股表現正逐步回暖。1月16日,Find同花順(300033)顯示,在42只銀行股中,41只飄紅。此外,銀行板塊近一年跌11.15%,但近一個季度小幅回暖,漲幅達9.13%。
平安銀行領跑銀行股。自2022年11月1日始,A股42只銀行股普遍出現上漲,且走勢出現明顯分化,其中,平安銀行實現逾40%的漲幅。
浙商證券(601878)銀行研究團隊在1月1日研報中指出,平安銀行是地產與零售反轉彈性最大的銀行。該機構分析師稱,疫情放開、地產化險、支持民營,平安銀行真實利潤增速和情緒修復彈性最大。
不良微升 零售業務利潤貢獻占全行一半
根據業績快報,2022年,平安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798.95億元,同比增長6.2%,凈利潤455.16億元,同比增長25.3%。
2022年末,平安銀行資產總額53215.1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1%,其中,發放貸款和墊款本金總額33291.6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7%;負債總額48,868.3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0%,其中,吸收存款本金余額33,126.8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8%。
在銀行業資產質量受到沖擊下,平安銀行的資產質量依然保持穩健,且通過加大計提的方式,風險抵補能力在持續提升。業績快報顯示,同期,該行不良貸款率1.05%,較上年末上升0.03個百分點;逾期60天以上貸款偏離度0.83,較上年末下降0.02;撥備覆蓋率290.28%,較上年末上升1.86個百分點,風險抵補能力保持較好水平。
平安銀行表示,2022年,該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深化全面數字化經營,重塑資產負債經營,強化金融風險防控,經營業績穩健增長。
截至目前,平安銀行各項業務正逐步恢復。
零售業務是平安銀行的重要增長動力,2022年年初以來,受國內疫情及宏觀經濟環境影響,居民就業、收入和消費及零售業務發展受到一定沖擊,該行去年上半年零售客群規模穩增,但業績承壓。
然而,憑借數字化經營能力,總體經營保持穩健。2022年上半年,零售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14.02億元,同比增長4.4%,在全行營業收入中占比為55.9%;零售業務凈利潤110.65億元,同比下降5.6%,在全行凈利潤中占比為50.1%。同時,該行持續推動降本增效,提升資源配置的精細化水平,零售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1.54個百分點。
浙商證券銀行研究團隊在1月1日研報中指出,資產質量的提升將驅動零售業務利潤增長。根據該機構測算,假設平安銀行消費金融不良生成率和信用成本均改善49bp,以2022年Q1-Q3數據測算,可貢獻平安銀行凈利潤40億,帶動凈利潤增速提高10.9pc至36.8%。
浙商證券認為,平安銀行是地產與零售反轉彈性最大的銀行:疫情放開、地產化險、支持民營,平安銀行真實利潤增速和情緒修復彈性最大。
平安銀行零售貸款增速有望迎來底部反轉,彈性強于其他銀行。截至2022上半年末,平安銀行零售貸款、非按揭零售貸款、消費金融貸款分別占比60.0%、51.2%、45.8%,分別居于上市銀行第一、第二、第一位。參考海外經驗,新加坡、日本后疫情時期零售貸款增速呈現回升態勢,平安銀行零售貸款增速有望迎來反轉。
2022年以來受疫情和地產影響,平安銀行的零售貸款增速從21A末的19%回落至22Q3末的9%,隨著需求修復,浙商證券銀行研究團隊預計未來有望回升至15%的增速中樞。
作為平安銀行的“第二增長曲線”,去年上半年,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不含代理個人貴金屬業務)36.89億元,同比下降17.0%。主要因為主動壓降非標類產品規模,以及證券市場波動,導致基金銷量下滑。
但財富管理業務新增長點或正形成。浙商證券稱,新銀保業務有望助力平安銀行追趕頭部的財富管理銀行,提振盈利能力。假設平安銀行零售非息收入/零售總資產達到招行水平,以2022年上半年數據測算,有望帶動 ROA、ROE提升19bp、3pc。
與此同時,在前期受疫情和資本市場影響之下,平安銀行私財業務未來成長性有望重塑。浙商證券認為,平安銀行提出新銀保的財富增長點,并且人手有序擴充,隨著展業場景修復與資本市場回暖,平安銀行財富管理成長性有望重塑。
風險逐步出清 股價升勢有望領先
自2022年11月以來,多重政策推動銀行股上行,銀行股表現逐步回暖。
同花順數據顯示,1月16日,42只銀行股中,22只飄紅;銀行板塊近一年跌11.15%,但近一個季度小幅回暖,漲幅達9.13%。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進一步優化,國內經濟開始呈現出復蘇跡象,優質銀行股迎來估值修復契機。券商預計,在本輪銀行股行情中,部分優質銀行潛在上漲空間有望超過50%。
平安銀行近期領漲銀行股。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月16日,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寧波銀行(002142)、興業銀行(601166)等股價漲幅超過20%,其中,平安銀行實現了40%以上的漲幅。
以平安銀行為代表的優質銀行股加速反彈,反映出資本市場對宏觀經濟走向復蘇的火熱預期。浙商證券分析師認為,隨著地產利好政策發布和疫情防控政策優化,零售和地產行業率先迎來復蘇,平安銀行則是地產和零售反轉彈性極大的銀行。
截至2022上半年末,平安銀行零售貸款、非按揭零售貸款、消費金融貸款占比分別居于上市銀行第一、第二、第一位。參考海外經驗,新加坡、日本后疫情時期零售貸款增速呈現回升態勢,平安銀行零售貸款增速有望迎來反轉。
平安銀行在房地產領域的風險已逐步緩解。此前,市場擔心平安銀行對公涉房占比高、風險壓力大,導致平安銀行估值持續承壓。但隨著各項地產刺激政策的陸續落地執行,以及地方保交樓措施的跟進,預計今年房地產市場風險將得到進一步緩解,對銀行地產業務不良風險或將形成利好。
浙商證券表示,平安銀行對公涉房風險敞口占比低,地產風險表現有望優于市場預期。
截至2022年Q3末,平安銀行承擔信用風險的涉房業務主要是對公房地產貸款余額2939.59億元,較上年末增加50.36億元。其中,風險較高的房地產開發貸1008.30億元,僅占本行發放貸款和墊款本金總額的3.1%,較上年末下降0.7個百分點,全部落實有效抵押。
“當前平安銀行估值處于歷史低位,后續修復空間仍然巨大。”該機構分析師稱,從分部估值的角度來看,對于平安銀行傳統業務和新型業務分別估值,分部估值結果為PB估值1.13倍。而截至1月5日收盤,平安銀行的PB僅0.79倍,較券商給出的估值仍有40%以上的空間。
整體看,對于銀行業來說,建立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政策動態調整機制對于推動地產需求端回暖具有積極意義,同時“保交樓”、“三支箭”等房地產政策的加速落地有助于化解房地產風險,利好銀行資產質量改善。
另一方面,伴隨“穩增長”、“促消費擴內需”等政策與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的深入推進,宏觀經濟預期向好,各市場主體活力將得到有效激發,行業景氣度有望提升,銀行業估值修復可期。
中泰證券認為,預計2023年政策放松的力度超預期,地產需求端的政策有望較為全面放開,同時穩經濟增長的政策會大力推出。多重政策向好,將推動銀行股上行。
“宏觀經濟(預期)向好、政策平穩寬松、銀行基本面向好是銀行行情的主要驅動因素。”財通證券(601108)銀行團隊分析師說,當前推動板塊驅動因素的四重底部疊加,分別是宏觀經濟預期“觸底”、政策底部信號已現、銀行基本面繼續保持穩健,銀行股估值在歷史低位。在此基礎上,銀行股行情啟動萬事俱備。
中國銀行(601988)研究院全球銀行業研究課題組在最新報告中表示,2023年,中國銀行業將進一步發揮夯實實體經濟恢復基礎的作用,保證自身盈利的穩健增長,持續改善資產質量。預計今年銀行凈利潤將回歸常態化增長模式,增速水平維持在6%左右,不良貸款率延續下行趨勢,資本充足率保持上升勢頭。
恒銘達下跌5.54% 2022年凈利潤暴增恒銘達出現異動,截至今日9時31分,股價下跌5.54%,成交66.82萬股,成交金額1381.53萬元,換手率為0.44%,公司發布的最新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2年實現凈利潤1.80億元~2.10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475.74%-571.70%。
業績變動原因:(一)報告期內,公司在技術、品質、服務等方面的能力進一步提升,產能逐步得到了釋放,公司的業務開拓取得突破性進展,營業收入實現了穩步增長;(二)報告期內,公司持續注重研發的投入,將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作為提升公司整體競爭力的核心所在,研發的不斷投入為公司產品具有競爭力和附加值提供了有力保障;(三)報告期內,得益于公司產品結構的不斷優化、工藝水平的不斷提升、內部精細化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等措施,公司管理效率及整體盈利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今日公布2022年業績預告公司中,截至發稿股價跌幅較大的有恒銘達、衛信康等,分別下跌5.54%、5.08%。
資金面上看,恒銘達近5日主力資金總體呈凈流入狀態,累計凈流入47.61萬元,其中,上一交易日主力資金全天凈流出150.75萬元。
融資融券數據顯示,該股最新(1月16日)兩融余額1.89億元,其中,融資余額為1.89億元,近5日融資余額合計減少164.43萬元,降幅為0.86%。
北向資金動態顯示,深股通最新持有該股7.53萬股,占流通股的比例為0.05%。
堅持“牛市論”!高盛重申:大宗商品料成2023年表現最佳資產類別財聯社上海1月17日訊(編輯 黃君芝)高盛大宗商品研究主管Jeff Currie周一表示,有鑒于宏觀經濟環境完美,而且幾乎所有關鍵原材料的庫存都極低,大宗商品2023年的前景是所有資產類別中最佳的。
他在一次演講中表示,盡管今年年初,受溫暖天氣沖擊和利率上升的影響,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回調。但隨著中國的需求開始反彈,供應方面的投資不足,這意味著今年整體上將是價格上漲的“金發姑娘”(Goldilocks)時期。
“對于大宗商品,看漲理由的組合再充足不過了。在你所關注的每一個市場,供應都明顯不足,無論是庫存處于臨界水平,還是產能枯竭。”他補充說。
Currie認為,這與2007年至2008年大宗商品價格創紀錄的飆升有相似之處。他說,唯一的例外是歐洲天然氣,那里的庫存看起來足以支撐今年的需求。
此外,高盛周日上調了鋁價預期,稱歐洲和中國需求上升可能導致供應短缺。Nicholas Snowdon和Aditi Rai等高盛分析師在給客戶的報告中稱,今年倫鋁均價可能為每噸3,125美元。這一價格明顯高于當前2,595美元的價格,也高于該行此前預測的2,563美元。
事實上,這也并非該行第一次強調“大宗牛”。高盛在去年年末曾表示,隨著中國重新開放和全球經濟在今年下半年復蘇,這一資產類別在2023年將為投資者帶來超過40%的回報。
此外,該行2020年末也曾預計,由于多年的投資不足導致供應無法跟上需求的步伐,大宗商品會出現持續多年的超級周期。
不過,油價在2023年的開局并不順利,原因是人們擔心美國可能出現衰退。交易員還在關注俄油制裁的影響。倫敦市場布倫特原油期貨接近每桶84美元。此外,盡管寒流來襲,但歐洲的天然氣價格周一仍跌至2021年9月以來最低。
Currie表示,隨著西方主要經濟體未來終結加息,這一切都可能會在今年晚些時候改變。
“有沒有人記得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間的油價走勢?美聯儲松開剎車,歐洲開始快速增長,油價漲了100美元。”他補充說。
明輝國際(03828)發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中期業績,收入約8.91億港元,同比增長49%;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約2810萬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4690萬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擬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據悉,集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約1.98億港元。因集團采取多項措施(包括加強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潤率產品的銷售),毛利率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個百分點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