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 東文財經(ID:zscy006)
后疫情時代,日本“經營之神”折戟中國?
1月13日,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發布2022年第一季度業績顯示:2021年9月—11月,迅銷收入為6273.9億日元,同比增長1.2%;凈利潤為935.9億日元,同比增長33%。
這份業績創下優衣庫史上第一季度最高記錄,集團表示“主要得益于全球主要收益來源多樣化。”
但優衣庫在兩大支柱市場日本、中國的營收卻雙雙下滑,其中日本國內營收下跌11%,大中華區營收下跌0.85%。
過去20年,優衣庫憑借“低價良品”策略暢銷全球,創始人柳井正更被喻為繼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之后日本新一代“經營之神”。
疫情收尾之際,服裝界不敗神話為何在中國突然失速?
壹
1984年,早稻田大學畢業的柳井正成立優衣庫,主營西裝業務。
當時日本經濟從戰后迅速崛起,正值黃金時代,從上到下迫不及待超越美國登頂世界第一,國內奢靡風氣盛行,市面上流行的都是昂貴華麗的服裝。
1991年后風云突變,日本經濟泡沫破裂,樓市暴跌,無數人傾家蕩產,全國就此進入“失落三十年”。大蕭條背景下,日本人徹底告別奢靡之風,進入低物欲時代。
巨變當前,柳井正當機立斷從西裝轉型為休閑服裝,并將公司改名“迅銷”。后來他又跑到美國考察,認定美國校園的倉儲式銷售最符合休閑的定義,并率先將大賣場銷售模式引入日本。
展開全文日本人突然發現,街上原來還有家低價卻不低質的商店,優衣庫就此熱銷快速崛起。1998年,“1900日元一件休閑服”的口號深入人心;1999年,自研出被外國壟斷的“搖粒絨”面料,當年大賣2600萬套;1999—2001年,完成業績連續3年翻倍壯舉,在日本名聲大噪。
2000年后,野心勃勃的柳井正進軍全球,并喊出“Made for All”(為所有人制造)的口號。得益于“低價良品、品質保證”的經營理念,優衣庫在海外同樣取得驚人成績,尤其在中國市場吸粉無數。
2019財年,優衣庫全球營收高達151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同年,《福布斯日本富豪榜》上,柳井正以249億美元身價擊敗孫正義,重奪日本首富。
2020年,優衣庫在中國門店總數已超越日本國內,入華18年成績斐然。有人說是瘋狂的中國人,讓柳井正重回首富寶座。
多年來,優衣庫營收主力一直是日本和中國市場。2021財年,優衣庫年營收達1.77萬億日元(約988.99億元),其中50%營收來自日本,25%來自大中華地區,歐美地區占比不足10%。
2022年一季度財報顯示,中國依舊是優衣庫最關鍵的海外市場。
一季度,優衣庫在日本國內營收為2264億日元,同比下跌11%,凈利潤487億日元(約27.17億元),同比下跌19%。
優衣庫海外業務營收為2997億日元,同比增長15%,經營利潤達到599億日元,同比增長45%,創季度數據新高。
其中,大中華區營收為1516億日元,同比下跌0.85%,是所有海外市場中唯一出現營收下滑的市場。
但大中華區貢獻優衣庫總營收的24.2%,依舊是其海外最大市場。
正因如此,柳井正最近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優衣庫拒絕參與美國“效忠游戲”,不會在中美關系中選邊站:“美國的做法是迫使企業效忠,我想要表明我不會玩這種游戲”。
他還指出,“對于夾在中美之間的日本企業,至少要承認日本別無選擇,只能在全球市場上賺錢。它們需要吸引全球人才,并將日本員工派往海外,日本不成為一個開放的國家就無法生存。”
對于大中華區營收下滑,優衣庫表示:由于疫情期間持續面臨嚴格防疫措施,使得服裝行業整體消費意欲不振,加上去年銷情強勁比較基準較高所致。
事實上,除了疫情因素,近幾年國貨強勢崛起也在蠶食優衣庫市場份額。
貳
優衣庫能暢銷全球,離不開柳井正的經營理念。
首先是低價良品,優衣庫做大連鎖品牌后便確定“低價良品,品質保證”的經營理念,這意味著你得全力控制成本,而且質量還不能差,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上加難。
為控制成本,優衣庫在大賣場基礎上,演變出超市型自助購物方式,所以大家去優衣庫的感覺永遠都和超市買菜一樣,接地氣、銷量大,而同為島國品牌的無印良品始終高傲,始終不溫不火。
同時,優衣庫很早從代銷轉為自主設計、生產,節省了不必要開支后,得以在設計、質量上狠下功夫,保持低價良品的初心。
其次是緊跟時代、不斷創新,優衣庫雖然是平價賣場,但一直保持創新,努力構建自身的時尚潮流概念,從而吸引年輕人。
縱觀優衣庫這些年的發展,不止在設計上推陳出新,還與各大網紅IP搞聯名款,樂高、星球大戰、迪士尼、馬里奧...幾乎每年都會聯合網紅IP做營銷,低價和超級IP的組合,深受年輕人喜愛。
在銷售模式上,優衣庫也是最早發展線上的一批快時尚品牌,早在2009年優衣庫就開通了天貓旗艦店,遠遠領先于ZARA、H&M這些對手。幾乎是最晚進入中國,卻取得最快、最好成績的快時尚品牌。
但這些經營策略在國貨崛起時代逐漸失效。
10幾年前,提起李寧、安踏、特步這些國產運動品牌,給人第一印象是土味、廉價,穿出去沒啥面子。
今天,越來越多的國貨異軍突起,比如李寧、安踏。安踏尤為突出,自收購FILA以來其市值不斷飆漲,至今高達3000億港元,穩坐中國第一、世界第三交椅。
2020年,安踏實現營收355.12億元,同比增長4.7%;凈利潤51.62億元,同比增長5.3%。同期,阿迪達斯凈利潤為4.29億歐元(約33.14億元),同比大跌77.6%。
這是歷史上安踏凈利潤首次超越阿迪,也是國產品牌的正名之戰!
2021年3月,H&M、耐克、阿迪等國外品牌抵制新疆棉的奇葩操作,震驚國內。洶涌輿情曾讓國內外服裝品牌上演冰火兩重天,一邊是耐克、阿迪股價大跌,一邊是李寧、安踏等國產品牌大漲。
隨著中國國力走強,民族品牌正迎來春天,前有華為手機,后有動力電池霸主寧德時代,未來在各行各業還將涌現更多的“國產之光”。
就服裝市場而言,優衣庫等海外品牌躺贏的時代已然結束,未來中國消費者是否繼續買賬還是未知數!
尋求報道:yangqin6060(微信)
投遞BP:bp@wefinanc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