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信任危機一直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其很大程度的阻礙了互聯網的發展,其不僅針對個人,很多的企業之間也因信任危機使得商業合作最終告吹。甚至就因為信任問題,很多合作還未開始就已經放棄。
一、無法展開的合作
互聯網為何能降低商品價格呢?主要原因是其商品直接來源于供應商,省去了中間的環節。但為何如今價格還未被壓到底呢?部分原因就是能真正和供應商直接合作的商家還不夠多,罪魁禍首就是信任危機。
通過互聯網連接,可以說供應商與商家是零距離,然而這種情況下是什么阻礙雙方合作呢?信任,公司首先考慮的是盈利(不賠錢),其次才能去考慮如何創造收益,況且很多小公司都承受不起受騙的損失。
二、阿里巴巴大數據庫
阿里大數據庫中最有商業價值的數據是什么呢?小編認為就是誠信數據。
1、數據全面
阿里這方面的數據很全面,無論最初的電商平臺,還是后期的阿里金融,再到最終的支付寶,可以說已經建立起全面的誠信數據庫。阿里為何敢直接通過網絡就貸款給個人或企業,就是對自己數據庫的信心。
2、重點收集
從阿里巴巴的布局及走向就可獲知,阿里想通過互聯網金融及電商為跳板,打進全球,這算是眾所周知的布局。那么如何來支撐這種走向及布局呢?互聯網金融及電商平臺之中的核心重點都是誠信。
3、馬云的正能量
其實馬云是個很正能量的人,而并非為牟取暴利不擇手段的商人,無論你喜不喜歡馬云,都不得不承認其確實做了很多惠民的事,而且其觀念之中都充斥著正能量(雖存在些不當的宣傳炒作)。而經商人的誠信是最根本,也是最正能量的數據,馬云更加重視。
三、阿里巴巴的誠信布局
馬云其實很早就開始了誠信布局,很早就提出過“讓誠信的商人先富起來”,早在2002年3月阿里就推行了“誠信通”,那時的淘寶還尚未成立。而隨后淘寶也建立在誠信庫的基礎之上,同時也進一步幫助阿里收集更全面的誠信信息。
當然隨后電商平臺的火熱,造就了一批刷信譽機構,使誠信機制受到一定的影響,不過這種影響更多是對于用戶,而對之阿里龐大的數據庫而言影響很小。
四、誠信重要性得到印證
很多人最初對質疑馬云推行誠信通,但馬云最終堅持推行,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質疑聲音越來越小。而近期政府先與七大企業打擊炒信,又在昨日發改委與阿里簽署了商務領域誠信體系建設合作備忘錄,阿里再次證明其布局的前瞻性,也使反對聲音徹底消弭。
五、誠信認證打破壁壘
誠信通之所以為供應商及商家所喜歡與接受,重要原因就是其能打破商業合作的壁壘,促進商家的合作。一方面雙方都信任阿里及其數據,阿里成為雙方合作的橋梁,另一方面阿里后續推出了授信額度。
阿里通過數據分析,測算合理保障額度,授信給供應商,此額度內,出現問題,阿里會替供應商先行賠付。
結語:你認為誠信制度是否會成為未來的主流?
本文為萬卷行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