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Indian Punchline》
2022年3月1日
m. k. bhadrakumar著
我們是歐洲人,基督教徒,白人!
2022年2月26日,烏克蘭“難民”在匈牙利與烏克蘭接壤的邊境城鎮(zhèn)扎霍尼的火車站等待(圖片:美聯(lián)社)
主流西方媒體對烏克蘭的種族主義報道。注意其中的種族主義色彩。
1. 英國廣播公司
“我非常激動,因為我看到藍眼睛和金發(fā)的歐洲人被殺。”
-烏克蘭副首席檢察官David Sakvarelidze
2. CBS新聞
“這里不是伊拉克或阿富汗……這里是一個相對文明、相對歐洲的城市。”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外國記者查理·達加塔
3.半島電視臺[不完全是西方的,但與西方接軌]
“吸引人的是他們的外表,他們的穿著方式。這些人都是富裕的中產階級。這些顯然不是試圖逃離中東或北非的難民。他們看起來就像任何你住在隔壁的歐洲家庭。”
-彼得·多比,半島電視臺新聞主持人。
4. BFM電視(法國)
“我們在21世紀,我們在一個歐洲城市,我們有巡航導彈的火力,就像我們在伊拉克或阿富汗,你能想象嗎!?”
5. 英國《每日電訊報》
“他們看起來很像我們。這就是它令人震驚的地方。烏克蘭是一個歐洲國家。它的人民看Netflix,有Instagram賬號……戰(zhàn)爭不再是發(fā)生在貧困和偏遠人口身上的事情。這可能發(fā)生在任何人身上。”
-Daniel Hannan
6. ITV(英國)
“不可思議的事情發(fā)生了……這不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第三世界國家;這是歐洲!”
7. BFM電視臺(法國)
“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這里說的不是敘利亞人逃離,而是歐洲人。”
8. NBC新聞
“坦率地說,這些不是來自敘利亞的難民,而是來自烏克蘭的難民……這些是基督徒,他們是白人。他們(與我們)非常相似。”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記者凱利·科比耶拉解釋為什么波蘭在接收來自西亞和北非的難民時猶豫不決,現(xiàn)在卻開始接收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