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經緯1月14日電 (魏薇)又一家城商行或將曲線拿下一塊消金牌照。1月13日晚間,南京銀行發布了第九屆監事會第八次會議決議公告,其中一項關于收購參股金融機構控股權的議案引發關注。
有媒體報道稱,此次南京銀行商討收購的“主角”或為蘇寧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蘇寧消金)。南京銀行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以信息披露為準,目前還沒有簽署正式協議,還在談判階段。蘇寧消金有關工作人員則稱,暫時還沒有最新消息。
“目前還在談判階段”
對于本次收購議案,投票表決結果顯示,同意8票,反對0票,棄權0票。
南京銀行在公告中稱,本次收購尚待簽署正式協議,且后續需經監管機構審批。協議簽署及監管審批具有不確定性,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盡管并未透露具體收購的是哪家,但從表述上看,本次收購標的是“參股金融機構”。根據南京銀行2020年年報,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擁有八家股權投資機構。其中,控股機構四家,分別為宜興陽羨村鎮銀行、昆山鹿城村鎮銀行、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南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參股機構四家分別為日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蕪湖津盛農村商業銀行、蘇寧消費金融有限公司。
對于收購標的是否為蘇寧消金等問題,中新經緯致電南京銀行投資者熱線電話詢問,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以信息披露為準,目前還沒有簽署正式協議,還在談判階段,并且還在保密期。
另外,何時將會有下一步進展?上述工作人員稱,在繼續努力推進中,具體的時間還不確定。
同時,中新經緯向蘇寧消金方面求證,有關工作人員稱,暫時還沒有最新消息。
公開資料顯示,蘇寧消金成立于2015年5月14日,其背后股東分別是蘇寧易購、先聲再康、南京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個人金融集團和江蘇洋河酒廠,持股比例分別為49%、16%、15%、15%、5%。
“這是一個博弈很久的事情。”一位接近蘇寧消金的人士對中新經緯透露,蘇寧消金和南京銀行合作最早是蜜月期,雙方合作得比較愉快;之后南京銀行對蘇寧消金的經營狀況有所不滿,南京銀行系人士一度退出蘇寧消金,意圖引入其他銀行股東,但以失敗告終。
中新經緯注意到,2019年5月,云南銀保監局曾發布《關于云南紅塔銀行參股蘇寧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批復》稱,同意云南紅塔銀行投資參股蘇寧消金,持股數量為2.4億股,持股比例為15%。不過到目前為止,仍未看到紅塔銀行入股的進一步動作,蘇寧消金的股權結構也并未發生變化。
一位消費金融行業分析人士對中新經緯指出,蘇寧面臨比較大的債務問題,也希望處置部分資產,消費金融牌照是優質資產。“蘇寧作為賣方,接觸的企業應該不止一家。但地方監管可能希望蘇寧把牌照優先轉給本地機構,那南京銀行肯定是最優先的。”該人士分析稱。
城商行布局消費金融
南京銀行在消費金融領域的“野心”由來已久。據多家媒體報道,早在2007年,南京銀行便與法國巴黎銀行全資子公司cetelem成立零售消費信貸中心,其后,于2010年重組設立消費金融與信用卡中心,2014年,更名為消費金融中心,剝離信用卡,專注消費金融業務。
展開全文南京銀行2020年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該行消費金融中心表內消費貸款余額398億元,表內貸款不良率1.18%,累計服務客戶2095萬,較上年提升21%,客戶資產進一步擴大。
據21世紀經濟報道2018年9月報道稱,南京銀行有意退出蘇寧消費金融,自行申請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但南京銀行的消金牌照遲遲未有消息。若此番成功收購蘇寧消金股權,南京銀行的夙愿有望達成。
“自己申請牌照流程會比較長,而且需要引入更多機構共同持股。目前消費金融機構牌照價格比較平穩,所以收購是比較好的選擇。”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對中新經緯表示。
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同樣指出,城商行布局消費金融公司,以自行申請為主,但需要尋找到其他合作方一起發起,并且需要符合監管要求的門檻和流程,難度較大。比如2018年寧波銀行曾公告擬設立永贏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但到目前未能落地。收購消費金融公司也是一種路徑,但國內消費金融公司一共也就30家,轉讓控股權的消費金融公司更是非常稀缺。
中新經緯梳理發現,若將剛宣布拿下華融消費金融股權的寧波銀行算在內,銀行作為第一大股東的消費金融公司多達20家,其中城商行作為第一大股東的共14家。
在于百程看來,城商行系消費金融公司,是消費金融公司的一種主要類型。城商行業務受制于區域經營限制,而消費金融公司作為專業的開展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可以全國展業,因此,北京銀行、成都銀行等一些零售業務上表現出色的城商行,都已設立消費金融公司,以此拓展全國消費金融業務。
王蓬博進一步指出,城商行目前看會受到區域展業限制,收購后實際上是雙贏的結果,銀行擁有了場景和用戶,變得更加靈活和市場化,消金機構有了更多和便宜的資金支持,區域性銀行也獲得了零售和數字化改革最好的抓手。(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中新經緯(jwview)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