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人免费视频在线_韩国毛片在线观看_国产在线视频网_国产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推廣 熱搜: 倉儲籠,  干粉  GLW330/7.5/S往復式給料機  鑄鐵T型槽平臺  模具設計  BQG150/0.2氣動隔膜泵  BQG140/0.3氣動隔膜泵  錳鋼  臺面  美白 

給大家分享一下微信雀神麻將輔助掛下載—太坑人了,我來教你韓劇女人心

   日期:2023-10-31     瀏覽:32    評論:0    
核心提示:給大家分享一下微信雀神麻將輔助掛下載—太坑人了,我來教你 1月22日消息,來自外媒消息,美國券商Cowen & Company的看穿師蒂莫西·阿庫里(Timothy Arcuri)相信新一代iPh
給大家分享一下微信雀神麻將輔助掛下載—太坑人了,我來教你 1月22日消息,來自外媒消息,美國券商Cowen & Company的看穿師蒂莫西·阿庫里(Timothy Arcuri)相信新一代iPhone將引爆蘋果股票上漲,阿庫里周一將蘋果股票目標價上調至155美元,原因是蘋果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布iPhone 8。首先聲明:在我們公司購買的任何黑軟件幫助器,裝后達不到客戶們的要求或是安裝不了的情況下,24小時內都可以聯系我們客服全額退款,做生意講究的是誠信!!

現貨黃金日內漲幅達1%

  現貨黃金日內漲幅達1.00%,短線走高近6美元,現報1856.93美元/盎司。

一同回顧!2022年中國保險十大新聞

  來源:金融時報

  新年伊始,本報評選出“2022年中國保險十大新聞”,并邀請專家進行點評。

  01

  助力養老第三支柱建設

  保險業養老產品供給能力提升

  【事 件】

  2022年2月,國務院發布《“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其中36處提及“保險”,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的保險業助推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工作任務。

  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養老保障需求,2022年,保險業養老產品供給能力大幅提升,積極助力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建設。政策層面,2022年2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擴大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范圍的通知》,將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區域擴大到全國范圍,同時允許養老保險公司參與試點;11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保險公司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6家保險公司的7款專屬養老保險產品成為首批上線的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12月,銀保監會明確自2023年1月1日起,4家養老保險公司在10個省(市)開展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

  另外,2022年11月,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商業保險研究分會正式成立,旨在為我國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點 評】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緒瑾

  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解決養老難題是一項重大國家戰略問題。不同國家有不同特點,我國人口老齡化基本特點為:一是養老規模大、比率高。2021年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20056萬人,占總人口的14.2%;二是速度快。老年人口占比從2000年的6.96%上升至2021年的14.2%僅經歷了21年;三是商業養老保險相對滯后,第三支柱在養老保險中占比不到1%;四是未富先老,基本養老保障雖逐步理順,但差距較大。因此,解決養老保障問題是一個緊迫且綜合的戰略性問題。

  我國政府多次提出構建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構建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個人養老金和商業養老保險的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尤其是2022年以來,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得到高度重視,國務院發布《“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到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等內容,明確了保險業助推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要求、目標和任務。

  為進一步滿足人民養老保障需求,2022年,銀保監會先后發布《關于擴大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范圍的通知》《關于保險公司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從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全國推廣到7款專屬養老保險產品試點,這些政策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供給,完善了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的第三支柱,進而有效地豐富了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減輕了基本養老的壓力,提升了人民的養老保險水平。

  事實上,黨和政府一直重視包括養老保險在內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強調社會保障體系在人民生活安全和社會運行中的重要作用,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2022年11月,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商業保險研究分會的成立適逢其時,旨在為我國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為有效構架第三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提供理論支持,從而推動我國商業保險的穩健發展。我國已從大國保險邁入保險大國,構筑社會保障體系第三層次的發展,將更有效促進我國從保險大國跨入保險強國。

  02

  應對災害事故發揮重建作用

  保險業完善災害事故制度建設

  【事 件】

  2022年,保險業在“3.21”東航MU5735航空飛行器事故、四川雅安地震、瀘定6.8級地震等重大災害事故的恢復重建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保險專業優勢進一步發揮。2022年2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提出強化保險等市場機制在風險防范、損失補償、恢復重建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風險分擔機制,大力發展巨災保險;鼓勵企業投保安全生產責任保險,豐富應急救援人員人身安全保險品種。

  保險業應對重大災害事故的制度短板不斷補齊。2022年11月,銀保監會印發《財產保險災害事故分級處置辦法》,將財產保險災害事故按照事件性質、損失程度和影響范圍等因素劃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3個等級,對應Ⅰ級、Ⅱ級、Ⅲ級響應,分別由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統籌啟動響應、開展應對處置并適時終止響應,同時,明確各級災害事故的統籌應對主體和工作措施。

  【點 評】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院長助理王國軍

  除了保險深度、保險密度等通用的、明確的量化保險業發展水平的指標外,評價一個國家和地區保險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尺之一是保險業應對重大災害事故的能力。這種能力既體現在重大災害事故中保險業賠款在總損失中的占比,也體現在重大災害事故發生后保險業應急參與救災的效果和積極性,更體現在保險在重大災害事故預防中所發揮作用的大小。

  無論是對個人家庭,還是對企業而言,保險的價值從來不是保障小額的損失。以不影響家庭和企業財務穩定的保費支出把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以應對較大損失對財務的意外沖擊,是保險的價值之所在。而對政府而言,保險的補償功能更是可以忽略不計。因為不論是投保人把保費交給保險公司,還是保險公司向被保險人支付保險金,損失并沒有減少,不過是財富的內部轉移。在宏觀層面上,保險的價值更多地體現在保險機制在防災、救災中所能發揮的作用。

  實踐證明,保險業可以在應對重大災害事故中發揮更大作用,但需按照國務院《“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的要求進行落實——強化保險等市場機制在風險防范、損失補償、恢復重建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銀保監會印發的《財產保險災害事故分級處置辦法》是保險監管部門持續推動完善財產保險災害事故處置工作機制,提升財險業災害事故處置質效的一份重要文件,特別是在財產保險災害事故等級劃分及處置措施、預防及宣傳、支持及保障方面做出了許多系統的創新性規定。比如,按照事件性質、損失程度和影響范圍等因素,將財產保險災害事故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3個等級,對應啟動Ⅰ級、Ⅱ級、Ⅲ級響應,分別由銀保監會、銀保監局及銀保監分局啟動相應級別的組織領導和應對處置措施的規定,將單一災害事件的處置和預防行為變成一個有具體的規則約束和激勵的行為,將單一保險公司的災害處置行動變成由各地保險監管部門統籌各公司緊密協調配合的統一行動。

  可以說,2022年,我國保險業應對重大災害事故的制度建設邁出了重要一步,社會對保險業價值的重估又加上了一顆有分量的砝碼。

  03

  多措并舉助企紓困

  保險業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事 件】

  面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帶來的挑戰,2022年,保險業進一步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豐富產品供給、提高保障覆蓋面,多措并舉助企紓困,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

  2022年,保險業正式實施《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服務實體經濟取得積極成效。截至二季度末,為科技領域多提供風險保障21億元;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實現保費約22億元;節約最低資本約27億元,可支持保險公司為“三農”多提供風險保障約4200億元;可支持保險公司為我國出口和海外投資多提供風險保障約2400億元。

  政策方面,2022年4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金融支持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通知》,鼓勵保險公司針對貨車司機、快遞員等特殊崗位工作人群特點,開發意外傷害保險等產品;積極發展貨物運輸保險、道路貨物運輸承運人責任保險等財險業務。6月,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受疫情影響困難行業企業等金融服務的通知》,要求保險機構增加保險產品供給、提高保險覆蓋面、做好外貿金融服務、鼓勵延期收取保費。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兩次倡議全行業行動起來,確保有關金融紓困政策落地。

  【點 評】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鄭偉

  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是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

  保險服務實體經濟的可行路徑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對供給側三大產業的風險保障來促進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筑業和服務業的生產,促進實體經濟增長。第二,通過對需求側居民和企業的風險保障來促進消費、投資和出口,促進實體經濟增長。第三,通過責任保險等參與社會管理,促進有質量的實體經濟增長。第四,通過提供長期資金和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增長。

  2022年,針對經濟運行的堵點,保險業多措并舉助企紓困,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其一,針對疫情特殊形勢,加大力度支持小微企業、貨運物流和困難行業企業發展。其二,支持新型城鎮化,服務全面鄉村振興。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關于2022年銀行業保險業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其三,支持公路交通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制造強國和交通強國建設。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支持公路交通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推動金融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從多領域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與此同時,銀保監會還通過2022年1月新實施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從償付能力角度引導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規則Ⅱ允許按90%的比例計量專業科技保險公司的保險風險最低資本、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的長壽風險最低資本、農險業務的保險風險最低資本、政策性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和海外投資保險的保險風險最低資本,允許按90%的比例計量保險公司投資的綠色債券最低資本。這些政策可以讓相關保險公司釋放更多資本,用以支持科技保險、養老保險、農業保險、出口信用保險和海外投資保險發展,并支持保險公司投資綠色債券,由此促進保險業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04

  農險保費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

  全面推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事 件】

  截至2022年9月末,我國農業保險保費規模達1059億元,同比增長26.7%,保費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繼續保持全球第一。目前,我國農業保險已實現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13個糧食主產省份826個產糧大縣全覆蓋。

  為進一步發揮農業保險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2022年4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2022年銀行業保險業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增強保險服務鄉村振興功能作用。

  為進一步規范農業保險承保理賠管理,2022年2月,銀保監會發布《農業保險承保理賠管理辦法》,更加突出以服務“三農”為中心,新增森林保險作為調整對象,進一步明確投保信息內容和要求等,結合近年來農業保險最新發展趨勢,增加線上化、科技賦能、信息安全等有關條款。

  【點 評】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院長助理王國軍

  近年來,我國農業保險發展步伐穩健,制度創新、行業規范與市場發展穩步向前。2022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前三季度,農業保險實現保費收入1009億元,同比增長26.7%,為1.52億戶次農戶提供保障4.28萬億元。農業保險市場業務規模持續增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科技化程度逐漸加深,創新險種的試點工作成績斐然。特別是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13個糧食主產省份826個產糧大縣全覆蓋,為農業保險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監管部門、農業部門和財政部門一以貫之的政策推動,這些成就也說明,在新冠肺炎疫情膠著的三年,有一群人在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地做好了本職工作。

  農業保險制度建設是農業保險健康發展的保證。2022年,銀保監會發布了《農業保險承保理賠管理辦法》,從承保管理的投保、承保、核保、收費出單;到理賠管理的報案、查勘定損、立案、理賠公示、核賠、賠款支付;再到協辦業務管理和內控管理,對種植業保險和養殖業保險業務做出全流程的規定。與此同時,保險行業協會也及時發布了育肥豬養殖保險行業示范條款、能繁母豬養殖保險行業示范條款和森林保險行業示范條款等。農業保險的制度建設突出以服務“三農”為中心,以科技賦能提升效率,推進了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的進程。

  實踐證明,若干年來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來自三方面,一是財政補貼,二是制度優化,三是科技賦能。為進一步推動農業保險更好地服務我國“三農”事業,在中央和地方財政繼續加大對農業保險支持力度和廣度的基礎上,還要不斷推動農業保險市場法制化進程,加強監督管理,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嚴格規范地方政府特別是縣級政府參與農業保險的行為,杜絕強迫投保、干預定價、截留、挪用中央和省市撥付的保費補貼資金等行為,同時,進一步通過制度創新和科技手段為農業保險賦能,全方位推動我國農業保險的高質量發展。

  05

  監管部門規范人身險產品信息披露

  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事 件】

  2022年,銀保監會在1月、11月兩次通報了人身險產品典型問題。人身險產品設計存在保險責任范圍不合理、現金價值計算不合理的問題,產品條款表述存在不嚴謹、不合理的問題,產品費率方面存在厘定不合理、缺乏定價基礎的問題。

  2022年2月,銀保監會人身險部發布了《人身保險產品“負面清單”(2022版)》,涉及產品條款、產品責任設計、產品費率厘定及精算假設、產品報送管理四項內容。

  為切實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權益,2022年11月,銀保監會發布《人身保險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明確了保險公司為產品信息披露的主體,保險公司保險銷售人員、保險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應當正確使用產品信息披露材料;明確了保險產品在售前、售中、售后全過程的信息披露內容。

  【點 評】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緒瑾

  保險產品信息披露是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的一個重要方面,人身險產品信息披露則是經營人身險產品的保險公司信息披露保險的重要內容。規范人身險產品信息披露行為,不僅促進保險公司合規經營、穩定人身險市場,更涉及到減少銷售誤導和保險糾紛、提高消費透明度,切實保護的合法權益。

  我國自1982年恢復人身險業務以來,人身險保費收入得到了快速發展,從1980年的0.16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33635.88億元。在人身險業務發展過程中,保險立法和監管規章不斷規范。從大方面而言,1995年頒布保險法,2010年實施并于2018年修訂《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其后監管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進一步細化,《人身保險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則是規范人身險產品信息披露的一項重要規章。

  2022年11月,銀保監會發布《人身保險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是人身險產品信息披露監管規范的一個標志性文件。文件共6章31條,一是明確了其目的、披露范圍和原則;二是明確了保險公司為產品信息披露主體,保險公司保險銷售人員、保險中介機構及從業人員應正確使用產品信息披露材料,信息披露對象包括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及社會公眾,并規定了披露渠道;三是明確了保險產品在售前、售中、售后全過程的信息披露內容以及服務特殊人群的信息披露要求;四是明確了保險公司應完善內部產品信息披露管理機制等披露管理;五是明確了產品信息披露主體的法律責任。而在實務中,保險產品費率表和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險產品現金價值全表首次作為產品信息披露材料主動公開,這也促進了保險經營的規范。

  如同整個保險業務發展,我國人身險業務發展正處于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進一步規范人身險產品信息披露行為,將通過保護保險消費者利益提升整體國民保險意識,提升保險業的公信力和國際競爭力,促進人身險業務規范、穩健地實現高質量發展,有效發揮人身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第三層次功能,為社會經濟更好服務。

  06

  綠色保險定義首獲明確

   綠色金融政策體系持續完善

  【事?件】

  2022年,保險業綠色金融政策體系持續構建,引導保險機構發展綠色金融,加大對綠色發展的支持。

  6月,銀保監會印發《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要求銀行保險機構從戰略高度推進綠色金融,加大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支持,防范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提升自身的環境、社會和治理表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11月,銀保監會印發《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首次明確了綠色保險的定義,是指保險業在環境資源保護與社會治理、綠色產業運行和綠色生活消費等方面提供風險保障和資金支持等經濟行為的統稱。

  【點 評】?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

  生態文明建設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走綠色發展道路是新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作為市場主體管理風險的重要方法和國家治理經濟社會的重要工具,保險在綠色發展中能發揮重要作用。

  綠色發展要求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綠水青山”。對此,在承保活動中,保險機構可分析和承擔客戶的環境風險,進行風險“減量”管理以及改善政府對生態脆弱群體的幫扶效率;在投資活動中,可基于項目的環境友好程度而增減投資。綠色發展要求有效節能降碳,應對氣候變化。保險可以承保各類綠色技術研發和使用中的風險,并加大對清潔低碳能源建設等可持續發展項目的投資,特別是提供中長期資金。在“雙碳”目標提出后,保險機構將加強考慮“碳”因子,保險的激勵和約束作用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2022年6月印發的《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具有系統性和引領性,對綠色保險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其一,提出了公司治理的一系列要求。促進保險機構明確董事會或理事會、高管、專門委員會、綠色金融工作負責人等的職責,推動綠色發展理念落到實處,并成為保險機構完善公司治理的現實參照。其二,將綠色相關風險融入到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下。通過定量或定性指標對保險機構進行風險提示,既促進綠色發展成為保險機構的內生選項,也促進保險機構審慎經營和行穩致遠。其三,重視市場機制,強化了信息披露原則,提出了多項倡議做法。對標國際前沿實踐,讓保險機構結合自身的稟賦、能力和價值追求,自發地走綠色發展道路。其四,從環境因素(E)出發,關注了社會因素(S),進一步延伸到治理因素(G),即采納了ESG理念和體系。雖然“G”甚至“S”超出了“綠色”的本義,但是,采納ESG理念能助力保險機構和保險業進行國際交流和跨界合作。

  2022年11月發布的《綠色保險業務統計制度的通知》從綠色發展目標出發,對綠色保險做出了定義,明確了綠色保險活動的范圍,構筑了綠色保險各項整體性工作的基礎,促進綠色理念深入到各級各領域的保險從業者。傳統上,除環境風險之外,“綠色”并不是影響投保主體各類風險的重要因子,也不是全球保險機構承保時采集和分析的重要信息。因此,《通知》探索建立的統計體系,既讓中國保險業的綠色實踐建立在詳實的數據資料的基礎上,也是對全球綠色保險活動的重要貢獻。

  07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規定》實施

   引導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規范化運作

  【事 件】

  2022年8月,銀保監會發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規定》,并于9月1日正式實施。

  《規定》共計7章、85條,在篇章結構和條款內容方面進行了大幅修訂,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新增公司治理專門章節,提升保險資管公司經營運作獨立性,全面強化公司治理監管的制度約束。二是將風險管理作為專門章節,著力增強保險資管公司風險管理能力,切實維護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安全。三是優化股權結構設計要求,對保險資管公司的境內外保險公司股東一視同仁,取消外資持股比例上限。四是優化經營原則及相關要求,增加了受托管理各類資金的基本原則,明確要求建立托管機制,完善資產獨立性和禁止債務抵消表述,嚴禁開展通道業務。五是增補監管手段和違規約束,進一步提升機構監管質效。

  【點 評】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負責人朱俊生

  隨著經濟發展及居民財富不斷積累,我國資產管理市場發展迅速,2021年末資管市場規模約為135萬億元。2022年1月1日,《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施行,資管行業在統一規范、協調監管下呈現市場化、專業化競爭發展態勢。為了推動保險資管融入大資管市場,2022年,銀保監會修訂發布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規定》,為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市場化運作和差異化發展提供了指引,有利于引導和促進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規范化運作和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的保值增值需求,為資本市場平穩健康運行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更多穩健型的機構投資者。

  與“原規定”相比,《規定》至少在以下六個方面出現積極的變化:一是將保險資管公司的定位由“受托管理保險等資金”的金融機構擴展到接受合格投資者委托、發行保險資管產品以及其它允許的業務,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納入大資管市場。二是新增公司治理章節,提升保險資管公司獨立性的同時強化監管制度約束,建立獨立面向資管大市場的治理基礎。三是將風險管理作為專門章節,對風險管理體系、內控合規體系、審計監督體系提出系統化要求,重視保險資管公司風控能力。四是優化了對股權結構設計及機構設置的要求,落實開放和市場化原則。五是優化經營原則及相關要求,為保險資管在更廣的賽道上設立“紅綠燈”。六是增補監管手段和違規約束,更大的獨立性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

  《規定》為保險資管發展帶來新機遇。全球領先的保險資管機構的第三方資產管理規模占比往往較高,如安聯資管的第三方資管規模超過70%。截至2021年末,我國3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19.89萬億元,從資金來源來看,管理保險資金規模為17.73萬億元,占管理資金總規模的比重達84%;管理業外資金規模為3.38萬億元,占比16%。相較于國外成熟資管機構,我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第三方資管業務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規定》消除了部分行業壁壘,有利于保險資管公司發揮管理長期資金優勢,參與大資管市場競爭,抓住發展的新機遇;有助于推動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提升核心競爭力,開展第三方資管業務,推動保險資管行業高質量發展。

  08

  建立分級銷售規則

   保險銷售規范工作持續推進

  【事 件】

  2022年9月,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2022年第5期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注意防范保險銷售誤導行為。

  作為保險消費者投訴最為集中的領域,2022年,保險銷售行為規范工作持續推進。7月,銀保監會就《保險銷售行為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其中包含保險銷售前、銷售中、銷售后行為管理以及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需要承擔的公眾教育和信息安全保護義務等。11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保險銷售從業人員銷售能力資質分級體系建設規劃》,提出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建立與銷售能力資質對應的分級銷售授權規則。根據保險產品的復雜程度,將銷售能力資質由低到高劃分為四個等級,第一、二、三等級僅為保險產品銷售能力資質,第四等級為保險產品及相關非保險金融產品銷售能力資質,全面提升銷售人員專業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

  【點 評】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

  對于普通商品來說,銷售是一個“驚險的跳躍”過程,而對于保險產品而言,銷售通常是服務的開始,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后續服務的方式和效果。保險存在于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面對著多樣化的風險和復雜的消費者,因此,保險銷售主體的產業組織形式需要適應這種多元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快,保險銷售的要素供給和市場需求均經過幾輪變化,使得在舊問題持續減少的同時,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這些因素決定了保險銷售是一門“學問”,也決定了保險需要市場行為監管,而要做到公正、有效和全面的監管并不容易。

  近年來,消費者權益保護已成為保險監管部門的一個優先目標,而規范銷售算得上是優先中的優先了。2022年7月發布的《保險銷售行為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是一部較為全面、具有統籌性的規章。其一,規范的主體包含保險公司、幾類保險中介機構和各類銷售人員,所以是從“行為”出發,涵蓋全面。其二,以保險銷售流程為線,對售前、售中、售后行為分別做出規定。前、中、后關注的要點各不相同,廣泛納入了既有監管制度中的多個“辦法”“通知”中的相關要求。關注銷售的前和后,反映出將管理責任前置,改良滋生風險的土壤以及要花力氣做好保險服務特別是長期險服務的“善始善終”。其三,明確了要建立保險產品分級、銷售人員分級以及二者匹配的制度。其中,對于銷售人員分級的標準關注專業知識、銷售技能、誠信行為等,淡化了對學歷和從業人員的要求。結合不斷建設的保險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制度、保險銷售人員失信懲戒制度等,形成制度合力,以提升銷售服務的質量和消費者的滿意度。其四,制定了違規責任追究的內容,確保要求能落到實處。

  基于《辦法》,分領域的實施細則陸續出臺。例如,2022年11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了《保險銷售從業人員銷售能力資質分級體系建設規劃》,要建立起與銷售能力資質對應的分級銷售授權規則,推動保險銷售隊伍的專業化。此規劃吸收全行業意見,廣泛凝聚共識,并在全行業一同執行,是保險行業自律的重要體現。

  《辦法》引起的市場反響很大,正在廣泛征求意見。希望《辦法》及其配套規則的實施,推進我國保險市場在維持一定規模和速度的基礎上,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09

  加強保險資金運用關聯交易監管

   持續規范保險資金運用行為

  【事 件】

  2022年1月,銀保監會組織開展保險資金運用關聯交易專項檢查,本次現場檢查是銀保監會成立以來首次專門針對保險資金運用關聯交易的專項檢查。

  在加強檢查的同時,制度短板進一步補齊。2022年1月,銀保監會發布《銀行保險機構關聯交易管理辦法》,規范銀行保險機構關聯交易行為,防范利益輸送風險;6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加強保險機構資金運用關聯交易監管工作的通知》,壓實保險機構主體責任、加強監督管理、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組織作用,規范保險資金運用關聯交易行為,防范投資風險。

  【點 評】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鄭偉

  近年來,銀保監會在對高風險保險機構進行風險處置中發現,保險資金運用關聯交易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不當關聯交易花樣不斷翻新,隱蔽性日益增強,是保險業風險高發領域之一。

  為了整治保險機構大股東或關聯方通過關聯交易挪用侵占套取保險資金、輸送利益、轉移財產等行為,2022年,銀保監會加大了保險資金運用關聯交易監管力度,1月組織開展保險資金運用關聯交易專項檢查,6月發布《關于加強保險機構資金運用關聯交易監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1月的現場檢查是銀保監會成立以來首次專門針對保險資金運用關聯交易的專項檢查,也是保險機構監管主體職責改革后首次大規模專項檢查行動。

  加強保險機構資金運用關聯交易監管重點關注的機構主要包括四類:一是以資本運作為主業的金控平臺或隱形金控平臺投資設立的保險機構;二是杠桿率高、資金流緊張、激進擴張的產業資本投資設立的保險機構;三是股權高度集中、運作不規范的保險機構;四是在高風險銀行存款占比高、另類投資集中度高、關聯交易金額大、資金運用關聯交易比例高或關聯交易信息披露異常的保險機構。

  《通知》要求壓實保險機構主體責任,規定了保險機構在資金運用關聯交易領域應當做什么、不得做什么。一方面,強調保險機構應當明確公司治理“三會一層”在資金運用關聯交易管理中的職責分工、加強關聯方的識別和管理、加強關聯交易決策審批程序管理、按照監管規定發布信息披露公告。另一方面,強調保險機構不得存在的行為,比如,通過隱瞞或者掩蓋關聯關系、股權代持、抽屜協議等隱蔽方式規避關聯交易審查或監管要求;又如,借道不動產項目、非保險子公司或其他方式變相突破監管限制,或通過各種方式拉長融資鏈條、模糊業務實質、隱匿資金最終流向,為關聯方或關聯方指定方違規融資和輸送利益。這些監管舉措,對于向保險機構傳導監管壓力、健全資金運用關聯交易管理、防范資金運用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0

  保險業布局醫療健康領域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

  【事 件】

  202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提出增加新型健康保險產品供給,鼓勵保險機構開展管理式醫療試點,搭建高水平公立醫院及其特需醫療部分與保險機構的對接平臺等。

  2022年,為持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保險機構在醫療健康領域布局力度明顯加大、步伐加快。

  在2022年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新十條”后,保險機構憑借在醫療健康領域的資源優勢,積極提供相關服務及幫助,中國平安旗下平安健康升級上線免費新冠咨詢專區,“新十條”發布次日,咨詢專區訪問量較前一日激增137%;泰康保險旗下泰康溢彩公益基金會向北京市西城區1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300支家庭醫生團隊、40多家養老機構共捐贈400臺指壓式血氧飽和度儀;“北京普惠健康保”向2023年度參保人贈送新冠病毒保障責任。

  【點?評】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負責人?朱俊生

  2022年,保險業加大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根本原因在于健康保險與健康服務業具有深度整合的合作基礎。健康保險的可持續發展要求保險公司與醫療、體檢、護理等健康服務業加強合作。首先,保險機構通過投資設立、戰略合作等多種方式與健康服務業形成更緊密的紐帶,二者可以共享醫療數據,合作開發適合市場需求的健康保險產品,更好地發揮保險的風險保障和風險管理功能。其次,保險機構為客戶提供健康風險評估、健康體檢、健康咨詢、健康管理等服務,發揮服務的競爭優勢。再次,保險公司通過與醫療機構合作,可以有效發揮作為支付人的戰略購買功能,加強對醫療行為的監督和對醫療費用的控制,促進醫療服務行為規范,降低賠付率,同時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最后,健康保險與健康服務業的結合還可以促進負債端保險業務與資產端投資業務的融合。一方面,健康服務業投資規模大、盈利周期長,需要長期資本的投入。保險資金具有規模大、期限長的屬性,與健康服務業的發展需求高度契合,可以成為健康服務業重要的資本來源。另一方面,保險資金投資健康產業能夠緩解保險資金錯配壓力,規避經濟周期性風險,弱化因資本市場的不穩定對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的影響,提升保險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健康保險與健康服務業不斷融合。保險業加大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可以促進“醫、藥、險”融合,推動“健康險+健康管理”。事實上,中國的疾病譜已經發生很大的改變,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村居民,慢性病成為死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不健康的飲食、身體活動不足、吸煙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帶來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這一改變凸顯了人們對健康管理的需求,進而要求健康保險通過布局醫療健康領域,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建立差異化的健康管理的服務體系。一方面,面向健康群體,提供健康生活服務,如健康體檢、健康咨詢、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通過生活方式的改善促進健康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對已患病群體,進行慢病管理、就醫服務和康復護理等,控制疾病發展,提升治療效果,縮短病程,促進康復和穩定生活質量。

中來股份與京能國際就新能源領域深入合作進行交流

證券時報e公司訊,據中來股份(300393)消息,1月3日,中來股份總裁林建偉一行拜訪北京能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京能國際”)總裁朱軍,雙方就新能源領域深入合作進行座談交流。后續,雙方將進一步深入溝通、加強了解,探索國內外集中光伏、分布式光伏等領域合作機會,拓展合作廣度深度。

(責任編輯:宋政 HN002)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計,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場將陷入供應過剩,同時下調需求前景,上調非OPEC供應預估。根據OPEC的最新月度報告,其將第三季度原油產量預測下調124萬桶/天,至2,827萬桶/天。這比OPEC 13個成員國7月的產量低了約57萬桶/天。OPEC位于維也納的研究部門將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預期下調72萬桶/天,同時上調非OPEC供應預期52萬桶/天。預計本季度原油消費均值為9993萬桶/天。

原文鏈接:http://www.lg5658.com/news/show-198842.html,轉載和復制請保留此鏈接。
以上就是關于給大家分享一下微信雀神麻將輔助掛下載—太坑人了,我來教你韓劇女人心全部的內容,關注我們,帶您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資訊
網站首頁  |  VIP套餐介紹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SITEMAPS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