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7月1日開始,根據券商中國的消息,中國股市將實施《證券經營機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實施指引》,這意味著歷史上最強的投資者保護制度出臺,也意味著股市數十年的長期制度性大利好來了。
根據這項制度的內容,如果投資者被評為保守型和謹慎型,券商將不可向其銷售中等風險的股票。
也就是說,接下來對于投資者都會做一個風險評級,不同的投資人風險承受能力不同,那么相應的股票購買就有一定的限制性要求。
這對于投資者來說,毫無疑問是一個非常強的保護制度,具有重大的意義,但為什么要出臺這項制度呢?
1、中國的股市以散戶投資者為主,風險承受能力低,一旦虧錢就無法承受,就不斷的發泄情緒性的語言和批評。
2、近億散戶,每個人批評一句,或者罵一句,也足以產生巨大的沖擊,這會導致中國股市進入一個非理性的狀態。
3、這項制度的推出,讓散戶明白,股市風險大,買入什么樣的股票,就要做好承受風險的心理準備。
尤其是現在,集體訴訟制度和賠償制度還沒出臺,要想保護散戶,就得從源頭上進行保護。
那么限制散戶買入風險極高的股票,比如ST股、垃圾股、高市盈率股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個措施,這是從源頭進行保護。
因為散戶們買入高風險股,最終注定是要虧損的,一旦虧損后,他們就要集體性宣泄負面情緒,這是很可怕的。
唯一可行的途徑,就是從源頭上不讓他們買入高風險股票,只有這樣,才能減少負面情緒。
成熟的股市,都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但是中國一直是以散戶投資者為主,這使得中國股市表現的極其不理性、不成熟,投機文化非常強盛,甚至扼殺了投資文化的建立。
當然了,這項制度很可能也會被券商給化解,因為券商總是積極鼓勵散戶買入高風險股票的,鼓勵他們不斷短線去頻繁交易,尤其是營業部,他們只要在給散戶做評級調查問卷的時候,讓他們都填寫指定選項從而被評為高風險承受能力用戶,就可以完全化解這項保護制度。
一項好的政策,出發點是好的,也是為了保護投資者,但是最重要的是在執行過程,一旦散戶不能追漲殺跌,不能頻繁交易,不能為券商營業部貢獻傭金,那么券商會想盡辦法來突破制度,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一個國家的經濟要健康,就要降低杠桿率,一個國家的股市要健康,就要降低散戶率,全球現在都進入了降杠桿率的過程,發達國家股市散戶率更是非常低,中國股市的降散戶率才剛剛開始,任重道遠。
這項保護性政策,可以說是中國股市成立近三十年來最強的投資者保護政策,具有特殊的意義。
這世界上有兩個最難的工作,一個是中國國家足球隊的執教工作,一個是中國股市的管理工作,一個是被幾千萬球迷罵,一個是被近億股民罵,球迷要的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贏球,股民要的只有一個結果就是股市上漲賺錢,這真的是兩個火山口,誰做都很不容易?。ㄎ恼聛碓矗航疴曋附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