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 2月23日,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商業行業委員會與XTransfer企業聯合發布了《2021年中小微企業出口貿易(B2B)指數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外貿出口先行指數呈高水平、穩定態勢,同比增長 21%。國內中小微外貿企業出口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區域活躍指數表現出較強的韌性。
2021年,疫情肆虐、原材料及大宗商品價格漲幅連續擴大、全球海運價格飆升、人民幣對美元大幅升值都影響著外貿企業的發展。《報告》預計,在2022年,中國外貿出口趨勢繼續穩步向好,并在疫情逐步控制和全球貿易秩序恢復的大環境下邁向新高度。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方面稱,《報告》的指數由2021年及往年同期具有代表性的同批客戶樣本數據,結合XTransfer平臺中小微外貿企業全年收款表現及中國海關出口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后加權計算得出,用以綜合分析評估中小微外貿企業競爭力表現以及發展趨勢。XTransfer是一站式外貿企業跨境金融和風控服務公司。
根據2021年中小微企業出口貿易(B2B)指數,在2021年開年,中國外貿出口保持了2020年底的好勢頭,受外貿行業“春節效應”影響,2月指數有一定回落;2月春節假期過后,訂單集中反彈,指數上升;3月至5月,指數保持較高水平,并較2020年同期大幅增長。這是由于受新冠肺炎變種“德爾塔”影響,導致多國疫情反彈工廠關閉,產能及訂單向優先控制好疫情的中國聚集;6月至9月,指數相對穩定,并保持緩和態勢,與外貿行業周期性表現相吻合,即年中外貿出口相對沉穩,下半年至年底逐步邁入頂峰;同時受國際航運阻滯等供應鏈因素掣肘,指數較之于2020年同期表現膠著;10月開始呈現明顯上漲趨勢,12月到達2021年頂峰,且12月底到2022年初達到2020年疫情以來外貿出口的峰值。
《報告》顯示,從出口目的地來看,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出口額前三大目的地區域依次為歐盟、北美、東盟,延續了2020年以來的表現;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出口額增長率較高的國家有印度、泰國、印度尼西亞、巴西、菲律賓、馬來西亞、墨西哥、韓國等,主要集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也是中國不斷深化“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的重要成果體現。
從出口產品類別來看,對于主要出口國家,醫療用品的出口額增長最多,整體增長300%,紡織品增長25%,3C電子類產品增長14%,尤其以歐美等發達國家最為突出。
2022年1月1日RCEP協議正式生效,《報告》也計算出了2021年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出口RCEP區域活躍指數。RCEP是由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十國共15方成員制定的協定。
《報告》指出,受春節假期影響,2021年初中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出口RCEP區域活躍指數稍有回落;春節后,訂單需求逐步釋放,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出口RCEP區域活躍指數大幅回升;3月份后,受印度尼西亞等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國家傳統節日影響,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出口RCEP區域活躍指數呈下降趨勢,并于5月份達到最低值;2021年5月開始,得益于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國外需求回暖,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出口RCEP區域活躍指數在經歷短暫的修復后迅速回升,并逐步邁入兩年以來的高點。
《報告》顯示,從出口目的地來看,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RCEP區域出口額前三大目的地國家依次為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 RCEP區域出口額增長率前三大目的地國家依次為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其中中小微外貿企業對印度尼西亞出口額和出口額增長率均保持了較高水平,這標志著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正逐步深化與東盟國家的貿易往來,同時也為RCEP協議生效蓄積了高質量的發展勢能。
從出口產品類別來看,對RCEP區域主要出口國家,機械配件出口增長超過110%,其中汽車配件增長超過160%;紡織品出口增長超過80%,合成纖維、尼龍增長約40%。受益于較低的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和較好的本地優惠政策,以代工為主的制造業正在向部分RCEP區域國家轉移,進一步推高了其對于機械配件、紡織品原材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