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最后兩個交易日,A股連續反彈,成交量不大,走勢比較常規,因多數年份的年末走勢給人感覺都差不多,即機構無心戀戰。全周上證綜指漲0.60%至3639.78點;深綜指、創業板綜指全周分別漲1.53%、1.85%,科創50指數全周大漲2.90%。
由2021年來看,上證綜指漲4.80%,且年線已“三連陽”。深綜指、創業板綜指漲幅均大于滬市,這一般說明大型股表現弱于小型股。科創50指數全年漲幅較小,只漲了5.16%,但漲跌幅易被個別權重股扭曲,即不一定能說明什么問題。
盲目樂觀并不足取,2022年看好股市還是得有些理由。
2021年跌的全是大型藍籌,股指的地基已夯實,在2022年大消費、金融、地產等只要能彈起一小部分,那么股指就有機會產生“年線四連陽”了。
由各類官方文件所釋信號來看,在房地產方面的措辭已有較明顯的微調,由于地產股與金融股掛鉤,甚至與大量房地產產業鏈的大市值個股掛鉤(如電器、工程機械等),故許多位置極低的能帶股指的品種“確實有”機會在2022年表現得好一些。
以茅臺為首的大消費類股可能得單獨拿出來說,因這類股雖然2021年跌了不少,但頂多只能算“已不是太貴”,性質上與上段所說的跌了幾年的品種大不相同。我覺得2022年大消費應有不少機會上漲,理由當然如前文所述并非過分超跌,而是大環境有利。大家知道,2022年大環境是CPI走高而PPI走低,兩者“剪刀差”多半會于2022年收窄,這樣中下游利潤率應有機會增加。
高層會議強調了“穩”字,我相信肯定也會在股市以某種形式體現,最大可能的形式就是“漲跌有限”。
總之,投資者可以參考歷史,卻不宜囿于歷史。就算股指不拉年陽線,在“穩”字基調下,料不至于有過多下跌。如今A股結構性行情特征遠較以往年份明顯,故只要股指漲跌幅度相對有限,那么就無系統性風險。
元旦假期有件經濟方面的大事頗為引人關注,這就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RCEP對股市影響得分行業看,理論上對我國的優勢行業是利好,對劣勢行業是利空。不過我覺得投資者在實際操作中也不必過分依賴這種理論,一是因為市場早有預期,股價中早已包含了一部分預期;二是RCEP對相關行業有利或不利得辯證看待,或者說利弊本身有可能產生變換,比如早年我們加入WTO,有一陣子大伙擔心會沖擊我國汽車業,但其后十幾年我們汽車業是在所謂的壓力之下出人意料地發展神速,反倒是受到太多保護的部分行業可能是因太過安定而少了些進取心。
元旦后首周交易4天,中國移動大概率會很快上市,大盤免不了會受些擾動。考慮到抽資影響主要發生在發行時,并非發生在上市時,所以投資者如果想于年初布局或加倉,那么就可將此擾動理解成布局機會。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每經牛眼(微信號: njcjnews)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