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0日(周一),A股展開反彈,但力度相對有限。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0.39%至3593.52點,其余主要股指表現相差不大,市場呈普漲格局。北上資金全天凈流入47.58億元。漲幅相對稍大的有新冠檢測、養殖業等板塊。在權重方面,上周強勢的金融、地產、基建、電器等板塊有所休整,收盤大多漲跌有限。
新冠檢測類個股走強與國內外疫情增加相關,因市場猜測新冠疫情檢測產品的銷量大概率會增加。投資者短期內可參與新冠檢測類個股,但我個人覺得必須兼具“投資”與“投機”思維。
眾所周知的是,這類新冠檢測個股走強完全“得益”于疫情,但常識告訴我們,疫情終歸有終結的一天,屆時高位接貨者就有可能套牢,且這種股一旦被套極難解套,這也是這類個股所特有的股性。投資者操作這類“受益股”時,可視為周期股,按周期股的手法操作更合適,萬萬不可參照以往的醫藥股估值方法。
外圍市場格局大致是通脹預期強化,對美聯儲加快緊縮的預期提升,表現在外盤科技股較弱,還表現在美債收益率連續上升。美10年期債收益率已連續7天上升,且已沖過2021年的最高值。
上周美國公布的2021年12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的數據不如預期,但其他就業類指標不錯,故市場人士對美聯儲未來加緊縮表并加息的預期并未減少。
我個人覺得接下來美聯儲有可能加快緊縮,因目前似乎也找不著啥因素足以阻止該進程。
本周一,A股早盤也曾受疫情沖擊,不少個股跌得較猛,但其后大多收復了失地。經歷兩年疫情困擾后,市場情緒已相對麻木。股票市場投資者對潛在的“經濟受到疫情沖擊”不會太悲觀,因為經濟若受到疫情沖擊,那么投資者可以斷定貨幣、財政政策會更松。
接下來投資者重點應放在兩個方面,一是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基建等“穩增長”相關板塊,有機會就調增籌碼;二是將注意力放在年報上,密切關注業績預告。
“穩增長”是個比較確定的投資線索,這方面信號已相當多。周一相關品種表現平平,但投資者不必盯得過細,看一段時間的整體趨勢即可。如果是看日線,那么就主要盯著5、10、20天均線得失。一般來說,只要20天均線未失,那么這類股的向好勢頭仍在。
年報方面,投資者如果持有某類個股,那么并不一定非得該股公布了業績預告才調倉,還可參考同行業率先公布業績預告的公司情況提前調倉,這樣才有可能占得先機。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每經牛眼(微信號:njcjnews)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