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一鳴:鼓勵支持民企發展要全面排查和系統清理各類顯性和隱性壁壘
在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的第十九屆中國改革論壇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表示,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要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堅決破除所有制身份歧視,解決該放的領域沒有完全放開,核心領域和關鍵環節設置門檻、隱形障礙等問題,全面排查和系統清理各類顯性和隱性壁壘,不得額外設置對民營企業的準入條件,解決事實上一些領域存在的明放暗不放、虛放實不放的問題。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等方面,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加快清理與企業性質掛鉤的行業準入自治標準、產業補貼等規定和方法。
重慶隧道內兩摩托相撞起火 現場慘烈有騎手疑為網紅:網友嘆息自作孽1月5日晚,重慶江北區一隧道處兩輛摩托車高速行駛中發生對撞導致多人受傷。
警方、消防部門及醫護人員趕往現場處置。據現場目擊者稱,現場慘烈,摩托車撞擊后火勢很大。
現場情況慘烈,有網友認出,其中一騎手還是網紅。呼吁廣大網友: 騎車遵守交通規則,不超速行駛,生命無價。
還有網友表示,最怕炸馬路的,也最怕騎摩托超速的,真的不長記性!唉,生命無價啊!不管你是不是網紅,現在這事情一出,也成反面網紅了。之前那個小魚愛吃魚才過去沒多久的教訓,這么快就忘記了嗎?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華安基金翁啟森:從全球市場看AH股,新型舉國體制下“發展與安全”并重“當前權益市場性價比較高,基于國內較大力度的刺激政策及消費行業回暖托底,預計2023年全A(非金融)公司盈利增速將小幅回暖,市場信心將逐步恢復。“在華安基金2023年投資策略會上,華安基金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翁啟森從全球及國內宏觀經濟、政策角度,對AH市場及行業配置進行了分析和展望。
翁啟森指出,2023年經濟與市場都有望逐步回暖,在新型舉國體制下,行業配置需要考量“發展與安全”并重的模式,發展-后疫情和穩增長、安全-大安全和永續增長ESG,這四大方向值得重點關注。
宏觀環境:
美國加息周期走向尾聲 國內政策加碼推動經濟恢復
翁啟森指出,2022年市場整體主旋律是“通脹與貨幣緊縮”,能源、農產品一枝獨秀,美元與商品出口國貨幣強勢,而權益類資產的跌幅則相對較大。直到11月美聯儲議息會議以來,預期加息的速度開始減緩,市場的通脹與緊縮壓力也逐步放緩,市場表現開始呈現反轉之勢。
從全球視角來看,地緣政治博弈格局逐步形成,安全與發展并重。一方面,全球各國依然追求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安全的重要性在不斷上升。受去年俄烏地緣政治的影響,中美兩國都試圖增加伙伴國家,擴寬“朋友圈”:美國與歐盟建立了“美歐貿易技術委員會TTC”,在亞太推行“印太經濟框架IPEF”,以探討未來更多的合作模式;中國通過“上合組織SCO ”加強與亞歐國家聯系、通過“全面經濟伙伴關系 RCEP ”加強與東南亞國家聯系、通過“中阿峰會”促進與阿拉伯國家聯系。這都表明全球地緣博弈已不斷成形,在逆全球化逐步演進中,未來全球供應鏈雙軌化跡象也開始顯現。
當前,美國通脹有望迎來拐點,加息進程走向尾聲。其中,商品通脹已經出現下行,服務業通脹也不再上行,加之美國房價與新房租金價格已經開始回落,預計2023年CPI房租分項將逐步回落,并帶動通脹回落。雖然12月美聯儲議息會議將23年加息終點預期推高,但市場反應并不認同,這隱含了市場對美國經濟放緩、通脹下行的預期。總體來看,美國加息進程有望走向尾聲,美國經濟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出現輕微的衰退。
國內經濟方面,外需轉弱致使經濟增長有賴于內需支持,疫情防控與房地產政策的優化,推動經濟盡快恢復。在全球整體經濟都處于下調的情況下,預計國內出口將形成明顯的拖累項,經濟增長更加依賴于內需的支持。與此同時,近期各項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有望推動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推動經濟增長。例如,防疫政策的持續優化,推動了各大中型城市的市內交通、快遞需求較快回升。預計在消費增速恢復,制造業、基建投資維持增長之下,2023年國內經濟將保持一定的增幅。
市場展望:
權益市場性價比較高,看好2023年的AH市場
基于國內較大力度的刺激政策及消費行業回暖托底,華安基金預計今年全A(非金融)公司盈利增速將小幅回暖,市場信心將逐步恢復。翁啟森預計,今年上半年是盈利增速筑底的階段。從過去的庫存周期與盈利周期的角度來看,一般庫存周期在下行4-6個季度后開始觸底回升,而盈利周期在下行7-10個季度后觸底。整體來看,工業企業庫存、企業盈利均有望在今年上半年筑底。無風險利率方面,由于疫情防控措施優化、房地產融資改善,經濟有望逐步恢復。從歷史的角度看,當前權益市場的風險溢價依維持在相對的高分位,值得逐步布局。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以及國內多項政策與內需的刺激,整體經濟與市場信心將逐步回穩。
同時,翁啟森表示,看好2023年的港股市場。第一,從歷史走勢來看,港股估值與美元指數負相關,而美元指數受美聯儲貨幣政策影響較大。當前美國加息預期放緩,美元指數有望回落,這對港股估值的壓制有望緩解。第二,從基本面來看,2023年港股市場企業盈利也跟隨A股逐步修復。基于整體宏觀經濟的逐步回暖,預計大部分港股行業在2023年的盈利增速預期都將轉正,醫療、消費、通信等行業將增速明顯。第三,當前香港市場估值水平較低,大部分港股行業,比如銀行、能源、金融、消費品等,估值均低于歷史均值,幾乎所有的價值股均處于歷史最低位,大部分行業還處于修復階段。整體來看,當前港股性價比依然相對較高,在外資回流對流動性改善的刺激下具有較大的投資吸引力。
行業配置:
新型舉國體制下,“發展與安全”并重
翁啟森認為,在新型舉國體制及逆全球化進程下,行業配置需要考量“發展與安全”并重的模式,發展-后疫情和穩增長,安全-大安全和永續增長ESG,這四大方向或將在資產配置時值得重點關注。
發展是安全的基礎,防疫與房地產政策優化有助于推動經濟企穩。從“后疫情”方面,第一,大眾消費板塊有望回暖。根據海外經驗,疫情恢復到正常消費需求后,大眾消費將成為發展主軸。第二,醫藥醫療包括疫苗、口服藥、醫療器械等需求有望增加。在后疫情時代,醫藥醫療未來的基礎建設將是重中之重,因此醫藥布局存在很大空間。第三,出行產業鏈的龍頭企業有望在行業集中度提升中受益。過去因受疫情影響,航空、酒店業受創嚴重,未來這兩個行業的龍頭企業市占率都會得到優化。
在“穩增長”方面,保交樓專項資金落地、房企融資改善有望推動優質建材公司估值修復。近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到,2023年要穩住房地產行業發展。房地產依然是中國核心支柱產業之一,未來房地產及整體鏈條中的優質公司的估值將進一步修復,而目前這些行業估值都處于歷史較低水平。
安全為發展提供保障,經濟企穩也推動了安全相關產業的發展。“大安全”方面,信息安全、半導體、國防軍工、能源安全等細分領域存在巨大發展空間。近幾年,國內進一步推動信息化發展,信息安全、數據要素方面將存在巨大空間。此外,全球半導體周期有望在2023年中逐步見底,國內在半導體內需上存在很大的國產化空間,尤其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依然是半導體未來成長的主要領域。另外在庫存周期與國內資本開支的推動下,被動元器件、軍工IC等領域也有相對應的發展機會。
“永續增長ESG”方面,永續經營優勢逐步顯現,或推動央國企估值回歸合理水平。易主席在金融街論壇提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中強調,要理順央國企的估值邏輯。目前央國企的估值相對外企及民企處于較弱勢的估值體系,但以目前永續增長的條件來看,央國企具有相對應的穩定增長優勢。所以在價值投資的考量下,央國企的估值回歸是遲早的事。因此,永續增長ESG的央國企發展主軸值得關注。
風險提示:
本報告所載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僅為提供參考之目的,并不構成對買入或賣出此報告中所提及的任何證券的建議。本報告并非基金宣傳推介資料,亦不構成任何法律文件。本報告非為對相關證券或市場的完整表述或概括,有關數據僅供參考,本公司不對其中的任何錯漏和疏忽承擔法律責任。投資者購買本公司旗下的產品時,應認真閱讀相關法律文件。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2月2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廣東20例,北京9例,廣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蘇1例,重慶1例,甘肅1例),含7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廣東3例,四川2例,江蘇1例,廣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內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頭市1例、巴彥淖爾市1例;江蘇11例,其中蘇州市10例、無錫市1例;遼寧7例,均在葫蘆島市;廣東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晉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3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龍江2例,均在雞西市),含5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云南3例,內蒙古1例,江蘇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39人,重癥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883例(其中重癥病例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1347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無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724例(其中重癥病例10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785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58245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