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2022年1月,首批券商2021年業績亦逐漸浮出水面。
截至1月19日晚間,據券商中國記者梳理,合計有16家券商發布業績預報或母公司未經審計2021年財報。
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和建設者,受益于火熱的行情,2021年券商業績向好幾乎成為行業的共識。
券商中國記者發現,已經披露業績的16家券商絕大多數業績呈現增長。尤其是頭部券商中信證券,以230億元創新高凈利數據,穩居“券業一哥”;中原證券則成為2021年業績最大“黑馬”,凈利增速最高或達437%。
有人歡喜有人愁,行業整體業績普漲之下,也有3家券商凈利潤出現下滑,這些券商業績下滑背后可能與自營投資有較大關系。
業績普增:中信證券凈利執牛耳
見一葉而知深秋。
1月19日晚間,方正證券成為又一家發布2021年業績預增公告的券商。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發現,2022年1月以來,相繼有6家券商(含子公司)發布業績預增公告,以及10家券商母公司單體(不含子公司)未經審計財務數據,其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雙增長的券商達到12家,占樣本的75%。
首先,來看頭部券商代表,中信證券強者恒強,在過往較大業績基數上繼續斬獲凈利增長超五成的業績。
中信證券公告,2021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65.7億元,同比增長40.8%;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29.79億元,同比增長54.20%,凈利潤創歷史新高。
對于業績增長,中信證券解釋,國內經濟克服疫情影響、持續向好,資本市場蓬勃發展,公司2021年投資銀行、資產管理等各項業務均衡發展、穩步增長。
其次,披露業績預增公告的6家券商,凈利低于30%的都已絕跡,中型券商中浙商證券、方正證券、國元證券表現亦可圈可點。
尤其是新近披露業績預告的方正證券,在股東支持有限之下,預計2021年度實現凈利潤16.45億元~18.65億元,同比增長50%~70%。
方正證券表示,2021年資本市場行情回暖,兩市交易量、成交額同比增長,該公司積極把握市場機遇,各項業務持續穩步發展,在報告期內公司經紀業務收入和自營收益等均較上年實現增長。
西部證券非銀分析師羅鉆輝認為,頭部券商業績仍有望維持高增長,主要受益于全面注冊制實行預期、居民財富向權益市場轉移等利好。
中小券商多“黑馬”:中原證券增速驚人
實際上,在業內人士看來,從2021年市場環境看,券商業績向好早有預期。
展開全文具體而言,一方面2021年市場交投活躍度搞,2021年日股基成交額11367億元同比增長25%,達到2016年以來最高水平。同時,兩融余額持續走高,截至2021年12月底兩融余額達到1.84萬億元,同比增長14%。另一方面,全年IPO保持較高熱度,2021年完成IPO規模5438億元,同比增長13%。
在火熱的市場環境之下,一些中小券商由于自身業績基數低,抓住幾項核心業務,凈利潤實現翻倍增長,出現不少業績“黑馬”。
在6家披露業績預增公告的上市券商中,中原證券凈利增速多達三、四倍,成為名副其實2021年券商業績中的“黑馬”。
1月10日,中原證券公告,預計2021年度歸母公司凈利潤將實現同比增加3.76億元~4.56億元,同比增長360.2%~436.9%。
中原證券解釋,2021年多層次資本市場不斷完善,資本市場蓬勃發展,積極把握市場機遇,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投行業務和一、二級市場投資等主體業務穩健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發力互聯網金融和財富管理的業務的國聯證券,也在2021年取得不俗業績。
1月14日,國聯證券公告,預計2021年度實現歸母凈利潤8.8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92億元,同比增長49.72%左右。
國聯證券表示,該公司持續優化客戶服務體系,資本規模、運營能力顯著提升,泛財富管理體系初見雛形,業務結構更加多元,盈利能力持續增強。
此外,在10家披露券商母公司單體未經審計財務報表公司中,江海證券和國盛證券凈利潤增速分別達到210%和163%。
其中,江海證券2021年營業收入12.72億元同比下降26%。不過,凈利潤卻達到1.86億元,較2020年凈利潤0.6億元同比增長210%。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江海證券出現營收下滑和凈利潤大增的“反常情況”,主要是2021年信用減值損失2.32億元,同比減少5.67億元。
國盛證券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9.75億元和凈利潤3.9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77%和162.67%,主要是信用減值損失沖回1.14億元,而2020年信用減值損失為1.48億元。
自營敗北,3家券商凈利下滑
在2021年火爆行情下,券商業績普遍增長成為常態,那么券商業績下滑為哪般?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這或許跟券商的自營投資收益波動有關。
10家披露業績的券商母公司(不含子公司)未經審計業績顯示,有東海證券、五礦證券和國都證券出現凈利潤下滑,如果算上營業收入下滑則還有安信證券和江海證券。
其中,業績下滑最嚴重的為東海證券,營收和凈利潤雙雙出現腰斬,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0.78億元和凈利潤1.51億元,同比分別下滑48.96%和56.86%。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東海證券2021年經紀、投行、資管等業務收入與2020年基本持平,變化最大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虧損4.87億元,而2020年同期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達到4.72億元。
據了解,券商的公允價值變動項與券商的投資業務密切相關。
安信證券在行業業績大增之下,營業收入也出現下滑,凈利潤僅錄得同比微增。這意味著,在行業激烈競爭之下,安信證券可能“不進則退”,業績排名下滑。
1月17日,國投資本發布安信證券未經審計2021年財報,安信證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90.44億元,凈利潤33.63億元,對比2020年未經審計財報顯示的營業收入94.19億元和凈利潤32.57億元,營業收入下滑3.98%,凈利潤微增3.25%。
從具體業務來看,2021年安信證券經紀、投行和投資收益均實現增長,尤其是投行收入達到14.43億元,同比增長44.63%。
自營業務很可能也是造成安信證券業績增長乏力的主要原因。財報顯示,安信證券2021年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虧損5.76億元,而2020年同期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達到6.54億元。
責編:桂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