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東時間1月11日周二,世界銀行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5.5%,2022年將增長4.1%,均較此前預測下調0.2個百分點。
報告說,由于新冠疫情不斷蔓延、各經濟體政策支持力度減小以及供應鏈瓶頸持續存在,全球經濟復蘇勢頭將顯著放緩,其中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產出預計仍將大幅低于疫情前水平。
華爾街見聞稍早前文章曾提及,世衛組織警告稱奧密克戎在歐洲的傳播目前呈現“由西向東的浪潮”,大多數歐洲人可能會在未來六到八周內感染;摩根士丹利通過分析南非疫情走勢,預測美國奧密克戎疫情可能在3-6周內見頂。據新華社援引世衛組織10日公布的最新數據,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數已超3億例。
世行首席經濟學家Ayhan Kose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疫情已深刻影響著經濟:
經濟(增速)正在放緩。全球經濟 "基本上處于兩種不同的飛行軌道上。先進經濟體正在高飛;新興市場、發展中經濟體則在某種程度上低飛并落在后面。
報告預計,2021年發達經濟體增長5%,2022年將增長3.8%,分別下調0.4和0.2個百分點;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2021年增長6.3%,2022年將增長4.6%。世行預計,2021年美國經濟增長5.6%,較此前預期下調1.2個百分點;2022年將增長3.7%,下調0.5個百分點。2021年歐元區經濟增長5.2%,2022年將增長4.2%。
報告指出,全球經濟面臨諸多下行風險,包括變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快速蔓延導致疫情再次反彈、通脹預期飆升以及創紀錄高債務水平帶來的金融壓力等。同時,氣候變化可能加劇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構成挑戰。鑒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政策空間有限,上述下行風險將“增加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
世行行長馬爾帕斯強調了通過20個最大經濟體建立的共同框架為發展中國家減免債務的重要性,并表示該共同框架自2020年11月以來迎來一個轉折點;同時他表示:
全球宏觀經濟不平衡已到達前所未有的程度,各經濟體間和經濟體內部收入不平等正在擴大,全球經濟面臨史無前例的不確定性。國際社會需加強協調行動和國家層面政策響應,以實現全球各經濟體良性增長。
世行呼吁全球各經濟體加強合作,加快推進疫苗公平分配,采取積極措施提高最貧窮經濟體債務可持續性,努力應對氣候變化和經濟體內部不平等,出臺有助增長的政策措施,以促進綠色、具有韌性和包容性的發展。
不僅僅是世行下調經濟預期,經合組織早在去年12月就下調了兩年美國和歐元區經濟展望,還大幅上調發達國家的通脹預期;穆迪首席經濟學家Mark Zandi同樣對美國第一季度GDP的增長預期從5.2%下調至2.2%;彭博此前也指出,全球經濟復蘇有可能被奧密克戎變種徹底攪亂,認為全球經濟在2021年最后三個月僅增長了0.7%,是2021年第三季度增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