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篇——38、指數型基金的三種投資策略,以及如何選擇指數型基金
指數型基金存在三種投資策略:
一、市值加權指數
市值加權指數是指以每只成分股的流通數量乘上每只股票的價格為基礎確定數值的股票指數。簡單來說,即是以流通市值為基礎確定在指數中的比例。
比如,工商銀行總市值占上證指數總市值的17%,那么就拿17%的資金去購買工商銀行的股票。特點是大市值公司對指數的影響大,比如工商銀行漲停,那么相對應的指數就會拉很高,而跌停相反。
目前,我國大多數指數采用市值加權法分配指數比例。
二、平均加權指數
平均指數是以個體指數為基礎,通過對個體指數加權平均計算的總指數。根據計算公式的不同,分為加權算術平均指數和加權調和平均指數兩種。
三、基本面指數
基本面指數是以股票公司的凈資產、現金流等基本面財務數據進行樣本股的選樣和指數加權計算,打破了樣本股價格與其權重之間的聯系,使得基本面經濟規模大的股票獲得較高的權重,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高估股票在組合中權重過高的現象。
目前,全球基于基本面指數ETF和指數基金已分別超過30只和20只。如同一指數出現市值加權指數基金和基本面指數基金,筆者個人是建議選擇基本面指數基金。
那么對于投資者,如何在眾多的指數型基金中選擇一兩只指數型基金進行長期投資呢?主要注重以下四方面:
一、選擇有實力的基金公司
基金公司越有實力,相對而言人才質量比較有保證。雖然指數型基金屬于被動式投資,運作較為簡單,但存在需要精密的計算和嚴謹的操作流程,有實力的基金公司往往能更加緊密的進行跟蹤標的指數。
二、以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指數基金投資策略。
如上,指數型基金存在三種投資策略,在不同的市場行情中表現不一樣。比如去年上證50一直上漲,那么在這種情況下買市值加權指數基金要好于其他兩者;而在2015年牛市中,中小盤股大幅上漲,那么選擇平均加權指數基金具有優勢;然而,在震蕩市中基本面指數基金表現更為出眾。
三、選擇指數擬合度高的指數基金
指數和對應的指數型基金是有一定的偏差的,主要由于指數的一攬子股票中流通股、凈資產、現金流等都處于不斷變化中,那么基金在投資這一攬子股票的比例沒有及時的作出更改,便可能出現與對應指數的偏差。
一般而言,越好的指數型基金的跟蹤誤差越小。投資者可以通過指數基金和指數的歷史數據進行對比,了解基金以前的擬合表現。
四、選擇總費率較低的指數型基金
如果指數型基金不是通過二級市場交易,那么就必然存在認購/申購費用、贖回費用、管理費用和托管費用,而總體費用的多少直接關系到總體收益,盡量選取總費用相對較低的指數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