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介紹一種恐怖的小東西,澳大利亞的蟾蜍。
這種蟾蜍堪稱移動的致幻生物工廠,它們的背部能分泌一種叫做蟾毒素的乳白色液體,而狗有個習慣是舔他們所看到的一切,兩者一拍即合。
蟾毒素在澳洲被列為一級藥物,與海洛因和大麻同類
舔了蟾蜍的狗會遁入空門,不斷亂竄旋轉跳躍,甚至翻著白眼癱倒在地。
蟾毒素能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幻覺
寵物戒毒中心每天都有狗進狗出,醫生Tommy對這種現象感到習以為常,“昆士蘭州的狗越來越沉淪了,除了復吸的,中心每天還新增至少10例舔蟾蜍上癮的狗。”
麥克家的泰迪那次舔蟾蜍正好在發情期,結果就發瘋似的追著袋鼠跑了三條街。最后麥克不得不將泰迪送到昆士蘭的寵物戒毒中心,才平息整條街區的躁動。
Tommy用水不斷沖洗麥克家泰迪的嘴巴,并抽血檢查之后,扶了扶黑框眼鏡,“它毒癮已經太深,必須轉移到寵物戒毒中心的三級監護。”
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科學家Thomas Madsen說,“2005年10月,我們在阿德萊德河漫灘發現了第一只海蟾蜍,到2009年,巨蜥在我們的研究地點就全部滅絕了。”
凡妄圖以其為食的物種諸如大褐蛇 ,大蜥蜴,袋鼬皆面臨滅種之災
BBC紀錄片里說蟾蜍干掉了澳大利亞95%的食肉動物,活下來的是不愛吃它們的。
在這之前,蟾蜍其實是被當作益蟲引入澳大利亞的。1935年的某天,昆士蘭州的凱恩斯甘蔗田地,第一批102只從夏威夷移民來的青壯年海蟾蜍踱出籠子,踏入這熟悉而又陌生甘蔗地。
很快它們就發現,從前在老家依賴為食的甘蔗甲蟲如今都高高在上,好在不用費力勞神地躥高捕食,大批昆蟲蜥蜴唾手可得。
當初支援農業、抗蟲滅害的崇高理想早已置于腦后,蟾蜍大軍就這么腆著將軍肚,捯著長短腿,翻著蟾蜍眼,傲視這片沒有天敵的沃土,再加上這種生物生存以及繁殖能力很強,一次可以產八千到兩萬顆卵,今天澳大利亞海蟾蜍數量已經超過2億只。
海蟾蜍已經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ISSG)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昆士蘭大學的羅布·卡彭教授一直在研究如何減少海蟾蜍的數量,他提出將數百萬只澳大利亞海蟾蜍運往中國,因為它們的蟾毒素可以被用于制造抗擊疾病的中國傳統中藥。
怎樣抓住這么多的蟾蜍則成了一個難題,Darwin野生動物園組織起了晚間逮蟾蜍的活動,一晚上14位參與者共捉獲大小蟾蜍八十余只,收效甚微。
有記錄以來最大的海蟾蜍重達5磅13盎司,幾乎相當于一把ak-47
澳大利亞政府專門訓練了一支海蟾蜍緝毒犬隊,在悉尼居民區附近尋找海蟾蜍,結果有一條叫Nifty的緝毒犬因為長期舔了太多蟾毒素,心臟衰竭陣亡。
澳大利亞消滅海蟾蜍的種種努力都宣告失敗,這些“絕命毒蟾”已經將活動范圍擴展到澳大利亞東北部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地區,無情地擠壓本地物種的生存空間。
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巨小萌”,為鏟屎官提供專業的養狗知識、優秀的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