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內經》是四千年前的世界地圖(BSBQ201)
一、東海之內,北海之隅,太平洋以東、北冰洋以南的美洲地區。
1、四千年前的朝鮮。《說文解字》:”朝,旦也,從倝,舟聲”。朝字古形,左面是旦,右面是舟。北美大陸南部,美國中西部,是一個圓形大盆地,是初升的太陽,是漢字“旦”的象形。北美大陸北部山地,是一個獨木舟,是漢字“舟“的象形。北美大陸主體合為漢字“朝”。埃爾斯米爾島及南側群島,地形為一條魚,是漢字“魚”的象形。格陵蘭島地形也像一條魚,卻有一個羊頭,代指漢字羊字。魚、羊兩島合為漢字“鮮“字。四千年前夏代及夏前時期朝鮮是指北美大陸一帶。《堯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秩朔易”。舜帝命和叔宅幽都,幽都在西伯利亞葉尼塞河到勒拿河一帶,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屬和仲一族。商周之后的人們不知道大地理的東海之內、北海之隅在哪里,后世僅存小東海范圍內另一個朝鮮地名。
2、兩千年前的大秦。《后漢書》:“大秦……在西海之西,東西南北各數千里。有城四百馀所。土多金銀奇寶,有夜光璧、明月珠、駭雞犀、火浣布、珊瑚、琥珀、琉璃、瑯玕、朱丹、青碧,珍怪之物,率出大秦”。《魏略》:“大秦在安息、條支西大海之西,故俗謂之海西。從安息界乘船直載海西,遇風利時三月到,風遲或一二歲。其公私宮室為重屋,郵驛亭置如中國。從安息繞海北陸到其國,人民相屬,十里一亭,三十里一置。無盜賊。其俗人長大平正,似中國人而胡服”。兩千年前的大秦國即指美洲大陸,包括南北美洲地區。
3、偎人愛之。格陵蘭島西北側海岸線若一個癡情漢子在親吻魚島埃爾斯米爾島,一幅恩愛景像,宛若四千年前的人類生活景像。
二、西海之內,包括大西洋東岸往東到太平洋西岸地區。
1、流沙。撒哈拉沙漠。西海,大西洋。
2、壑市,禾市,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尼日爾一帶山地平面地形若漢字禾字,字頭在西。舜帝命和仲宅西方,駐禾市一帶,屬《海內東經》所載鶉蛋(埻端)國。
3、氾葉,即《海內東經》璽曄,即《史記-大宛列傳》條枝,指西海邊摩洛哥到突尼斯一帶山地,若樹木的枝葉。
4、鳥山,今西班牙、葡萄牙,展翅之鳥,頭朝西。
5、淮山,槐山,地形若大槐樹,橫跨法德兩大國,樹頂在漢諾威南側,樹根在馬賽、摩納哥一帶。
6、朝云之國,乍得東北側、埃及西南側山地平面地形若云朵。
7、司彘之國,獅子之國,尼羅河東側、紅海西側山地平面地形若獅子,頭朝北。
8、黑水,黑海。
9、韓流,神獸,指整個非洲中部南部地形。其頭朝南。
10、有死之山。與死海周邊地形有關。死海、黑海、西海等等均是早期漢字文獻命名。
11、華山,花山,阿爾卑斯山,冬季平面地形酷似花朵。也是衍生地名,不是中土華山。
12、青水,地中海。
13、肇山,希臘半島。
14、柏高,即漢代犂軒、犂鞬,今挪威、芬蘭、瑞典、及俄羅斯西北一帶,平面地形又似柏樹,又似犂鏵。
15、都廣之野,帕米爾以西,北冰洋以南,黑海以東。
16、鸞鳥,烏拉爾山系。鳥頭朝南。
17、鳳鳥,伊朗高原。鳥頭朝南。
18、若木,黑海、地中海之間地形若木。
19、若水。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黃帝時期和虞夏時期一樣派人常駐北非埻端國及禾市一帶,否則何來大圖。但是此若水非彼若水,大圖為衍生地理信息,黃帝次子昌意一族主體是在四川盆地的若水。
20、禺中之國,禺氏之國,蔥嶺地區,古祁連環狀山系,地形若鯙魚。
21、列襄之國,裂壤之國,阿爾泰山西段葉尼塞河流域,若山地之間大裂縫。
22、靈山,在列襄之國正北側山地,后文北海部份稱比處為釘靈。釘靈地形若巨人,腿上長毛。就是地形而已,秦漢之后文獻誤以釘靈為長毛之族。
23、赤蛇在樹。謝韋爾內島一帶地形。
24、鹽長之國。楚科奇半島西側。冬季衛星地圖。白雪若鹽。后文稱幽都之山。
25、鳥氏。太平洋、北冰洋之問楚科奇半島一帶地形若鳥首。
26、九丘。陰山、河套及其東南到海有九丘,即傳統的中土地區。九丘各名,暫未細考。
27、百仞無枝之木,即后文蒼梧,樹頂在秦嶺、神農架一帶,樹根在梧州蒼梧縣。
28、龍首的窫窳,即后文黑蛇,喜瑪拉雅山。
29、猩猩,即后文黑人,頭在云南,鳥足在中南半島。
三、中國西南數起,包括太平洋西岸往西到大西洋東岸地區。
1、巴國。四川盆地周邊山人有平面地形若米粑。
2、流黃辛氏。河套及蒙古高原一帶皆黃土。辛氏,或與新月、獯育有關。
3、巴遂山,巴緒山,懸掛米粑的繩子,指秦嶺、太行、燕山、興安嶺一帶山脊。
4、朱卷之國。古祁連環狀山系。
5、黑蛇食象。黑蛇,亦天吳,今喜瑪拉雅。象頭在孟加拉國。
6、贛巨人。頭在興都庫什山西側,身在喜瑪拉雅山南側,手在印度河。其它歷史時期其手也理解為樹葉。
7、黑人。頭在云南,鳥足在中南半島。
8、嬴民。呂宋群島平面地形若女人,鳥足靠近澳洲。
9、封豕。澳洲大陸平面地形,頭在東南角。
10、苗民。新西蘭平面地形若植物苗芽。
11、延維。頭在里海東側,手在里海南側。
12、鸞鳥。烏拉爾山系,頭朝南。即居鷂國。頭地漢語稱頭或頭居,即西文圖爾、突厥。
13、鳳鳥。伊朗高原地形,頭朝南。
14、如菟的菌狗。里海西側、黑海南側一帶地形。
15、桂山。北歐、俄羅斯西北一帶地形若大樹。
16、翠鳥。東歐、南歐、西歐一帶地形若鳥,頭在希臘半島。
17、孔鳥。巨鳥。非洲大陸一帶地形若巨鳥,頭在亞丁灣南側非洲之角。
四、南海之內,南中國海北岸地區。
1、衡山。今之羅霄山、衡山若立柱,五嶺若秤桿。
2、菌山。菌傘頂在梧州南側,傘把在湛江及雷州半島。
3、桂山。南寧市北側到貴州省東北部一帶山脈,若大樹。
4、三天子都山,即三天子嶂山,若樟樹,樹冠頂部在杭州灣南側,左沿到南陽盆地,右沿到粵東一帶。
5、蒼梧。由梧州蒼梧縣往北到神農架一帶,若大樹。
6、南海,南中國海與印度洋。
五、北海之內,西伯利亞一帶。
1、北海,北冰洋。以下冬季衛星地圖。
2、蛇山,堪查加半島山脊平面地形若蛇。
3、鹥鳥,科里亞克山,鳥頭朝南。
4、不距之山,哺育之山,楚科奇半島平面地形又若女人哺育嬰兒,嬰兒仰身在其下。
5、相顧之尸,楚科奇半島西側有一海灣,海灣西側平面地形若一個被綁之人的身體。
6、幽都之山,指葉尼塞河到勒拿河一帶。
7、大玄之山,大熊之山,外興安嶺平面地形若大熊,頭朝東。
8、玄丘之民。外興安嶺北側山脊平面圖若兩個站著的人。
9、大幽之國,貝加爾湖東南側、西北側山地平面地形為大鵬展翅,兩翅呈u型或v型。另外,西西伯利亞平原中部山脊,也是鯤鵬原型。
10、有赤脛之民,指貝加爾湖西北側,大鵬兩翅之間的地形,若人的兩個小腿。
11、釘靈之國,指阿爾泰山西段正北幾百公里地形,若站著一個巨人,腿上長毛。
(本文只涉及四千年前《海內經》前面部份地理信息與世界地理信息的對應關系,《海內經》后面涉及早期部族世系的內容暫未細考。)
六、《史記.大宛列傳》所載二千年前西域各國分布情況。
大宛,主體在帕米爾以東,阿姆河北岸,錫爾河中游以北地也。扜鰛,主體在錫爾河上游今吉爾吉斯坦國一帶。于窴,主體在塔里木盆地西部中部周邊一帶。樓蘭,主體在塔里木盆地東部一帶。姑師,主體在吐魯番盆地一帶。大月氏,主體在阿姆河北岸,里海東側、北側一帶,相當于四千年前豎沙國的主體部份。烏孫,主體在準葛爾盆地一帶。康居,即遠古居鷂余部,主體在烏拉爾山系一帶。奄蔡,即遠古奄茲國,地形若鵪鶉,頭在希臘半島,日落之地。希臘首都雅典的英文Athens讀音,殘留了漢語鵪鶉二字的讀音。奄蔡主體在東歐、南歐、西歐一帶。黎軒,亦作犁靬、犁鞬、牦靬、驪靬,主體在北歐及俄羅斯西北部一帶,地形若犂鏵。黎軒遠古即柏高,地形又若高大的柏樹。天竺,即喜瑪拉雅山南今印度、巴基斯坦一帶。大夏,即今興都庫什山西側阿富汗一帶。安息,即今埃及、利比亞、阿拉伯半島、伊朗一帶,埃及國名出自漢名安息。四千年前,埃及、利比亞、蘇丹一帶即鶉蛋國,即《海內東經》埻端國,記音蘇丹,地形若有一堆鵪鶉蛋。《堯典》舜帝命和仲駐守西方昧谷之地,應指埻端國一帶。條枝,即今大西洋東岸、北非的摩洛哥一帶,即遠古氾葉、璽曄,平面地形若樹的枝葉。條枝是安息的附屬國。
七、四千年前《堯典》所載羲和四部分布情況。
筆者前稿以今天中國及周邊地區為《堯典》羲和四部基本地理框架,未曾料到夏代及夏前時期古人地理格局之大。夏代及夏前時期古人不僅知道地中海、歐洲、大西洋、美洲,而且有大量子民聚居生活于世界各地,這大異于商周之后的文化記憶,也大大出乎筆者早前的預料。現將《堯典》之羲和四部分布情況重新考訂如下。羲叔,長江中下游地區及山東省南部一帶。陽谷,應指東海太平洋。大城或即良渚古城遺址。
羲仲,嶺南、東南亞、澳洲一帶。南訛,南鱷,原指印度尼西亞及其南側群島地形。大城或即班清古城遺址。
和仲,長江上游、青藏高原、南亞、中亞、西亞、北非一帶。雍和雍和,雍仲是和仲,其部即象雄國,藏典記載往西走三月,即北非一帶。昧谷,指西海大西洋。舜帝命和仲宅西方,指和仲的兒孫到西方,駐地應在鶉蛋國(埻端國)一帶,即今蘇丹、埃及、利比亞一帶。雍仲本部雅礱部,即亞伯龍(亞的蘭)本部,姒姓,大禹一族。姒字,《字匯》音以,《廣韻》音似,可讀以、氏兩音。本來讀以,氏代姒氏,類似國代中國。哈拉帕印章文字圖H051“大禹之女”,也即“大以之女”,此處蛇鳥會稽的“以”亦即“禹”。蛇鳥會稽的圖坦卡蒙金面具,應即大禹本尊神相。亞伯蘭,即姒氏蘭,南亞、中亞、西亞、北非各國之父。姒氏蘭長子姒氏瑪利,西文記音以實瑪利,其族即《海內東經》大夏國,包括興都庫什山往西到紅海一帶。秦漢時期西域大夏分出大食國,實為大氏國、大姒國。姒氏蘭次子姒撒,西文記音以撒,其族即《海內東經》埻端國,在今埃及、蘇丹、利比亞一帶,撒哈拉沙漠之名與姒撒部族有關。姒氏瑪利、姒撒兩部的主體都是炎黃時期的早期Saka(夏家),即黃白混種。舜帝命和仲選派到埻端國一帶的雅礱人,是虞夏時期的新移民,初期應是純藏民,后來融入當地各族之中。佛教之釋迦、釋家,最初也是源于大禹本家姒家,讀作氏家。哈佛大學教授克里爾斯基發現中國湖北江陵發現釋迦牟尼羽人像和中國四川三星堆文明羽人幾乎一模一樣,認為釋迦牟尼是三星堆文明后代。本文認為恒河與雅魯藏布江的釋家確屬大禹本家姒家,其淵源或早于三星堆時期。
和叔,黃河、興安嶺到漠北一帶,及東海太平洋北部島嶼,美洲印第安人也應屬和叔支系。
八、中亞、西亞塞人與華夏部族的關系。
夏民。夏,本義是蟬的頭、翼、足的象形。以蟬代夏季,是引申義。夏民,是早期中國人的自稱。夏之號,始于炎夏時代,始于炎帝時代。筆者《三星堆青銅面具是華夏部族圖騰》一文及其它文稿當中,將五六千年前的中土的炎帝世系稱為大夏時期,將四千多年前中土的黃帝世系稱為中夏時期,將三千六百年前中士的大禹世系稱為夏朝時期。
塞人,是在四五千年之前炎黃之世就居住在蔥嶺以西的夏裔夏種,他們最初居于蔥嶺以西的時間應在萬年數萬年以前,是中土夏民的外延。西文稱塞人為Saka(薩迦),實際發音就是“夏家”。經過數千年之后,到了秦漢時期,西方文獻記載的Saka雖然身份仍是夏家,但是實際已是黃白混種,是歷史早期東方部族與西方部族交流融合的結果。
延維,是塞人的主體。《海內經》延維的地形在里海附近,頭在里海東側,手在里海南側。延,是燕的音,是燕居的外延。維,是回的古音,廣府漢語方言存此音。維是古祁連古羌的外延。古祁連環狀山系又若漢字“回”,羌回同源,南北朝之后才分為兩族。秦漢之前,蔥嶺地區主體是古羌人,蔥嶺以西主體是延維。延維的漢語讀音[YanWei]或[YanVei],燕后回后的漢語讀音[YanHouWeiHou],是起源于中亞、西亞地區并在全世界廣泛傳播的文化信仰。《海內東經》所載四千年前西域之大夏、豎沙、居鷂三國屬民之主體是延維,禺支國屬民主體是古羌人。大夏,相當于波斯古經《阿維斯陀》中的雅利安,其國君稱“上”,即《圣經》諾亞之子閃族世居地,閃是上的記音。四千年前大夏國包括紅海到興都庫什山一帶,當時沒有安息、大食。豎沙,相當于波斯古經《阿維斯陀》中的薩勒姆,其國君稱“罕”,即《圣經》諾亞之子含族世居地,含音同罕。豎沙國包括里海東側到帕米爾西側一帶,當時沒有大宛等國。居鷂,相當于波斯古經《阿維斯陀》中的圖爾,其國君稱“亞父”,即《圣經》記載諾亞之子雅弗一族世居地,雅弗是亞父的記音。居鷂即《海內經》鸞鳥地形,在烏拉爾山系一帶,其頭朝南。鸞鳥頭部地區,漢語稱為頭或頭居,西語記音為圖爾或突厥,是幾千年后突厥人的真正發祥地。突厥首領自稱“大葉護”,也是漢語“亞父”的記音。崇拜葉子的塞人出自大夏國,海那邊的塞人出自豎沙國,戴尖帽的塞人出自居鷂國,皆延維一族。斯基泰人,則是居鷂人的分支。吉普賽人,自稱羅姆人,也是亞伯蘭[abram]的后裔,來源包括大夏、豎沙、居鷂三支,即中亞、西亞一帶。
九、四海之內皆兄弟。
《海內經》其中的地理信息不是夏代之后的人們所了解的,其中內容又較十八部《山海經》其它卷本簡略,其中又提到舜葬,則《海內經》應屬距今約四千年前夏代初期的中國文獻。
《海內經》當中的地理信息屬于雙關地理信息,以象形之名稱雙關宏觀地理信息和微觀地理信息。微觀地理信息屬原生地理信息,宏觀地理信息屬衍生地理信息。但是宏觀地理信息并非微觀地理信息的等比例放大,所以呈現的宏觀地理信息不成比例,有的地區有比較細微的地理信息,有的地區只有框架地理信息,有的地區出現重疊敘述地理信息。
《海內經》當中的地理信息,包括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四大洋地區,包括了亞洲、歐洲、非洲、澳洲、美洲五大洲地區,包括了除南極洲之外幾乎整個世界各地,是四千年前的一部比較完整的世界地理概況。《海內經》當中的內容顯示,在距今四千年前的夏朝初期四海之內皆兄弟,早期漢字文化已是世界各地部族交流使用的主要語言工具,早期漢字文化深刻地影響了世界各地部族早期語言文化的發展。
何連紅2020.7.15.(夏歷二零二零年五月二十五日)謹于遵義東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