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車友,車載導航作為車上的大屏幕,僅僅用來導航是很浪費的。當然有車友說,他的導航還用來聽歌,呃,我笑而不語。
言歸正傳,這里講的聲控導航,并不是前幾年有些廠商搞的忽悠人的做法:人工后臺! 我們講的聲控導航,是指真正使用了語音識別技術,和智能語義分析技術的導航,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能聽懂一些人話。
就目前市場來看,路特仕最早推出基于 Wince 平臺的聲控導航,市場反應一般,主要是僅僅導航目的地聲控設定,實際使用意義不大,因此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
最近市場上活躍的,主要有兩個品牌,路暢暢安系列與北山車圣巨屏系列,這兩個品牌,都使用了相同的語音識別技術,雖然北山車圣號稱識別率第一,實際測試結果,兩家的識別率是基本一致的。下面我們就聲控技術概念,做個簡單分析。
一、聲控模式
“云”識別 + 本機識別
兩家的做法都一致,“云”識別優先,如果沒有網絡信號,使用本機識別。 本機識別率略低,識別速度也略慢。
二、聲控過程
第一步:語音識別
第二步:語義分析
第三步:指令分析
第四步:“云大數據”優化 ——》 核心點!
1、語音識別:就是把聲音信號,翻譯成文字。 當然中文那么復雜,會翻譯出好多段的內容。
2、語義分析:就是要“理解這部分文字”,類似人工智能,太復雜了,筆者想裝內行說點啥都沒辦法說出來。
3、指令分析,把理解了的文字,翻譯成對應軟件的指令,與應用軟件對接。
4、“云大數據”優化,也是核心技術,基本就是說從龐大的統計數據中,“猜測”最有可能的答案。比如我要聽劉德華的歌曲,有可能會識別成: 劉的花 ——》 大數據優化時,直接優化成:劉德華!
三、聲控識別率體驗:
1、時速60公里,打開窗戶 , 連續說歌星的名字, 基本都能識別。
2、時速100公里(高速,無3G信號),連續說歌星名字,能識別,當然3G在線音樂掛掉了。因為沒有3G信號,使用了本機識別,一些含多音字的地址,經常識別錯!
總結:識別率完全滿意,聲控技術已經很成熟了。
四、聲控軟件實際使用體驗:
1、不得不對北山車圣預裝的酷我音樂聲控版,點32個贊。開車的時候,隨便說一首歌曲名字,導航迅速查到,并自動播放,識別率基本100%,在聲控音樂方面,大數據優化做的很好。
2、聲控設定目的地,聯網狀態下很強; 本機斷網識別時,經常受到多音字的干擾。 當然我們抱著良好的心態去使用這個產品,還是很滿意的,畢竟大部分地址,都能設定好。
3、聲控打電話,估計對于商務人士很重要,畢竟開車的時候,要從手機上找電話號碼,是不太可能的。 而用聲控打電話, 直接呼出小伙伴名字, 導航就開始撥號了。
4、聲控收音機,換臺、換頻率,直接說頻點就行。
5、兩家都還做了聲控查詢股票行情、聲控查詢各種票、天氣、旅店、飯店等雜七雜八的功能,目前看來用處不大,應該算是聲控類軟件的試探。
總結: 聲控,并不只是“簡化”操作, 而是“為導航具有更多更復雜功能” 提供可能性!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有很多功能,手動操作的話,是不可能做到導航上的,但有了聲控,就完全可以做上去。 比如聲控在線音樂 ! 幾十萬首的在線樂庫, 手動選曲幾乎不可能,安全最重要啊,用了聲控功能,輕松玩轉幾十萬首的曲庫。
聲控在車載端未來的展望:
1、地址服務類軟件會蓬勃發展。
舉例1)小伙伴們開車出去玩, 想跟誰的車,說一聲就可以; 想查查其他小伙伴的車,離你多遠, 說一聲即可, 這些操作,用手動的話, 得設定N步。
舉例2)詢問“XXX路段”堵不堵? 手動輸入不太可能吧, 但是用聲控,您輕而易舉查到很多敏感路線的擁堵程度。
2、車載音樂與車載收音機軟件, 會大踏步發展。 酷我音樂的聲控版,已經很好用了,不過軟件設計還是有太多的手動版痕跡,改進的空間巨大。
3、車載互動社區會逐步形成,犯困打瞌睡的人啊, 去互動社區吹牛打屁,就精神多了。
4、安全服務類軟件會發展起來。
1)聲控版行車記錄儀、聲控版電子狗不是遙遠的事了。
2)防瞌睡軟件會爆發性增長。
...... 無數多的應用會被開發出來, 就如同 《美國隊長2》里頭那臺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