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雙城經濟圈的新定位是“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關鍵詞有兩個,“巴蜀特色”和“國際消費目的地”。
■ 成渝要注重場景建設,特別是商圈的互動建設,實現重要促消費活動、國際展會活動,兩城共辦、輪流舉辦等多種方式,放大成渝消費目的地IP的影響力,把成渝一小時經濟圈打造為一小時消費圈,打造成區(qū)域型品牌
■ 國際消費目的地的目標,最終要靠一個個項目、一條條特色街區(qū)、一個個商圈,以及一個個國際供應鏈龍頭企業(yè),在成渝兩地兩核形成集聚,形成強大功能,惠及西部地區(qū)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
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扎實推進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和成都都市圈建設。而在日前公布的《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建設規(guī)劃綱要》(簡稱《綱要》)中,雙城經濟圈的一個新定位是“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
“目前,我們已與重慶市商務委通過多輪磋商,形成了明年具體實施的共建項目。”全會分組討論現場,成都市商務局局長張金泉在接受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有關共建國際消費目的地城市的框架協議和明年的工作安排,雙方商務主管部門近期將會正式簽署并且組織實施。
要多做“1+1>2”的工作
使成渝作為消費創(chuàng)新的策源地
眼下,雙城經濟圈的新定位是“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關鍵詞有兩個,“巴蜀特色”和“國際消費目的地”。
前者意在強調地方特色。記者注意到,《綱要》中多次出現“品牌”二字,比如促進經典川菜、蓋碗茶、重慶火鍋等餐飲產品品牌化,又比如支持重慶、成都塑造城市特色消費品牌。
在張金泉看來,實現上述定位的關鍵是“兩城的互動”。
他表示,當前要把具有成渝雙城特點的消費場景實現優(yōu)勢互補、功能錯位、整體推廣、整體成勢,關鍵是要多做“1+1>2”的工作,把兩個極核城市的商業(yè)功能、服務功能做得更強。從全省來講,要加快實現“一干多支,五區(qū)協同”戰(zhàn)略,從更大層面來看,要使成渝作為消費創(chuàng)新的策源地。
如何合作?在張金泉看來,成渝產業(yè)結構各有優(yōu)勢,同時周邊市場還具有廣闊的腹地市場,對擴大內需,實現國內大循環(huán)、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的戰(zhàn)略意義十分重要。
這意味著,擴大內需將成為成渝合作的關鍵詞。張金泉提到,成渝要注重場景建設,特別是商圈的互動建設,實現重要促消費活動、國際展會活動,兩城共辦、輪流舉辦等多種方式,放大成渝消費目的地IP的影響力,把成渝一小時經濟圈打造為一小時消費圈,打造成區(qū)域型品牌。
“下一步,要把川貨出川、出國,以及重慶優(yōu)勢產品在全球供應鏈的建設結合起來。”他透露,一方面要實現在海外倉的資源共享,同時,在班列的國際營銷和推廣方面成渝也要積極共享,加強多邊和雙邊合作。眼下,成渝還要抓住RCEP即將正式生效的窗口期,做好向東南亞地區(qū)為主導的擴大進口工作。
在他看來,國際消費目的地的目標,最終要靠一個個項目、一條條特色街區(qū)、一個個商圈,以及一個個國際供應鏈龍頭企業(yè),在成渝兩地兩核形成集聚,形成強大功能,惠及西部地區(qū)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
成都將集聚一批在全球全國具有運籌能力的跨國公司
2022年,成都市商務系統(tǒng)還將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全會及經濟工作會議的系列部署,把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張金泉透露了幾項重點工作: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積極開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加強社區(qū)生活配套服務并豐富業(yè)態(tài),培育一批生活服務品牌企業(yè),改善城鄉(xiāng)居民的生活條件生活水平。
他表示,成都將發(fā)動企業(yè)開展形式多樣的促消費活動,積極融入到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建設,共同打造國際消費目的地。具體而言,2022年,成都將積極開展商貿服務業(yè)的建圈強鏈,核心要打造一批世界級、城市級、區(qū)域級的商圈,以及高品質步行街區(qū),積極鞏固暢通國際供應鏈,發(fā)展總部經濟,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和國內資源配置能力的總部企業(yè)。同時,成都還將加大項目供應招引的攻堅行動,集聚一批在全球和全國具有運籌能力的跨國公司,并充分用好國內大市場優(yōu)勢,進一步做強成都作為消費中心城市的地位。
發(fā)展服務性消費也將是2022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成都將通過社區(qū)商業(yè)發(fā)展、城市商圈建設,擴大優(yōu)勢企業(yè)、優(yōu)質品牌的消費供給,讓城鄉(xiāng)居民擁有更大的選擇面、選擇權,享受更多高品質的消費服務。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鄒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