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二,A股反彈,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0.39%至3630.11點,科創50指數漲1.03%,深綜指、創業板綜指分別漲0.83%、1.19%。因北向資金開始交易,成交恢復至常態的萬億元之上,北向資金全天凈流入12.93億元。
由盤面看,之前調整的寧德時代等鋰電股上漲,數字貨幣等板塊亦顯著上漲,綠電、煤炭等板塊稍弱。整體上市場比較平靜,鮮有能令投資者“提神”的消息或個股表現。在這種情況下,新股就暫時得到更多關注。
新股相關消息方面比較豐富,首先是周一晚間,中國移動披露了發行結果:中國移動網上申購者棄購總金額達7.43億元,網下申購者棄購總金額達1270萬元,總棄購金額達到近7.56億元。其次是周二上市四只新股有一半破發,破發的是發行市盈率高達201倍的南模生物與發行市盈率40.18倍奧尼電子。周二另有發行市盈率高達418倍的新股國芯科技中簽繳款。
目前,新股發行更加市場化,只是市場并不一定時時有效。許多機構的打新資金并非全是自有資金,而是委托人的,這就容易造成這些代人理財機構在詢價時“大大咧咧”,抬高報價。
周一,央行工作會議召開,會議要求,穩妥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這本來應對地產股是利好,但市場早有預期而提前消化,故周二地產股并無明顯反應。
今年只剩三個交易日了,普通投資者一般不會太過注意大盤,但專業投資者不會閑著,一定在抓緊時間調倉。就基金等主流機構來說,元旦前調倉如果動作過猛有可能沖擊基金年末凈值,故這樣的調倉大概率會改到元旦后。也就是說,年末,股指雖然表面上風平浪靜,其實下面暗波洶涌。
投資者不宜因大盤平靜而掉以輕心,一般也應調整手中持股,使持倉結構更合理些。一般來說,投資者調整時的策略至少可包含以下兩個思路:一是可考慮適度減持年內漲幅過度品種,二是適度減持上游類個股并增持中下游品種。
由歷史走勢看,新一年牛股并不常出現在原來的牛股中。雖然我們不能簡單地照抄歷史,但歷史至少是可借鑒的。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每經牛眼(微信號:njcjnews)
每日經濟新聞