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酒李渡擬赴港上市 沖擊港股白酒“第一股”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記者 鄭俊婷
多年未“添丁”的白酒上市隊伍有望迎來擴容。1月13日,珍酒李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珍酒李渡”)正式遞表港交所,向港股白酒“第一股”發起沖擊。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未來或許有越來越多的酒企選擇去港股上市。
第四大民營白酒集團擬赴港IPO
珍酒李渡是一家致力于以提供醬香型白酒產品為主的白酒公司。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方面的數據,按2021年收入計算,珍酒李渡是國內第四大民營白酒集團。
目前,珍酒李渡共經營4個主要白酒品牌,包括珍酒、李渡、湘窖及開口笑。其中,珍酒及李渡定位次高端及以上,分別是中國第五大醬香型白酒和第五大兼香型白酒。湘窖和開口笑屬于湖南區域型白酒品牌。
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珍酒經過這幾年的高速發展,已經成為珍酒李渡業績增長的主引擎。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珍酒李渡分別實現收入23.99億元、51.02億元和42.49億元,凈利潤為5.20億元、10.32億元和7.12億元。其中,珍酒分別實現收入13.46億元、34.88億元和27.64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56.1%、68.4%和65.0%。
雖然保持了較快的業績增速,但與A股已上市白酒公司整體超過70%的毛利率相比,珍酒李渡的毛利率偏低,2020年至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分別為52.2%、53.5%、55.2%。而為了推廣旗下白酒品牌,這一時期珍酒李渡的銷售及經銷開支伴隨營收規模的擴張而擴大,占營收比例從16.8%上升到23.1%。
股權結構方面,目前珍酒控股持有珍酒李渡81.28%的股份,Zest Holdings持股占比16.21%,大中華網訊持股占比2.51%。珍酒控股由珍酒李渡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吳向東全資擁有。
“吳向東縱橫白酒江湖20多年,此次打包上市的4個品牌只是他掌控的眾多白酒品牌中的一部分,也是其中比較優質的資產。”與吳向東相熟的白酒營銷專家肖竹青向記者表示。
赴港上市或成酒企新選擇
據記者了解,目前有意赴港上市的白酒企業遠非珍酒李渡一家。
2022年6月底,在金沙古酒建廠101周年慶典系列活動上,金沙古酒董事長李瑞杰透露了金沙古酒的港股上市計劃,并宣稱估值達500億元。
而據一位接近肆拾玖坊酒業的業內人士透露,肆拾玖坊酒業打算在3年后赴港上市。此外,2022年4月主動撤回A股上市申請的郎酒也被傳有意赴港上市,對此,郎酒并未作出回應。
截至目前,還未有白酒公司在港上市。
事實上,自2016年初金徽酒成功上市后,再未曾有一家白酒企業A股IPO獲批。除了直接上市之路不通,“借道”也不管用。如紅星股份,曾試圖搭上地方國資重組的便車,但終未能如愿注入大豪股份。
酒水行業研究者歐陽千里認為,對于白酒公司而言,港股并非是一個理想的選擇,而是當下上市的“捷徑”。伴隨著珍酒李渡的試水,或許會引發更多的酒類公司嘗試港股。方正證券食品飲料首席分析師劉暢則對酒企港股上市持觀望態度:“在目前的監管態勢下,港股成了酒企上市唯一的選擇,但畢竟還未有一家真正成功上市,仍需走一步看一步。”
頭部券商“逐鹿”股指期權做市業務 券商業績增長或開啟第二曲線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時隔3年,資本市場又將迎來一家股指期權做市商。近日,廣發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收到證監會批文,允許公司開展股指期權做市業務。上海證券報記者從廣發證券獲悉,后續該公司將根據中金所要求,完成股指期權做市商資格申請。
作為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股指期權的主要功能為價格發現、套期保值和風險管理等。由于保證金制度的存在,期權也是一種具有高杠桿特性的金融產品。做市商主要任務是對期權合約進行持續的雙邊報價,為市場提供流動性。
“做市業務對券商的綜合實力有較高要求,券商需通過充足的庫存標的滿足投資者交易需求。同時,做市商應有成熟、系統的分析能力,以提供準確的報價。此外,券商還需要有廣泛的客戶基礎。”廣發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陳福表示,做市制度的發展更利好頭部券商。
現階段,多家券商“逐鹿”股指期權做市業務。廣發證券是2019年后首家獲得股指期權業務批文的上市券商。2019年12月,國泰君安、華泰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海通證券、光大證券(維權)、國信證券、西部證券、招商證券等陸續獲得了批文。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券商的上市證券做市業務、國債期貨做市業務、商品期貨做市業務等模式不斷推進,做市業務或將成為券商業績增長的第二曲線。海通證券分析師孫婷測算,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券商做市資格的放開,預計10年內券商行業做市收入有望達到2500億元左右。
廣發證券權益及衍生品投資部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做市商對期權市場的平穩運行發揮關鍵作用。目前,全球期權市場做市商的成交量占比超過40%,大量期權交易都有做市商參與。引入經驗豐富的做市商能夠提升期權合約的流動性、防止市場出現異常波動、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等。
該負責人表示,與股指期貨相比,股指期權是一種更為精細的風險管理工具,能夠擴大對于實體產業的服務深度和廣度。“股指期權能夠有效度量和管理波動率等高階風險,提高量化中性、備兌交易、波動率交易等策略容量,同時提升資金使用效率,也有助于降低股票市場波動、改善投資者體驗。”
雷賽智能割員工韭菜?雷賽智能的員工持股計劃收到管理層的關注函,本期員工持股計劃的股份來源為公司回購專用證券賬戶的公司股票,受讓價格為26.9元/股,而1月12日公司股票收盤價格為22.69元/股。明明能以更低的價格在市場價買入,緣何非要高價受讓回購的股份,公司是不是在割員工的韭菜?
從道理上講,上市公司是不會割員工韭菜的,畢竟公司高管和公司員工低頭不見抬頭見,員工真要是不爽了,公司高管也會不好處理。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次員工持股計劃的購買者主要為中基層員工,所以證監會也提出了疑問,主要擔心兩點,一是是否為攤派,強制員工購買;二是是否有其他補償方案,或者是買股資金有所補貼,或者是還有其他隱藏協議。
但如果這些附加協議都不存在的話,員工為什么要認購高價的員工持股計劃,不僅價格高,還要鎖定,也不是自己想啥時候賣就能啥時候賣,員工何苦買這個員工持股計劃,直接去二級市場購買股票不香嗎?
所以,雷賽智能的員工持股計劃顯得很奇怪,其中充滿了種種的不可思議,定價很奇怪、員工的購買熱情很奇怪、參與認購的主體很奇怪,這么多奇怪的背后,會不會讓員工持股計劃變味?
該問的管理層都問了,就等待雷賽智能的回答。不過本欄預計,公司的答復一定是沒有強制、沒有補貼、沒有隱藏協議,雖然大家覺得疑點重重,但卻無法找到確鑿的證據,除非有內部人爆料。
再來看看這個回購之后的員工持股計劃對誰最有好處。公司回購時的平均股價為25.93元,賣給員工的價格為26.9元,這0.97元的差價應該如何入賬?如果沒有這個員工持股計劃,那么公司持有的回購股份在會計報表上應該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產,市價的虧損將會計入2022年度利潤,如果按照115萬股的回購股數計算,意味著2022年度報表利潤將會因此減少381.8萬元。
如果有了這個員工持股計劃,那么在2023年一季度則會出現約493.35萬元的投資收益,本欄并不清楚這近500萬元的利潤對于雷賽智能的一季報是否重要,但上市公司與員工斤斤計較并沒有什么好處,所謂無利不起早,對于報表利潤的影響,是本欄能夠看到的唯一對上市公司有所好處的地方。
但這依然無法解釋員工持股為什么非要高價購買,參與的員工就心甘情愿地掏出真金白銀高價買單?其中的原因或許只有天知地知了。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計,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場將陷入供應過剩,同時下調需求前景,上調非OPEC供應預估。根據OPEC的最新月度報告,其將第三季度原油產量預測下調124萬桶/天,至2,827萬桶/天。這比OPEC 13個成員國7月的產量低了約57萬桶/天。OPEC位于維也納的研究部門將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預期下調72萬桶/天,同時上調非OPEC供應預期52萬桶/天。預計本季度原油消費均值為9993萬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