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疫情死亡超8.3萬例,民眾為何還能接受?擴大核武庫刻不容緩
美國的疫情已經走上了失控的道路,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多次說過,美國人對大量死人的情況承受能力很強,這正是美國人的可怕之處。
上次寫的文章,受到了一些網友的質疑。他們說,美國人對大面積死亡的承受能力強,和擴大核武庫有什么關系?
今天,我們來好好探討這個問題。
疫情之下,美國大量的死人,不少人留在街上沒人管,不少人死在家里好長時間沒人收斂。這說明,美國的死亡人數,恐怕比字面上的8.3萬人多得多。這種情況下,美國都沒有爆發大規模讓美國總統下臺的游行示威和公開對抗。這說明,美國并不會因為死亡人數過多造成政府顛覆。
這是什么概念呢?我們不妨拿越南戰爭的事情來說話。
越南戰爭,簡稱越戰,是二戰以后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最后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失敗。這一場戰爭中,美國參戰兵力達到了56萬,死亡人數則達到了5.8萬。
越南戰爭是為數不多的美國主動發動的戰爭,也是為數不多的美國主動撤走停戰的戰爭。
美國參加越戰,源于艾森豪威爾總統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說法,真正發動戰爭,則是在越南肯尼迪上臺之后。
之后的約翰遜總統、尼克松總統,都繼承了美國在越南的戰爭行為,不僅給越南人造成了可怕的戰爭后果,還讓很多美國人葬身越南。
越南國內的民眾,越來越多開始起來反對這場沒有意義的戰爭。1969年8月,反戰運動領導人宣布從10月15日起在全國范圍內舉行一系列的每月一次的大規模示威活動。即便如此,越南戰爭依然在持續,美國扶持南越政府一直在負隅頑抗。
1973年,美國終于撤出越南,這場持續了13年的戰爭,終于告一段落。
從越南戰爭中我們發現,美國人最難承受的是人命的損失。每死去一個美國大兵,美國國內的反對聲音就會大一些。
可是,現在的情況已經不一樣,美國因為新冠肺炎已經死去了8.3萬,遠遠超過了越南戰爭中的死亡人數。如果不出意外,美國這一次的死亡人數,極有可能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40.3萬人。
美國對大災難的承受能力,也許能夠推動美國人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動戰爭!這就是我的基本預測。
如果你覺得還是不能說明問題,那么我們不妨看看廣島核爆造成的死亡人數。
廣島核爆當日死者只有8.8萬,后續有多少死亡,恐怕不一定。
反觀美國政府,目前提出的美國因為新冠肺炎死亡人數預計為220萬人,低于這個數字,美國政府的抗疫工作都是成功的!
細思極恐,美國白宮為何維護自己的統治,居然把220萬死亡說得這么輕描淡寫。
如果真的爆發核戰爭,美國能承受220萬人死亡,我們的核武器,在遭到第一次核打擊之后,能夠造成對美國這樣大的損失嗎?
恐怕不一定。
我們目前的核武器,有兩大弱點,第一個是核彈頭數量小,只能保持最低程度的威懾;第二個是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這意味著,一旦發生核戰爭,我們只能是抗住第一波核打擊之后,用僅存的核武器進行一次報復行動,這就是二次核打擊。
如果美國第一次核打擊之后就摧毀了我們大量核武器設施,我們僅有隱藏在海底的核潛艇還攜帶少量導彈,然后又被導彈防御系統攔截一部分,能夠給敵人造成的傷害恐怕就很少了。
如果二次核打擊只能殺死200萬人,美國有可能用盡所有的核武器,殺死中國10億以上人口。
所謂的恐怖平衡,說白了就是擁有毀滅對方的能力,對方才不敢動手。如果對對方的威懾,在對方的承受范圍之內,這種威懾,實際上就沒有什么用處了。
美國的脫口秀節目上,小孩子說"殺光中國人",美國的地鐵上,成年的種族主義者也說"殺光中國人",這。這種態度,在美國并不是偶然的一兩個人,而是相當一部分人的想法。如果任由發展下去,他們說不定真要實施呢。
擴大核武庫刻不容緩,保持核武器平衡,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