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4%的人口,關押了22%的犯人。一塊泡泡糖就能睡一次,賣身只為換廁紙……富人過得像度假,窮人被壓榨得暗無天日。美國監獄的私人化,正是黑暗和腐敗的體現。
“自由美利堅,槍戰每一天”,網友們的調侃不無道理。在這個3億人口的國家里,犯罪情況令人驚訝。
先看3個網絡上公開的數據,大家心里有個底兒。
第一個數據: 2018年,美國監獄人口230萬人。無論是犯罪人數還是犯罪率,美國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第二個數據:2019年,美國槍擊死亡人數高達39052人。一年365天,每天平攤下來就有107人。看來槍支自由,真的是一種災難。
第三個數據:2019年,美國吸毒率8.2%。而毒品帶來的連鎖犯罪,數量可能比槍擊案更加驚人。
除了槍擊和毒品犯罪,還有特朗普時代的非法移民、暴力犯罪等情況,監獄建設的速度跟不上犯罪增長的速度
這么恐怖的犯罪,帶來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罪犯該關押到什么地方?
最初,美國采用了簡單粗暴的辦法,那就是增加床位。比如,原本的2人間,現在變成了20人間。就這,外邊還有一群人等著往里面塞。
通過加設床位,問題暫時得到解決,但后遺癥很麻煩。
美國是一個標榜“人權”的國家,犯罪分子也有“享受”的權利。增加床位后,監舍變得擁擠不堪,生活質量明顯下降。于是,很多罪犯要求改善住宿條件。
怎么辦?不能任意加床位,那就只有開設更多的監獄。但這樣一來,納稅人們不樂意了——我們納的稅,是為了改善教育、醫療、民生福利的,不是給這些“人渣”改善住宿條件的。
一時之間,很多州政府左右為難。怎么辦?沒有底線的美國佬很快想出來一個辦法,那就是監獄外包。
1986年,田納西州率先建立私人監獄。第一家私人監獄來不及建設,就臨時租賃了旅館,安保人員是招聘的服務生,完全把監獄當酒店來經營。隨后,越來越多的州開始把監獄外包出去,甚至出現了CCA,GEO這樣的監獄巨頭。
私人監獄的出現,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既有好處,也有壞處。
先說好處吧。私人監獄,本就是幫助各個州政府解決罪犯人員關押問題的,通過市場化手段為政府排憂解難。這樣一來,關押問題解決了,納稅人不鬧了,政府自然也就滿意了。
但壞處呢,隨便一想就讓人不寒而栗。私人監獄的本質是企業,企業的經營目標是什么?是賺錢!怎么賺錢呢?一是增加收入,二是減少成本,通過收入和成本的巨大落差來獲取巨額利潤。
怎樣才能增加利潤呢?
1.賺政府補貼,州政府會根據關押的人頭數增加補貼。得克薩斯州的私人監獄,每人每天補貼30美元。這就意味著,關押的犯人越多,政府補貼總額越多。
怎么才能關押更多的人賺更多的錢呢?辦法很簡單——擴大入獄的口徑。比如2011年,賓夕法尼亞州的幾個法官收受賄賂,把3000個無辜高中生送進了監獄。
同時,為了減少開支,很多私人監獄將政府的補貼扣押,只留一小部分用以維持犯人的生存。
2.增加等級服務。同樣的監獄,不同的待遇。想要住得開心,吃得白胖,那就得加錢“升艙”,享受VIP待遇。比如洛杉磯某大款,判刑8年,每天給監獄100美元,享受著單人間、席夢思還有小彩電,住個牢跟度假一樣。
為了凸顯VIP的優越性,監獄里各種東西都得收費。喝水要錢,加菜要錢,連聽電視聲音都得要錢。這種等級服務,對富人來說是享受,但對窮人來說可是個壞消息。
難以下咽的飯菜,甚至是腐爛的食物,是窮犯人的禮遇。
3.勞動改造。普通犯人在監獄吃不飽,睡不好,為了讓他們參與改造,美國人找了個堂皇的理由——為了幫助犯人更好地適應未來自由社會的生活,所以大力開展職業培訓和監獄再就業。
這理由是真的妙,連一貫主張“自由”和“人權”的美國媒體都啞口無言——人家監獄不是勞動力剝削,而是為了讓這些犯人出獄后更好地適應社會,進而減少犯罪。
有了名頭,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私人監獄大肆從工廠接受訂單,不管是某洋快餐的工作服,還是某果的電路板,只要有錢賺,各種訂單都可以接,反正勞動力充足,而且免費,最重要還不用交稅,不用買各種保險。
在利潤的驅使下,美國誕生了幾家上市的私人監獄公司。其中,最大的CCA公司10年前就年利潤將近20億美元。私人監獄有多賺錢,大家可想而知。
有作家形容,美國私人監獄就是“有錢犯人的天堂,沒錢犯人的地獄”,本該成為公益事業的監獄成為了商人賺錢的工具。在利益面前,私人監獄公司一步步喪失著底線,將來恐怕會越來越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