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確診病例數接連創新高的背景下,美國的疫情形勢難言樂觀。這對就業市場也造成了明顯“傷害”。疫情的風險、失業補貼的退坡等因素疊加,造成了當前美國勞動力短缺、離職人數創紀錄的局面,即便企業加薪也難留住人。
辭職潮
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月5日下午6時,過去24小時內,美國新增確診725259例,累計確診超5700萬。此前3日,美國新增新冠確診病例突破100萬例,創下了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的世界紀錄。
其中,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公布的數據,截至1月1日,美國新增的新冠患者中感染奧密克戎毒株者占比高達95.4%。美國對新冠變種病毒奧密克戎的防控失敗也影響了其勞動力市場的穩定性。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1月4日發布的最新就業數據顯示,自新冠變種奧密克戎出現以來,美國11月辭職人數達452.7萬人,為有記錄的20余年來最高。在10月辭職人數略微下降至415.7萬人之后,11月辭職人數反彈迅猛,環比增長8.9%,為2021年4月以來最高漲幅。
除了官方數據,來自企業端的調查也佐證了當前美國離職潮的問題。近日,企業薪資管理公司Homebase和UKG發布了12月最新的職業調查報告。
其中,Homebase的調查顯示,美國小型企業的就業人數在2021年下降了15%左右,而在2020年這一降幅約為10%。
UKG的調查結果則顯示,2021年12月各個行業的工作完成量下降了1.7%,而2020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分別下降了0.3%和0.8%。UKG 副總裁戴夫·吉爾伯特森在報告中寫道:“數據顯示,從 2021年12 月中旬開始(就業率)出現強勁的下行趨勢。”
誰的“鍋”
當前出現離職潮并不意外,早在去年春季,美國就曾出現嚴重的用工荒問題,當時部分人認為失業救助金是造成美國高離職率的罪魁禍首。
當時,美國國會眾議院議員吉姆·喬丹就曾公開表示:“失業救濟項目到期后,就業情況就會改善。”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曾信誓旦旦:“我認為今年秋季美國的就業會出現強勁增長。”只不過,現在的數據顯示,離職潮仍未退去。
對于這一現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周學智分析認為,美國此前離職潮除受疫情本身影響外,還受失業補貼影響,隨著失業補貼逐步退出,離職潮仍未平息則是因為受疫情影響較大。在變種病毒奧密克戎的沖擊下,許多人由于醫療體制問題、家庭儲蓄較少不足以抵御染病風險等原因,導致部分勞動力選擇離職來規避風險。
周學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疫情影響下服務業受到較大沖擊,這類行業不穩定性較大,例如部分兼職人員在疫情下紛紛選擇離職。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官方數據的佐證。
路透社援引美國政府2021年11月的數據稱,離職的員工人數創下了歷史新高,尤其是那些薪酬較低、往往是服務行業第一線崗位的員工。因為人們認為這些崗位的健康風險更大,在家工作的可能性更小。為了免受新冠感染,大量職工選擇離職。
離職潮的問題不只是就業市場的不穩定,由于對服務業造成了影響,并進一步影響了美國物流業等行業,導致運輸價格攀升,并激化了通脹。
1月5日,美聯儲新公布了去年12月的會議紀要,其中明確提到物價持續上漲增加了通脹惡化的風險,而變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的出現可能會加劇這一風險。
美聯儲雖沒有明確表示何時加息,但釋放了可能提前加息的信號。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數據顯示,目前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最早于今年3月首次加息,6月或7月啟動第二次加息,并在11月或12月完成第三次加息。
不過,周學智認為,這一做法已錯過解決通脹問題的最佳時機。面對就業和通脹兩大難題,美聯儲加息決策將會面臨進退兩難。美聯儲加息還會給美國經濟帶來更多負面影響。
加薪也沒用
職工大量離職造成勞動力在市場上供不應求,部分公司試圖通過漲薪的方式吸引勞動力,然而目前的數據顯示,這一努力收效甚微。盡管美國現在有較多的職位空缺,但是職工因為種種原因仍然沒有回到工作崗位。
對于漲薪效果,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尼爾·卡什卡利持悲觀態度。他發表文章稱:“盡管職工收入有了較大增長,但目前還不清楚之前的職工還要多久才會回來。”
通過加薪挽留員工這一做法,周學智也并不看好。他認為加薪或許可以緩解離職潮,但無法解決根本矛盾。同時加薪還可能導致通脹進一步惡化,影響離職潮的關鍵還是在于疫情的發展。然而周學智還提示,哪怕疫情結束,就業市場也會留下永久損傷,一部分年齡較大的職工可能不會再回到就業市場了。
不止如此,美國招聘網站Indeed Hiring Lab的經濟研究主管尼克·邦克稱:“離職潮給職工更大討價還價的權利,工資還會進一步上漲。”
美國勞工統計局將于1月7日公布去年12月就業數據,這將進一步反應疫情對美國就業市場的影響。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 實習記者 孟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