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茂,“三好學生”何以陷入債務糾紛?
除了宏觀環境收緊的共性外因,并購失誤和城市布局不當是世茂陷入流動性困境的內因
除了宏觀環境收緊的共性外因,并購失誤和城市布局不當是世茂陷入流動性困境的內因
文|《財經》記者 陳嘉瑤 王博 顧翎羽 實習生 桂瀾珊
編輯|王博
2022年,地產行業的流動性危機繼續蔓延,“三好學生”世茂集團(0813.HK)也未能幸免。
2022年1月6日,中誠信托稱世茂集團旗下公司未能按時向自己支付3.02億元到期債務,構成實質性違約。
此消息引發世茂集團股價連續兩日下跌,從5.24港元/股跌至4.70港元/股,跌幅10%,市值跌去近21億港元。
中誠信托是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旗下的信托公司,截至2020年末,受托管理信托資產規模2077.29億元。
2020年8月監管層推出三道紅線政策后(資產負債率小于70%、凈負債率小于100%、現金短債比大于1),是否撞線、撞線幾條,成了衡量房企的尺子。2021年年中,世茂集團資產負債率68.0%、凈負債率50.9%、現金短債比1.19,是為數不多三線全綠的“三好學生”,為何半年之后就陷入流動性困境?
到底有沒有債務違約?
1月6日,中誠信托向投資人發布臨時公告稱,截至2021年12月25日,世茂建設(世茂集團旗下公司)參股公司及世茂旗下項目公司(佛山德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3.02億元到期的變現備付金(為世茂方應支付中誠信托的款項,信托產品到期后用于給投資人兌付)違約,觸發全部剩余債務提前到期,截至1月6日,到期未償還總金額為6.45億元。
展開全文世茂建設在1月7日的公告中證實,在中誠信托2021年12月27日催告后,3.02億元債務已償還1.47億元,尚余1.55億元未償還。另有4.9億元債務應于2022年3月償還,目前需償還的總金額為6.45億元。
但世茂建設否認違約,指出公司尚未有公開市場的債務違約,中誠信托事件不會觸發公開市場債務的加速清償。
世茂股份公告稱,將于1月17日兌付到期的本金為19億元的公司債券。
一位要求匿名的世茂集團人士認為,3.02億元變現備付金雖未按時存到監管賬戶,但該筆款項面向投資人的兌付時間為2022年3月。目前糾紛雙方為中誠信托和世茂方,不涉及投資人,所以并非實質性違約。
該人士分析,行業大環境不好,各家公司都要提高資金效率,這應是世茂方未按時將資金存入監管賬戶的原因。
對于中誠信托主張加速到期的4.9億元債務,世茂建設在公告中仍表示該筆款項應于3月償還。
但一位信托行業從業者告訴《財經》記者,資產端和資金端違約情形不是一一對應的。也就是說,衡量世茂方是否違約,要看其是否遵守與中誠信托的協議,與投資人的產品到期日并無聯系。正常情況下,世茂方也不應該知道投資人的產品到期日。
據這位從業者介紹,信托合同一般會做如下約定:債務人到期未還款,若不能與債權人協商一致,剩余債務將加速到期,以增強合同的約束力。
《財經》記者致電中誠信托詢問款項加速到期的詳細依據,截至發稿,中誠信托未作回復。
《財經》記者獲悉,中誠信托正致力于追回自銷產品的款項。除自銷產品,中誠信托還幫世茂方發行了25億元的信托產品,由招商銀行代銷。
世茂建設在公告中透露,目前作為主要還款來源的項目仍在陸續銷售,持續歸集資金以備還款。
何以至此?
不管世茂是否實質違約,與債權人鬧出如此大的風波,都說明世茂的流動性出現了很大問題。之所以如此,除了房地產宏觀環境收緊這個共性的外因,也有世茂并購策略和地域布局失誤的內因。
2021年,房地產市場下行,開發商融資環境嚴峻,住房按揭貸款緊縮,購房者對樓市喪失信心。供給端和需求端都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房企的日子不好過。
2021年11月的投資者會議上,世茂集團董事會副主席許世壇透露,目前金融機構對房企信心不足,公司還有50億元-60億元的發債額度,但就是發不出去。
許世壇稱,公司2021年的銷售目標是3300億元,這要求9月-12月的銷售額在300億元/月,但目前這幾個月銷售水平僅為200億元/月,預計全年總銷售額為2900億元。
據中指研究院數據,世茂集團2021年全年銷售額為2699億元,目標完成率為82%。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宏觀環境艱難之外,世茂集團2018年以來在收并購市場大展拳腳,但其收購的一些資產包情況復雜,變現困難,是導致其陷入困局的一個重要原因。
2018年(左)和2019年(右)重點房企收并購交易金額排行榜。圖片來源:中指研究院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2018年起,世茂集團開始在收并購排行榜上擁有一席之地。2019年,世茂集團緊跟融創,竄升至第二位。世茂自此在業界擁有了“并購王”的名號。
世茂集團有兩筆業界聞名的收購,一筆是2019年泰禾危機時將其部分優質項目收入囊中;另一筆是2020年初宣布與危機中的福晟合作。
但項目收購后的變現之路卻不太順利。
以世茂集團在2019年初收購的南昌院子項目為例,世茂集團加入對項目的推進效果并不明顯。2021年初,泰禾集團官方微信號上,才傳來南昌院子復工的消息,此時距離收購已過去近兩年。
而與福晟的戰略合作,也在福晟的業主、員工、債權人紛紛找上門來維權后,蒙上陰影。許世壇在合作發布會上提出,在雙方廣泛深入的合作下,構建1+1>2的共贏局面。
但一位接近世茂集團的高管向《財經》記者透露,世茂福晟合作之初,參與收購的多方承諾的交易條件很多都沒有落實。這直接導致世茂投資成本變高了。
據《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2019年世茂集團收購泰禾的項目資產共投入約85億元,為當年營業利潤的78%。
雖然世茂和福晟的合作,對外宣稱價值千億貨值,但并未有公開文件透露交易對價。在世茂集團2020年半年報發布會上,許世壇曾稱,收購福晟不是一分錢也不投,大概會投入50億元-60億元。
吃了并購標的選擇不當的虧后,城市布局節奏失衡也讓世茂的流動性雪上加霜。
2018年,世茂在布局一二線城市的同時,也開始關注一二線周邊可承載外溢需求的三四線城市。此后其布局了漳州、龍巖、瀘州、內江、泰州、鹽城等地。
但2018年下半年,棚改貨幣化政策收緊,三四線城市的購房需求明顯下滑。加之2020年之后,受疫情影響,下沉市場樓市更鮮有人問津。
世茂集團對利潤率要求較高,基本在10%左右。這導致項目成本控制嚴格,犧牲了一定的產品力。前述員工透露,在南方某區域世茂一個項目附近的競品,在車庫使用了高品質的環氧地坪,世茂項目相比之下就顯得有些老舊,吸引力不足。
而當市場供需環境發生變化,購房人占據主動權時,他們對房企的產品品質就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前景如何?
一位世茂集團南方區域員工向《財經》記者透露,2021年9月就感覺到了公司資金緊張,那時就已開始出售資產。
2021年12月,世茂集團任命世茂海峽董事長呂翼負責集團新設的資產管理中心,原因之一就是為了整合資源處置資產,促進現金回流。
世茂海峽是世茂集團最大的區域公司,2020年,世茂海峽貢獻了世茂集團33%的銷售額。
《財經》記者獲悉,目前住宅、商業物業等資產都被世茂集團擺上貨架,除了可直接轉手給合作方的合作盤,一些優質資產,如準一線、二線城市尚未建設的優質地塊也在售賣中。
2021年11月以來,世茂集團在二級市場多次經歷股債雙殺,管理層為了對外釋放公司穩健經營的信號,也曾多次參與回購公司股票。
為了開源節流,世茂正在大力精簡優化人員和組織。據《財經》記者了解,具體內容為:1.投資職權收歸集團,區域公司不設投資崗;2.設計與客戶研究部門合并;3.運營和工程部門合并;4.成本和采購部門合并;5.部分區域公司的項目歸屬調整。
《財經》記者獲悉,本輪組織架構調整已進行了一個月左右,世茂集團總部投資部門已有70%-80%員工離職。世茂集團整體裁員比例約為30%-40%。預計2022年春節前,剩余被裁人員也將陸續離職。
世茂集團在回復《財經》記者時稱,本輪組織架構調整系主動求變,加速轉型升級,重塑敏捷組織。但關于裁員比例、補償等信息,世茂集團未予回復。
一位世茂集團總部員工認為,公司目前的組織架構調整,談不上管理變革,而是在面臨困境時不得已的被動選擇,是一種求生行為。
組織架構調整同時,世茂集團也在裁撤多余部門和人員。為了保交樓,世茂集團在投資、市場等負責項目前期工作的職能部門裁員人數較多,適當保留了項目運營等部門。
前述南方區域員工告訴《財經》記者,世茂集團去年停止了校招,也經歷了多輪裁員,不同城市公司有不同的裁員指標需要達成。
他透露,其所在南方某城市公司優化了約五分之一的員工。同時,有些區域公司已經不再拿地了,集團所有的管理費用都在削減,“甚至出差標準都下降,今年也可能不發年終獎了。”
據悉,世茂集團為離職員工提供N+1(N為員工工作年限)個月的工資作為補償。但為節約成本,公司會先向裁掉也無需賠償的未轉正員工下手。入職不滿一年的員工也會上備選清單,領導將找他們談話溝通。
2021年1月8日,世茂集團的員工沒能像往常一樣按時收到工資。一位投資部門員工透露,公司通知工資推遲至1月20日發放。
瑞銀在近期的一份研報中預測,世茂集團2022年1月將有約25億元境內債券到期,4月將有7億美元境外債券到期。不包括1200億元表外負債,預計2022年全年世茂集團將有共計44億美元的境內、境外債券及境外銀團貸款到期。
瑞銀在研報中分析,世茂集團為緩解債務壓力,可能會出售位于香港的大窩坪和維港匯項目,預計將回籠資金16億美元。此外,世茂集團未來也可能出售旗下的上市物業公司世茂服務。
世茂服務是目前世茂集團的優質資產,市值144億港元。《財經》記者獲悉,世茂服務目前未受世茂集團債務危機影響,經營正常,世茂集團暫無出售世茂服務的計劃。
世茂建設在2021年12月31日回復上交所問詢函時透露,公司已設立專門的資產管理平臺,推動一二線核心城市經營性資產處置。截至12月29日,世茂集團已處置34.21億元內地資產,作價20.86億港元處置中國香港維港匯項目。2022年,世茂集團資產處置力度和規模將進一步加強。
1月11日,財聯社發布消息稱,央行要求房地產國企牽頭收并購,為11家民營房企提供流動性支持,世茂集團位列其中。
1月10日、11日,世茂集團股價連漲兩日。1月12日,世茂集團收盤價5.24港元/股,較近五日最低收盤價4.70港元/股回升16%,市值206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