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都訊 記者呂婧 實習生林彥燊 中山將至少投入50億元,支持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作為一個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城市,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已然成為中山的必然選擇,這也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企業為什么要改,轉型難點有哪些,成功案例有什么經驗,政府如何引導助力……連日來,南都記者帶著上述問題走訪中山市多家智能化轉型標桿企業,為中山市更多企業加入這條“全新賽道”提供參考樣本。
為什么要改:
降低人工、減少錯誤、擴大規模
位于火炬開發區健康基地的廣東星昊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昊藥業”),是一家國內領先的醫藥研發生產外包服務公司(CMC/CMO),主要生產小容量注射劑、凍干粉針劑、片劑及硬膠囊劑。從2019年9月開始,公司啟動智能化數字化建設。“藥企比較特殊,劑量要求非常高”,該公司綜合行政總監吳基鑫表示。按照過去的做法,大量數據是通過手寫記錄,“一方面效率低,有出錯的可能;另一方面,當客戶要求溯源時,還要親自到現場看”,吳基鑫說。
星昊藥業數字化智能化設備已經上線。
在這樣的背景下,星昊藥業從2019年開始,先后投入1300萬,開展智能化建設。現在,一整套數字化設備已經上線,從投料到生產、檢驗、發放報告書,都依照系統指令進行?!安粌H節省了人力資源,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生產過程中出現誤差的風險”,吳基鑫說。對于星昊藥業而言,走上數字化智能化的道路,是確保藥品安全,提升產品品質,從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保障。
中榮印刷中山基地智能工廠(以下簡稱“中榮印刷”)同樣坐落在火炬開發區,是一家傳統的包裝印刷企業?!霸诮裉爝@個時代,產品需求非常碎片化”,中榮印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山)總經理林海舟表示,客戶要求的產品大小、規格都不盡相同,需要定制化的生產,面對每天幾百上千單的交貨量,“如果沒有一套智能化的管理系統,小批量多種產品的生產是不可想象的,無法實現?!睂τ谥袠s印刷來說,選擇數字化的道路,是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企業規模,進一步發展的內在要求。
不管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是傳統行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邁入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2021年12月26日,中山市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要堅定不移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工程,堅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與培育新興產業兩手抓,全市至少投入50億元,支持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今年1月,中山市政府出臺了《中山市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簡稱“《若干政策措施》”),這是中山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重要政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予以全鏈條、全領域、全要素支持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改造難在哪:
錢從哪里來、技術依靠誰
按照《若干政策措施》,要力爭到2025年推動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試點建設,3500家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廣大中小微企業上云用云。既然已經有不少企業走在前列,選擇了這條“全新賽道”,那么推廣工作究竟難在哪?
從中榮印刷的經驗來看,2018年落成開始嘗試這條路,就面臨了兩大考驗。首先是資金,“投入非常大,數以億計”,林海舟說,因此在做出這個決策的時候,需要極大的智慧和勇氣。從更為普遍的情況來看,要在制造執行環節實現數字化,投入都在幾百萬到上千萬。
比資金更難的是技術,如何完美實現企業的各項生產需求,真正做到沒有誤差,不少企業都走過一段彎路?!拔覀冏畛踝龅臅r候沒有經驗借鑒,一開始完全依賴第三方”,林海舟介紹,結果發現,在系統迭代升級的時候很痛苦,“外面的人員對企業了解還是不充分”。從2019年開始,中榮印刷開始組建自己的團隊,“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術,才能順利匹配企業發展需求”,林海舟表示?,F在,企業內建起了智能倉儲立體庫,是行業內目前最大的自動化立體庫,對接各個車間71個物流進出口,進過一年多的磨合,系統已經十分穩定。
中榮印刷的智能倉儲立體庫。
紡織及鞋服行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近10年深受勞動力、土地、環保等要素成本影響,行業受到巨大沖擊。位于三鄉鎮的中山辰元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山辰元”),卻憑借企業數智轉型,在云端建起“數字工廠”?!拔覀兺度肓藥装偃f,如何把錢用在刀刃上,這是個問題”,中山辰元執行副總林錦滄說,為了匹配智能化系統,中山辰元重塑了生產流程,有的環節取消,有的環節合并。現在,工廠內系統界面清晰呈現實時生產進度、質量監控;MES完成領料退料、掃碼報工;AGV智能小車有序行進,可查找可搬運,與WMS智能倉儲系統打通生產物流的管理……
“要幫助企業解決‘不想轉’‘不敢轉’‘不會轉’的問題,《若干政策措施》中有一系列刺激政策”,中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徐勇哲介紹:首先,將引導一批企業先行先試,打造一批標桿示范;其次,政策特別注重分類施策,面向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出了不同的支持方式。比如面向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改造,進行傾斜支持;面向企業使用金融機構“數字貸”產品開展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進行“全額貼息”,解決數字化智能化改造錢從哪里來的問題。
此外,中山市將積極引進培育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數字賦能平臺,營造產業服務生態。“希望優秀平臺商、服務商積極參與中山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提升落地服務能力,不斷滿足企業多樣化、多層次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需求,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轉深向實”,徐勇哲說。
政府如何助力:
不同產業分類施策破解共性難題
進管、灌裝,噴碼,自動掃碼、自動包膜、裝箱……3月30日,在完美華南基地智能制造車間,南都記者看到,平均不到1秒鐘就有1支蘆薈膠走下生產線。據介紹,每天都有近7萬支蘆薈膠從這里被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支蘆薈膠的智造過程,正是完美數字化發展成果的一個縮影。
完美公司現有服務中心萬余家(含油蔥微店)、中轉倉13個、原物料供應商400多家、采購物料超千種,如何實現供產銷之間的高效協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2019年5月,完美華南基地“供產銷一體化協同改造項目”通過驗收,通過采用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產銷需求計劃系統和高級計劃排程系統,打通各信息化系統接口。
完美華南基地智能制造車間。
據介紹,供產銷一體化協同改造完成后,解決了諸多痛點。在研發方面,可以大大縮短研發周期,實現不同地點研發部門的實時信息共享與協同,同時方便查詢和技術累積;在供需方面,可以實現供需計劃的同步評估和規劃,提高銷售需求預測能力;在生產安排方面,可以實現多生產基地間的有效協同,快速應對需求變化。
對于開始采用使用智能化系統的企業,已經開始嘗到甜頭:星昊藥業通過改造,整個生產流程更流暢,車間工作人員過去的40個調整至20人;2018年該公司銷售額約為3.5億,到2020年系統改造完之后,銷售額已達到6個億。中山辰元在智能化改造后,破解了招工難問題,原來2000多名工人的任務量,現在1100多人就能實現,一個月能交付200萬雙鞋面。
數據顯示,2021年,中山工業企業技改項目備案890個,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37%,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7.7%,兩年平均增長28%,增速分別位居全省第6、第2。今年一季度已有258個技改項目備案,1-2月技改投資同比增長22.2%。
徐勇哲介紹,接下來,中山將針對五金、燈飾、家電、服裝等各個產業集群不同特性,提供成熟的數字化智能化決方案。比如五金產業集群的數字化智能化側重于共性工廠、智能生產;燈飾產業集群側重于共享設計、數字化營銷;服裝產業集群側重于采購、設計、定制、裁剪數字化。“利用技術支持、金融支持、設備支持等,讓企業可以借鑒先進工廠的成功經驗,更快更保險地完成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高產業鏈發展水平”,徐勇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