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形器是用于四肢、軀干,用來改善人體神經、肌肉、骨骼系統功能障礙為目的,符合生物力學原理的體外支撐裝置。矯形器按安裝部位分為:下肢矯形器、上肢矯形器、軀干矯形器。根據安裝數量統計,下肢矯形器占整個矯形器種類的80%。作為診療康復手段之一的矯形器及輔助器具療法的目的是輔助、補救患兒的功能缺陷,并以一種小的輔助方式發揮出患兒理想的功能潛力,包括步行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接受教育、獲得合適的職業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能力。
使用矯形器注意事項:
1.不同病程階段選擇適宜的矯形器,以適應治1療需要;
2.穿戴矯形器后要保持較長的持續時間,對痙攣患者尤為重要;
3.關節活動度的訓練是防止因長期制動引起廢用性肌萎縮和關節僵硬的重要措施硬.在佩戴矯形器期間應常去掉矯形器,多做一做適當的關節運動;
6.矯形器治1療存在局限性,應與其它治1療綜合應用;
7.矯形器為暫時性輔助器具,一旦功能恢復應立即放棄;
8.保持矯形器的干燥與清潔。
1、固定功能:可根據不同的癥狀,限制某個關節的某個方向的運動,使患者失去肌肉控制的肢體通過使用矯形器而得到控制,使關節穩定,防止和限制異常運動,輔助和引導正常運動。如限制踝關節內外翻的自由運動式矯形器、將膝關節固定在伸直位的膝反屈矯形器等; 2、免荷功能:通過改變承重部位,可減少下肢骨骼對體重的負荷。如髕韌帶承重的小腿矯形器、承重的大腿矯形器等;3、矯正功能:應用三點力矯正的原理,通過力的作用矯正下肢畸形或預防畸形加重。如踝關節的內外翻、“X“、”O“型腿等;4、代償功能:通過矯形器上的輔助裝置如液壓助動裝置、繩索牽引裝置幫助癱瘓的下肢站立及行走。
矯形器的一般制作方法:首先,為患者制做模型:做尺寸測量、記錄數據病歷、設計方案 ;其次,其中要先取石膏模型(矯形器訂做開始);石膏陰型脫模、灌石膏陰型;修整石膏陽型,在對應肢體骨突點和不能受壓皮膚出填補石膏;烘烘干,抽真空,做模具 。 然后,如果有零部件,比如彎枝條之列的在模型上完成;矯形器對線調節足部,剝離,制作半成品;有零部件,簡單組裝 。 再然后,給患者試樣,查看合適程度,不合適再調整;步態功能鍛煉,行走鍛煉;矯形器局部調整,不合適位置輕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